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给我一个时光机,让我回到2000

 微微传奇 2022-01-26
如果你经常去LIVE现场,也许会跟我一样看到奇怪的新新人类。

她们化着不日常的蓝绿色眼影,涂着宁静同款滞销色口红,顶着鸡窝头,穿的像90年代日本Fruits Magazine上的cool kids。

图片

杂志上的潮人

对于这类风格,除了将其笼统地称呼为“亚逼”以外,也许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风格名词——Y2K,泛指2000前后的穿衣风格。

这个对于一般人来说陌生的名词,在2020年后重新进入了网络冲浪者的视野中。

无论是2020年韩国超人气女团BLACKPINK的回归造型,还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音乐人朱婧汐的穿搭,皆是复古与未来交融,彰显出了强烈的Y2K风格。

图片

BLACKPINK的回归造型

Y2K的原意是指,计算机在面临新世纪的到来时,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无法适应跨世纪的运算,从而产生的一个巨型BUG“电脑千禧年千年虫问题”。

这个计算机术语也衍生到了音乐影视/服饰文化等一系列领域之中,作为2000年前后流行视觉元素的代称。

图片

1999年的《黑客帝国》引领Y2K风格

这个源于世纪之交的美学风格,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也正因如此,Y2K的风格多具未来技术感——科技感面料的使用/高饱和色彩与金属色彩的选取。

图片

《第五元素》里的Y2K风格

它的流行,饱含了人们对下一个世纪的想象,关于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憧憬。

其基调无疑是乐观的,但又蕴含着丝丝恐惧——科技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人们却无法完全掌控科技带来的后果——毕竟Y2K的原意就是一个BUG。

20年过去了,这样一种可以被称之为“时代的眼泪”的视觉文化又重新流行起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令人不解的是,0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本是没有亲历过那个时代的,却模仿着那个时代的穿搭,这是为什么呢?

Y2K=非主流?
01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李一凡导演的《杀马特我爱你》。在这部纪录片里,主角们的穿搭风格其实是一种舶来品,来源于日本视觉系乐队,是对其的模仿与借用。

图片

《杀马特我爱你》剧照

Y2K风格借用的是父母一辈曾经流行过的穿搭。跟杀马特风格一样,这个风格一点儿也不日常,甚至看起来有些土里土气。在Y2K穿搭的帖子下,也会有一些“这不就是非主流么?”的评价。

Y2K=非主流?不可否认,两者确实在形式上皆是标新立异的,但两类人群,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图片

《杀马特我爱你》剧照

《杀马特我爱你》里的杀马特们,是从农村进城打工的流水线工厂工人。

他们的历史被城市文化掩盖,他们的生活被非人的工作制度吞没,重复的生活里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将个性显露在外在,用最浅显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是都市异化的产物,是被孤立在主流之外的一群人。

Y2K穿搭的青年们,不是来自农村,也非工厂工人。他们绝大部分都念过大学,对互联网科技有着一定认知。

图片

瞿颖的Y2K装扮

但从精神层面来讲,两类人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零几年,从村庄走出来的杀马特们,在大城市里寻找一片落脚之地,属于他们的乡土文化消失殆尽,精神家园变成一片废墟。找不到归属感的他们借助网络,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自留地。

图片

《杀马特我爱你》剧照

而这样的荒芜感,也体现在当代的青年身上。

学历贬值——大学生的文凭根本不足以支撑着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象牙塔与现实的落差让他们感觉失望。


图片

2020年北京部分地区部分青年生活状况观察报告

处处内卷——读完大学还有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还有博士,进入社会还有考编考公。生活是一场处处充满了失败的战争,获胜者只有少数人。

即便逃离了这些既定的轨道,进入了光鲜的大厂,等待你的仍旧是996的工作,无尽的内卷和内耗。

在2000年代,计算机人才是稀有人才,是高能力人才。大众对于网络的认知寥寥,却都充满着憧憬。许多人为了改善生活,纷纷报名打字班。

2021年,互联网民工一词在网路上广泛传播。互联网人才已不再是一个稀有物种,而互联网所需的重复机械性工作,对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考验。

图片

从这个角度来说,Y2K风格其实是部分青年人用以抵御现实的想象工具,是他们用来聚集和辨别同类的工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自己是个不起眼的螺丝钉的命运。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怀旧?
02

复旦教授梁永安曾说,这个时代,我们人人都是杀马特。人们的衣食住行虽然提升了,但是内心却并没有因此丰满而充实。

20多年过去了,遍地都是高楼大厦,但在这里,你还是找不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房子,底层与异乡的感觉依旧存在。

图片

《有话好好说》剧照

手机逐渐变成人的器官之一,恋爱成为大数据分配的结果,这个时候你还是感觉不到快乐,于是用绚丽的色彩装饰荒芜的心,用夸张的眼线寻找一个集合群体。

图片

1978年的法国街头采访

从这一点来说,又和杀马特有什么区别呢?

杀马特时代的到来,映证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杀马特时代的结束,恰恰是网络时代杀伤力的体现。

互联网使杀马特们找到了一个聚集地,获得了群体认同感。也因为网络,对杀马特这个群体的恶意聚散升腾,他们被驱逐,被冲击至溃散,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图片

“互联网不能下载爱”

当今时代,网络的密集让群体情绪的发酵产生更多可能,同时也让信息变得过载而冗余。

以前人们幻想,互联网能够改善生活,能够大幅度的为人们提供便利,然而现在,信息的超载反而阻止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当我们拿起手机,点开的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点开的,而是被投喂的讯息。每一个APP都绞劲脑汁想要盗走你的时间,攻略你的注意力。

图片

《黑客帝国》剧照

这大概是人们怀念千禧年代的原因吧。在那个时代,我们尚且还会想起仰望天空,大家对书信仍保有一份珍重,即时的通讯还没有吞没我们的时间。

图片

还有人会像马达一样寻找爱情吗?

那个时代,更是创造力和思维迸发的时代。社会在进步,生产力在提升,改变是看得见的。

现在,一切都在变,又好像都没有变。所有地方都变得越来越快了,却也越来越相似了。放眼望去,只有废墟和新楼。

图片

《苏州河》里的老上海

在无法获得安全感的时代,过去成为了一个可以想象的乌托邦,在那里一切都会被镀上金光。

过去不一定是好的,无论是从经济水平,生活状况,还是治安和交通上来说,但它可以是被掌控的。

新是恐惧的,旧是亲切的,被困在当下的青年人,像小孩一样不愿对吃完了的糖纸撒手,因为它还存留着想象的余甜。

Y2K到底是什么?我想,它只是一种美学式的心理补偿。那个在90年代幻想出的美好未来,终究是没能实现,于是站在20年代的此刻,转身跳入旧的幻想,那里更美。

Y2K风格的重新流行,既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亦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永远不属于这个当下。

图片

最近网上有个段子:

“再这样下去,华语乐坛倒退20年”

“还有这种好事?”

前四个字也可以替换成许多其他的,譬如“时尚圈”“娱乐圈”“武侠剧”……好像大家都巴不得回到那个创作力旺盛的年代。

如果给你一次时空穿越的机会,你最想回到哪个年代呢?

(完)
本文作者丨O仔
微信排版丨O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