分享

译研人物 | 白玫(伊朗):从“陪读太太”到“博士留学生”

 CCTSS 2022-01-26

来自伊朗的白玫一家曾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白玫丈夫欧阳曾在京创业,妻子白玫在中国的北京语言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习,14岁的儿子穆森和10岁的女儿白雪也都在北京出生长大。

虽然要面对在异国他乡创业、求学、生儿育女的诸多挑战,但是他们夫妻从不抱怨,始终互相支持鼓励,共同克服困难。最终,白玫一家于2019年1月荣获“首都最美家庭”称号。

今天,让我们走进白玫这位柔软却坚韧的伊朗女性的内心,听她诉说自己从“陪读太太”到博士留学生的华丽蜕变之路。

图为白玫一家合影

白玫的小女儿白雪为伊朗人讲解唐诗

在南京的“陪读太太”

2005年,我正当22岁,新婚不久,随夫来到了中国南京。初到这一陌生的国度,我欣喜且兴奋,也不免因语言不通有些焦虑。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我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日常汉语。

来华之前我只会两句汉语:“我爱你”和“我不知道”。“我爱你”是为了给我热爱汉语的丈夫一个惊喜而偷偷学的,这句话是我学中文的起点。

“我不知道”是我丈夫教我的,我们在大学的时候,他经常给我上课,给我讲中国的哲学知识,严格来说,他是我的第一位中文老师。

学习汉语期间,我们每晚出去跟小摊的老板练中文口语。记得刚学“没有”和“不要”时,我总是会把这两个词弄混。

有一次我们散步时,我看上了个布娃娃,老板说 si 块钱我以为是四块,高兴地说要买。我给他 4块钱,他大声地说 si 块钱不是四块钱 (因为南方人不能发浊音)。然后,我想说我没有钱,却说成了“不要钱”。还有一次在牙科诊所,护士微笑着问我:“你有中国朋友吗?”我挺喜欢她友善的态度,但张口又糊涂了,回答道:“我不要中国朋友。 她愣了一会说:“那好吧。”她一下子变了态度,表情从热情变成了冷漠。当时的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经我丈夫点拨,我才知道我用错了词语。我的原意是想表达:“我没有朋友”,却说成了“我不要朋友”,着实闹了好几个乌龙。从此后, 我再也没有把这两个词弄混过。

为了学习汉语,我开始看中国电视剧和广告,并从中学会了很多生活日用品的表达。正是从这些简单的日常对话中,我慢慢地喜欢上了汉语。

我对汉语越来越有兴趣,觉得很有意思,每次看到认识的词,就像孩子找到心爱的玩具似的,会高兴地大声朗读出来。

随着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我越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尤其喜欢中国的春节,觉得十分热闹,尤其喜欢春节放鞭炮、舞龙和赏花灯的传统。我丈夫看到我的可喜变化,就让我进入到中国的大学里去学习汉语。

于是我进入河海大学进行了短期的汉语学习,那时我已经怀孕了,每天挺着大肚子地上下课,学习过程中最好玩的就是认字, 我为了记住汉字,把每个汉字都编成一个故事。比如:宿舍就是一个地方,有房顶(宝盖头),里面有一百个人。就这样一个一个字地编故事,我的想象力越来越强。

但因为家庭原因,我没能够继续学习。后来我回国生下了孩子,宝宝是个胖乎乎、调皮的小男孩。我给他起名“穆森”(波斯语的意思是善良不说谎的人)。

宝宝满40天的时候,我就带着他就回到了中国。与之前在中国孤独的生活相比,这次我多了一个可爱的麻烦——我从早到晚都在忙着带孩子。

我每天上下午都带他到楼下玩,也会趁机跟别的小朋友的家人“偷师”,好多照顾孩子生活需要用到的中文词汇,我都是跟他们学会的。他们也教了我很多中国人的育儿之道,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我非常喜欢南京人,因为他们很善良、好客、乐于助人。每周末我们出去玩,一般都会有人送穆森玩具和食物。如果迷路的话,也总会有人带我去要去的地方。

有一次,我丈夫去公司上班了,有个文件落在家里,让我给他送过去。当时也没有微信,我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于是我向马路边的一位叔叔求助,并把我丈夫发的地址短信拿给他看。他先告诉我怎么走,转而又说:“来,我带你去吧”。我心里顿时倍感温暖。

在南京,我还跟一位每天在楼下打太极拳的老奶奶学会了打太极。我们在这座城市里过得很开心,这里生活节奏慢,人们有时间教你很多很有用的东西,也很愿意和你交朋友,因此我在南京交了很多朋友。

穆森也有很多自己的中国小伙伴,并且渐渐跟着他们学会了汉语。我多半跟他说波斯语,但他总用汉语回答我,有时他的梦话也是汉语。

回国后的穆森也一样,无论去哪儿,跟谁玩都说汉语,结果他的伊朗小伙伴们慢慢跟着他学会了一些如“喝水”、“吃饭”、“出去玩“等汉语短语。 

我们在南京待了大概五年,后来因为我丈夫工作调动而来到北京,其实我一到北京就有不同的感觉,这儿的天气、环境、人们的脾气都与之前生活的南京不同。

北京的生活节奏很快,一天到晚都很忙,人们对外国人也是司空见惯,因为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很多。我们周边的伊朗人也很多,我有时候开玩笑地说:“北京就是德黑兰,但这里的中国人更多。”

在北京的“博士研究生”

北京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时穆森已经上幼儿园,我在中国的企业里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我决定继续学习。北京有着更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我在这里体验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汉语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

我发现,中伊两国人民之间也还存在着许多的误解,我渐渐地明白了文化是两个民族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我渐渐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做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而语言是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我决定先努力成为一名汉语老师。

为了提高汉语水平,我来到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深造。我在本科时学过中国民俗,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北语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中,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文化的背景的朋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文化交流的思考与理解。

但追求梦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三年级时,我怀孕了。为了不耽误学习,我坚持每天去上课,就这样坚持到了临产的前一天。

我记得临产最后一周,我丈夫到西安出差了,父母也不知道我怀孕了的事,只能由我丈夫的弟弟——一个21岁、刚到中国几个月、还不怎么会说汉语的孩子在北京照顾我。

某一天,我感觉胎动越来越少,我很害怕,马不停蹄地跟着弟弟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建议我住院。我哭着对医生说:“我现在不能住院,我父母不知道我怀孕的事,我丈夫也出差了。我孩子现在还在幼儿园,没有人照顾他。你让我回家吧”。

我在走廊大声地哭,哭得很伤心。妇产科主任听到动静,上前来关心我,听了我的缘由后,主任微笑着握住我的手道:“好吧,我让你回家,但你一有感觉就得赶紧回来。”我擦掉眼泪,高兴地向她道谢。

回到家之后,我给丈夫打电话,但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我没告诉他今天去医院的事情,只说希望他早点回来,宝宝着急要到新世界来。他让我耐心等待,我便不再说什么,心情低落地挂了电话。那是我在异国他乡最难过的一个晚上。

那晚我心事重重,几乎一夜没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天明。第二天,我给和我丈夫一起去西安出差的朋友打去了电话,说明了我昨天和现在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够早点安排我丈夫回北京。

过一会儿,我丈夫打电话过来,声音颤抖:“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不告诉我?你别害怕,我马上回来。你准备一下宝宝的东西去医院办理住院,我买票马上回去。”听到了他的话,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

生产的时候,我仅做了腰位麻醉,所以我在手术过程中什么都听得清楚。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听见医生说:“你们看,是一个大眼睛,高鼻子的小美女,看起来挺调皮的。”

第二天穆森来到医院看妹妹,他一看她的脸就说:“她是我的白雪公主,爸爸妈妈,能不能叫她 “白雪” ?”就这样我们给老二起了“白雪“的名字。

刚出生的宝宝一般不认时间,白天睡,晚上哭。我和老公晚上做了分工,半夜两点之前由我哄女儿, 两点到六点由他负责,早上六点我起床给穆森做早餐,送他上幼儿园,然后开始学习。

我学习的时候,把白雪放在摇篮里,拿一根绳子,一头接在我脚趾上,另一头绑在摇篮上,就这样摇着,让她好好睡。就这样,日子虽繁琐多事,但是也算有条不紊,慢慢地过去了。

没过多久,迎来了期末考试。我只好抱着十一天的宝宝去参加考试,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答题。

第二个学期也很快就到来了,平时我只能趁着宝宝睡觉时学习。我上课时,想尽办法找人帮忙带她,我丈夫、我朋友、甚至小小的穆森都会抽空帮我带孩子,但有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把宝宝带到教室。有的老师很同情我,所以允许我带宝宝。有的老师鼓励我说:你带宝宝来上课,别的同学就没有借口旷课了

后来,因为穆森喜欢轮滑,我跟着一起上了轮滑课,也学会了轮滑。于是白天我把白雪放在婴儿车里,踩着轮滑推到学校,在学校门口再换鞋,进教室上课。这样大大节省了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白雪不睡时,我就站在教室门口一边摇晃婴儿车, 一边听老师的课。

尽管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我常常身心疲惫,但是有付出就有收获,我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在本科阶段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2013 年毕业时,又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我因为成绩优秀而获得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

我读硕士时白雪已经两岁,可以去上幼儿园了,但她不愿意去幼儿园,还要继续跟我一起上大学。我带着她上课时,她总是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有时还点点头。老师们也都很喜欢她,如果哪天白雪没来上课,老师们会开玩笑说:“今天小雪同学旷课了,要提醒她。”

终于,白雪上了幼儿园,穆森也上了小学,我和我丈夫读完硕士,又读了博士。期间我参加了各种各样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还获得了很多奖项。我还通过文化沙龙介绍伊朗的文化、建筑、手工艺术品等,我想让中国人认识真正的伊朗。

我回国时,也会给伊朗的朋友们介绍一些中国的现状和文化习俗等,因为伊朗人也不怎么了解中国,一提到中国,他们会说:“中国人什么都吃。”我希望改变他们的这种刻板印象。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伟大发展,这种发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我希望把真实的中国解释给世界。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用它种桃种李种春风。我把自己的梦想的种子种在中国的土地上,守护着它 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深深地感激在中国学习汉语的这一段的经历。

我的孩子们也特喜欢中国,每次我们回国都会想念中国的朋友, 孩子们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家人。现在我的小女儿白雪会在网上制作视频教伊朗人中文,视频内容涉及中国文化、中国古诗、中国的习惯用语等,她对中国文化非常的有兴趣,我也一直在鼓励她,希望她能和我一样,为中伊的文化交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第二个人生从中国这个美丽地方开始,在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之前,我只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 没有目标,过着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但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方向,每一天都在为实现我的汉语教师梦而努力,日子过得有意义且充实。

我希望未来自己能够继续当好“中伊文化交流使者”,为中伊文化交流做出不懈努力。

来源 | 中国文化译研网
文 | 白玫
编辑 | 王立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