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龙伯:妇科-脾虚证治】

 石门易卜 2022-01-27
马龙伯老中医生前系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教授,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马老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和教学工作,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惜笔者随师时间较短,所学甚少,在此仅介绍马老妇科临床经验之点滴,以飨同道。

一般来说,妇科疾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经脉、气血均有关系,且以气血为病者居多,但马老强调脾肾在妇科临床的重要性。

脾虚证治

1.崩漏
脾虚不复,气血大伤,必致成漏。漏久不止,病势日进,正气日衰,虚不能摄,亦足成崩。故对脾虚之崩漏证,以归脾汤(人参6克、炙黄芪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全当归8克、朱茯神12克、龙眼肉12克、炙远志6克、熟枣仁15克、广木香3克、大红枣6枚、生姜3片)加味扶脾补血,取得满意效果。若暴崩大下,患者心慌气短,须注意防止虚脱,当以独参汤或大剂当归补血汤(黄芪45克、全当归10克)急救之。
2.月经涩少
若因脾虚,血之化源不足者,治宜健脾养血,常宗四君子汤加归芎汤主之。
3.月经过多或过期不止
气虚证治宜补气以固摄下趋之血,拟景岳举元煎(人参、黄芪各15克,炙甘草6克,升麻2克)加煅龙骨15克、棕榈炭10克,升举中气,固摄血海。血归经隧,何以外流。
4.月经后期
属气血两虚而偏于气虚者,多以《产宝百问》的人参滋血汤(人参3克、怀山药10克、炙黄芪10克、云茯苓10克、小川芎3克、酒白芍10克、大熟地6克)加味以补养气血,或用《医宗金鉴》的圣愈汤(大熟地10克、酒白芍10克、小川芎4.5克、酒炒当归10克、人参3克、炙黄芪12克)加味治之。
5.闭经
对于妇人经闭,马老认为,古人对本证分血枯和血隔,枯为枯竭,隔为阻隔,实际上就是指虚性经闭与实性经闭两大类而言。实性者,多有腰痛及少腹胀痛;虚性者,多见腰酸而腹无胀痛,即使有之亦很轻微。对虚性经闭,马老认为,主要由于血分热涸,脾虚肾弱所致,其中血虚者,治宜养血益气,稍佐宣通,轻者用《东垣十书》之卫生汤(当归、白芍各60克,黄芪90克,甘草30克,共为粗末,每服15克,煎服之),重者用景岳之大补元煎(人参3克、炒山药6克、大熟地12克、炒杜仲6克、全当归6克、山萸肉3克、枸杞子10克、炙甘草3克)。如久病虚弱明显者,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人参养荣汤。脾虚者,宜健脾养胃,资其化源,用《叶氏女科》之加味补中益气汤(人参6克,炙黄芪10克,炙白术10克,酒白芍6克,酒当归10克,小川芎、陈皮各3克,软柴胡2克,炙甘草6克,焦神曲、焦麦芽各10克),大便溏薄者,减当归用量或去当归,加重白术、白芍用量。马老治室女闭经,常以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或十全大补丸早晚服,1~3周而取效。笔者经多年体验,渐悟奥理,盖少女娇弱,偏食纳少者多,经久而致后天不足,只有调补中焦,启发脾胃,使化源渐旺,血海充盈,经血自下。此外,对各种经闭均可外贴十香暖脐膏或养血调经膏。
6.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不外虚实两端。虚证者,即是脱证,为产科临床急症之一,由于产时出血过多,神不守舍,脑部贫血所致。表现为面色苍白,忽然昏晕,不省人事,汗出多,脉息虚细无根。治宜补血益气,先以真阿胶15克烊化,送下,再入独参汤或傅青主之神气解晕汤(人参、黄芪各30克,酒当归45克,黑芥穗10克,急煎顿服),首固其气,即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7.产后小便频数不禁、子宫下垂

产后小便频数不禁、子宫下垂等属中气下陷者居多,治宜补气升提,佐以固涩,主方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怀山药20克、金樱子12克、益智仁10克,或加炒枳壳20克,或傅氏收膜汤(生黄芪、人参、土白术、焦白芍各15克,酒当归10克,升麻3克)加味亦可。

本文摘自石国壁主编《名医真传四十四位京城名医“口传心授”金记录》,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