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大多数人走的路,不耽误做最好的自己

 巨风视界 2022-01-27

网络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活成一副成功的模样。

上一篇公众号文章《浮躁的是人,不是这个世界》推送之后,有朋友发消息说:“我单身,是为了不被家庭负累,可以专心做最好的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走大多数人走的路呢?”

这条大多数人走的路,是自然规律。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结婚生子,享受天伦之乐,说明这不是一条不幸之途。

马克思也是走了大多数人走的路,读高中,上大学,并和燕妮有着一段闻名世界的婚姻。不同的是人家一年读了别的大学生十年读的书。一年读了大多数大学生十年才能读的书,才是少数人走的路。

所以,走大多数人走的路,不耽误做最好的自己。年轻时的心思不一定准,一时一变,一地一变。20岁时喜欢的东西,30岁时可能会讨厌。但是大道至简,生老病老的自然规律是不会变的。

人最终都要理解什么是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应该在什么年龄完成的事,如果可以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什么年龄完成。25岁时不想恋爱,到了30岁时想恋爱,恋爱对象不好找了;27岁时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到了45岁时想结婚,结婚对象就不好找了。

70岁上大学可不可以呢?可以,这个世界应该尊重任何人的选择,我同样尊重,但是70岁上大学,学理工一定会困难重重。我学结构力学时,刚刚好是最美好最青春的十八岁,一看到长度可达半页A4纸的公式眼前就冒金星,让我70岁时再学结构力学,实在是想都不敢想。同样工程专业毕业的女同事们感慨当年都不知道结构力学是怎么过关的。

古人说“先成家后立业”,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对男人来说,成家后如果真的“立了大业”,不管老婆如何糟糠,她当初也是看上了你的人,不是看上了你的钱;如果不发达,好歹有个家。对女人来说,如果真有能力,成家同样不耽误立业,看SOHO张欣的故事和京东的“京”字来历,女人有家同样可以有事业,虽然“京”和“东”后来分了家,但“京”依然是大女人。问题的关键是不成家也不一定会“立业”,或者等业立了,年龄也大了,恋爱不易,结婚不易,生孩子更不易。

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来说,立业比成家困难得多。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就是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程度,接纳现实中的自己,以积极认真的态度生活,在自己的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享受适当的工作和生活;在自己能挣到十块钱的时候,不幻想拥有一千万的生活。

黑格尔有句名言:“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

鲁迅先生也曾经有过类似比喻:“第一个创作的叫天才,第二个抄袭的叫庸才,第三个叫蠢才。”

“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在网上查到的最早资料是李开复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名为《做最好的自己》,后来这句话成为一句励志鸡汤。所以,黑格尔和鲁迅的格言都说明了李开复是天才,后来再重复这句话的人就自己对号入座吧。

最好的自己一定是经历过千锤百炼之后选择出来的,不是捧着手机吃着外卖说出来的。没有清晰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自律严谨的自我管理方式,甚至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只是把“做最好的自己”当作一句时髦的口号,只是“别人说什么好吃就吃什么”一样的生活模仿行为。

起码要在做出切实的努力之后,才能说“要做最好的自己”。

能不能问一句:吃饭叫外卖,会拆快递包,会刷微博热搜就是做了最好的自己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