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走路once 2022-01-27

清朝有200多年的国祚,作为统治者的满人,一开始只有几十万人,但是却有效地统治了如此广阔的领土,并且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大量的民族,后来人口也发展到惊人的四亿多

纵观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在这个统治框架中,竟然如此稳固。如果不是西方人的入侵,这种结构或许会持续稳定下去,那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满人当时是如何统治超大规模中国的?

第一部分:满人入关,如何统治?

满人作为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明朝后期崛起了,面对庞然大物的明朝,这个民族竟然成功逆袭。在入关之后,这个民族得重新建立新秩序,解决各种问题,何曾想,这个民族建立了一套近乎完美的制度。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第一个问题,满人作为少数民族,人数很少,才几十万人。反观汉人,却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这么少的人数去管理这么多的人,怎么办?并且满人发家于东北森林,本身处于较低水平文明,而汉民族的华夏文明比较发达。

统治这么多不是同一个民族,并且文化要高于自己的民族,要是换作你,你不害怕吗?对于满人而言,也是如此,并且当时的汉人对满人是充满着仇视。那满人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得清朝的统治如此稳固?

第二个问题,清朝的疆域是现在中国领土的前身,并且清朝对这些领土具有实际的统治权。不像汉唐王朝,除了对中原有实际的统治权,而对北方草原只有名义的名义上的归属。清朝实际统治领土大约为1260多万平方公里,这么多的领土,清朝是怎样统治的?并且清朝解决了困扰中国2000多年的北方边患问题,那么满人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部分:犬牙交错的地域划分

满人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治中原广大地区,清朝的大皇帝也非常害怕汉人出来造反或者是割据一方,那么皇帝得想办法解决啊!

皇帝就想'我们人少,你们人多,要不在原有的行政区域上进行再一次划分',这一次的划分可是各个省份之间犬牙交错,互相制约,不是你缺个胳膊,就是我缺个腿。这套办法是清朝皇帝从元朝中寻找到的经验,将这种方法发挥到极致。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比如当时的四川,李白就有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说,在古代四川本身比较富裕,并且又很难进去或者是出来,只要中原一发生战乱,四川肯定会割据。这不又有后来的那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四川的地理地形特点:四处都有屏障,外面很难打进来,自己也很难出去。但是却有一个地方将这种情况给打破了,这个地方便是汉中,杨洪曾经说过:'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无蜀也'所以汉中就是四川的北大门,皇帝将汉中划给了陕西,只要四川叛乱,中央政府就能很容易去平叛。

清朝大皇帝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全国各地,让各个地方互为制衡。一个行政区内风土民情各不相同,但是就是将你们弄到一块。典型的就是江苏,苏北以徐州为中心,若以风土民情以及习惯上,徐州地区和鲁西南很像。再加上徐州是连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所以清朝时期就将徐州划给了江苏。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姑苏繁华图

反观苏南地区,相比北方的豪迈,苏南显然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比较婉约。苏南苏北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就是让他们揉在一起。苏南想要反叛,苏北不答应。苏北想要搞乱子,苏南又不鸟他,所以两个地方在这种制约下,可能会趋于一种平衡,从中获利最大的便是大皇帝。

第三部分:清朝各个板块之间的制约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选北京作为首都?可能有人会想到北京离东北近,如果发生了危难,紧急时刻,满人很容易回到东北老家,这是一种解释。但是要将清朝分为各个板块的话,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板块,以东北满人为主体的采集渔猎文明板块,以蒙古人为主体的草原文明板块,以西域为主体的伊斯兰文明板块,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藏传佛教板块。如果这样看的话,北京大致为这些板块的中心

清朝的大皇帝为什么能统治如此巨大的领土,和这些文明板块有关?清朝的皇帝不光是汉人的皇帝,还是满人的旗主,蒙古人的大汗,藏人的文殊菩萨转世,以及中亚文明的守护者。清朝大皇帝建立了一种多元政体,他将自己打造成这个体系的中心。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以中原地区的财政税收为财源,大皇帝拿着这些钱去笼络蒙古贵族,再反过来用蒙古人的军事能力提供整个帝国的安全。哪个地方反叛,就用这些军事力量去打击。

那蒙古人用什么来制约呢?大皇帝就想到了青藏高原上的藏传佛教,让这些蒙古人信教,在蒙古高原上的一些地区修建佛寺,让蒙古人跑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最后清朝皇帝以藏传佛教文殊菩萨转世对藏人进行精神上的统治。而西域作为战略缓冲区,一盘环环相扣,处处制约的棋就下好了,而这个棋眼便是大皇帝。

早在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已经传入到蒙古地区,大量的蒙古人都信奉了这种宗教。所以到了清朝,藏传佛教成为了藏人和蒙古人的共同信仰,满人为了笼络这些势力,自己势必也要信奉藏传佛教。不光光是出于信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统治的需要,这种制度贯穿于清代历史。比如顺治年间就修建了白塔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顺治出家,他是在五台山出的家,是在一座藏传佛寺出的家。在康熙平定准格尔叛乱之后,曾经说过'一座庙可抵十万兵',可见清朝统治者是以一种宗教形式统治西藏和蒙古。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普陀宗乘之庙

如果说,将这种制度发挥到极致的,却是乾隆皇帝。乾隆也很喜欢花钱,但是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修建藏传佛寺上面。他自己本身是一名藏传佛教的信徒,他早年就拜了藏传佛教的章嘉活佛为上师,随他一同修行密宗。比如乾隆爷在平定金川地区的叛乱之后,处死了13名领袖,用他们的骨头做成了密宗的法器,供奉在宫中。

乾隆皇帝修建藏传佛寺,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持大一统国家的稳定,修建佛寺是为了用宗教来维持中央王朝和西藏蒙古的关系。乾隆皇帝在北京和热河之间修建了大量的藏传佛寺,这就吸引了大量的蒙古王公贵族来拜佛。尤其是热河地区的普陀宗乘之庙,它的外形完全是模仿布达拉宫修建的,号称是小布达拉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对于这些蒙古王公贵族来说,实在是太远了,而这个普陀宗乘之庙却是非常的近。

所以这里就成了蒙古王公贵族心目中的圣地,并且乾隆皇帝从西藏的佛寺中请来大量的喇嘛,但是并没有给足够的布施,而蒙古王公贵族便成为了布施主,这样做的目的既削弱了蒙古人的力量,又加强了与他们的联系

清朝人的统治艺术:环环相扣,处处制约

万树园赐宴图

比如前文提到的热河地区,在先前的时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焦点地区,在这个地方,过去经常打仗,而现在清朝的大皇帝却用它做到了维持民族团结的地位,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统治技巧。

总结

清朝采取了一种多元一体的政治结构,将各种势力扭在一起,环环相扣,处处制约。在中原运用犬牙交错的分割法,各个地区处处有缺陷,让中原地区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对于整个中国的广大地区,大皇帝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满人和蒙古人来说,是他们的大汗,对于汉人来说,他是信奉程朱理学的圣君,对于藏人来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对于西北的穆斯林来说,他是伊斯兰信仰的保护者。他将自己打造成各个民族之间的纽带,维持着中国的大一统。

参考资料:《清朝全史》《清朝兴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