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牙的琐事

 zqbxi 2022-01-27

牙疼这事,真是很讨厌。它和低频噪音很相似,说大不大,可总能从最细腻、最细微的地方去产生干扰,让你心神不宁,什么都干不了。古人有身残志坚,可从来没听说过有牙残志坚的。苏秦读书锥刺股,你让他锥一下牙床试试?关云长刮骨疗伤,还能余力下棋,如果华佗是给他做全口刮治,不用麻沸散,你看看关老爷脸是红是白?

不用多做假设,下面就来聊聊古代历代名人那些有关牙齿的事。

古汉语所谓的牙齿,“牙”的本意指口腔后部的臼牙,“齿”的本义指门牙。《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唇和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在古代不同意义的两个字现在大多通用,并以牙通称牙齿。

关于古人牙齿成语典故,还有一个叫“舌存齿亡。” 在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师常枞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问道:”先生病的如此重,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

老子说:“就是你不问,我也要说了。”他张开嘴给老子看了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当然还在。” 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早就没有了。” 常枞又问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老子回答说:“那舌头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

牙齿的不存在,岂不是因为他是刚硬的吗?” 常枞说:“好啊!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尽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告诉你的呢? ”

大家都喜欢牙齿整齐、好看,最好的是齿如编贝。如果满嘴的牙齿横生倒长,像溶洞石钟乳一样,谁看到都要被吓一跳。牙齿参差不齐叫做龃龉,如今用来比喻人们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牙齿整齐了还不够,还得白。《诗经》说姑娘“齿如瓠犀”,牙白得像葫芦子似的。评书里说穆桂英“牙排碎玉”,但生起气来就“咬碎银牙”,无论是银牙还是碎玉,都是雪白的、好看的。

古人的品位有时也很奇怪,不喜欢牙齿太整齐。周武王一龇牙,就能吓人一跳:他的牙齿是个骈齿,门牙都长重叠了。但周朝人说这就是圣人相,性格刚强。之前的帝喾也是骈齿,之后的孔子也是骈齿,李煜亦然。

金庸写小说,如果哪个配角挨了一个重耳光,多半会吐一口血,顺带掉几颗牙。古代没假牙,牙掉了嘴就漏风,是很可怜的。这种描述与《水浒传》场景非常类似:鲁智深抱打不平时,随手就是一拳,打落门牙两个。

战国时候,范雎先生被魏齐派人痛打一顿,牙齿都折了。据说他牙齿是被人拉折的。被人硬生生拔牙,其疼可想而知。在当上秦国宰相后变得急躁、易怒。这与他受到的非人折磨有很大关系。

人营养不好,也有可能掉牙齿。上古人吃东西,很喜欢各类带油水的肥嫩物,应该就和牙齿状况不好有关。宋玉招屈原的魂魄时,菜谱写道“肥牛之腱,臑若芳些”,这些菜品在吃的时候基本不需要咀嚼。至今老爷爷老奶奶们吃的东西都很松软,就是给牙齿放假,不让牙齿有太大的负担。

小孩子最幸福。六、七岁时乳牙就摇摇欲坠,小牙齿掉下来后就高兴地跑回家,跟拿枚勋章似的给妈妈看:“牙齿掉了!掉了!” 妈妈就鼓励:“好,好,要长新牙了,孩子长大了!”

人满头满脸,长了许多东西。但人类最爱折腾的只有牙齿。首先是牙齿的清洗,待遇很特殊。脸上其他部分,一毛巾都抹完了,牙齿得特别清洗。

“龌龊”这个词是个贬义词。“龌”字本义指在房间里吃完东西不漱口,满嘴发臭;“龌龊”指在自己的寝室里不拘小节,不漱口不洗脚。义为“不讲卫生”、“肮脏”。

《红楼梦》里,贾府规矩重。吃饭前,大家用茶水漱口,再洗手,另捧上茶来喝。贾宝玉除了用茶水漱口,还擦牙(用的是青盐)。古代人不一定知道盐和茶里含氟,能消炎杀菌,但经验沿袭,用得恰到好处。孙思邈说:“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可以“口齿牢密”。

宋朝人想过变花样,比如,以柳、槐、桑等树枝水煎熬,入姜汁,混兑一些其他东西来洗牙—最终还是不如盐的效果好。到《红楼梦》写作那会儿,大家还是用青盐和茶来保护牙齿。

光漱口还不足以达到清洁效果,还得刷牙。上古的人用手指蘸盐刷牙。可以想象一下,天刚蒙蒙亮,大家在井台上一字排开,抬双肘,伸两指,放在嘴里刷牙,场面甚是壮观。

到唐朝时,刷牙的方法就有发展。将杨树枝泡水里,使用时,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顶端,杨柳纤维泡发支出来后,像细小的梳齿。蘸些药末,一会儿就把牙刷干净了。寺院里尤其爱用这个,还总结出杨树枝的十大好处。

从古至今,清洁口腔的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清洁牙齿的工具、方法。有适合各个年龄的牙刷,有漱口水、牙线,还可以到医疗机构让医生帮我们进行专业的清洗。有这么便利的条件,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牙齿。爱牙,爱健康,爱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