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诊分享——林氏中医群,续5

 浩源中医书馆 2022-01-27

天赐医草 图片还艾于民

关 注 公 众 号  

 把 健 康 掌 握 在自 己 手 里


图片

图片

(红舌薄)

舌诊分享

▲ 郭小伟

外因内因会导致舌苔的变色,一般会出现几种舌苔:白苔、黄苔、黑苔、灰苔、青苔、蓝苔。


前几天我们分享了关于白苔的一些理论,我跟大家总结一下昨天关于白苔的关键点:


白苔而薄的人一般属于风寒邪气侵伤为轻;一般用艾灸灸风池、大椎、肺俞、曲池、足三里即可,连续灸3次。

白而厚腻黏浊的人呀就是身体里面的水液停留在身体中导致的,因为过多堆积在身体上,裹在身体里不能代谢出来,此证一般属于脾阳虚而乏;用香灸把脾胃运化之气调动起来,也会慢慢的代谢出去,推荐脾胃俞,中脘、气海、足三里、丰隆效果不错。

白而如粉厚积者,也就是苔比较厚像这个白厚的一层衣裹着,邪气裹于腹内,在腹中乱闯,小便自遗,无法控制,肚子又硬痞而不能按之,气粗痰喘,所谓疫邪内蕴;可用脐灸重下之,效果很好。


白而躁刺者,虽然是白苔但又有火,火为燥,如果过了就会出现刺痛,特别是舌尖会感觉比较痛,淫为邪(邪为风寒暑湿燥火);一般此证为胃中之火,其因食物不得消化而产生内热所致之火毒,可用内功刮痧调于背部之中焦,腹部,和足三里至外脚踝,效果很好。


白而枯涩及滑而光亮,皆为阴津亏也;就是说舌苔枯干或者苔滑而发光,这一些都是津液亏虚所致的,依然配合小分子药油调理脾胃,肾膀胱,肝胆经,配合脏腑点穴,香灸一起调理。


白苔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闭也难治;前几天有看到这种舌苔,整一个舌苔都是白厚厚贴在这个舌上,冷饮以后胃部不舒服,这种人需要配合内功刮痧加强督脉重点灸之,不过需要很长时间,不配合也很难治愈。


舌与满口生白衣如霉苔或生白衣如霉苔或生糜点者,胃体腐败也,多死;


白苔滑而藏结者,主死;
小儿白苔粒推者乃鹅口也。



1.淡白舌,薄白苔∶舌质较浅淡,苔薄白可见底。舌质淡主虚寒,薄白苔可属正常,但亦可见于风寒、风湿等病邪在表的病证,一般表示病情较轻,病位较浅。故此舌象常主表虚寒证,治以辛温解表法。

2.淡白舌,白干苔∶舌质颜色浅淡,舌苔白而干燥。舌质淡白证属虚寒,津液没有阳气的输布导致舌苔干燥无津,所以此舌象多主阳虚不能输布津液,治以温阳化气法。

3.淡白舌,白腻苔∶淡白舌主虚寒,白腻苔主寒痰湿浊,多由脾虚湿困,水饮停聚所致,治以温中健脾祛湿法。

4.淡白舌,黄于苔∶舌质淡白,舌面上布有微黄干燥的苔。多主气虚津亏,治以益气生津法。

5.淡白舌,黄滑苔∶舌色淡白,舌上有微黄润滑之苔垢,色泽光亮。此乃中阳不振,内

有水饮之象。多主寒湿(苔微黄多为虚热上浮之故),治以温中燥湿或通阳利水法。

6.淡白舌,黑燥苔∶舌质淡浅,苔灰黑望之干燥,如生芒刺。此舌象重在辨舌质,黑燥苔常是一种假象,可用刮苔法加以鉴别,如舌苔随刮而去,显现淡的舌质,是属真寒假热证,多为阳虚报寒,气化无能,津液不得输布之象,治以温经通阳法。

以上就是回顾一下,大家梳理梳理即可。那么我们继续分享另外一种舌苔——红苔。红苔也叫绛苔。

图片
                      (暗红无苔)

                        红苔

舌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色,称为红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舌的正常色为淡红,若变而正赤,则为鲜红;红色再加深,则为绛红。因此,在绛红出现之前,往往都是经过鲜红阶段的。


分析∶红舌和绛舌,两者均为营血中有热的表现,不过绛舌反应的热更严重一些,其病理相同,都为热甚气血涌甚,反应于舌质所致。舌色鲜红或深红,表示营中有热,但热的性质有虚实之别。《舌胎统志》;'绛色者,火赤也;深红也,为温热之气蒸腾于膻中之候。”其实对于红绛舌我们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基本上可以分为鲜红和红绛两种,结合舌质的光泽,则又有光亮和晦暗之分。对于舌体大多比较瘦断而收缩,不丰满,这种可能是急性失水脱液者,可因舌体组织中液体骤损而体积缩小,使舌黏膜呈皱缩现象。某些严重病例,舌可卷缩而不能伸出口外,舌面之湿润度一般均较干燥,唾液黏稠而少;或舌面干燥,津液全无,以手摸之毫不沾指。还可以在多数患者的舌面上看到有各种形状的裂纹,如纵裂、横裂、井纹裂、爻纹裂、叶脉状裂及鹅卵石样裂纹,也有各种不规则的裂纹。裂纹有深有浅,有的裂纹甚深,可以深达整个舌厚度的4/5以上。

实热是阳有余,是由外感温热所致之邪,或外感风、寒、燥诸邪入里化热而成。虽然病程中热灼津伤,亦有阴液不足状态,但根本原因在于阳气亢盛,所以为阳有余之病证。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绛而有苔者,多由外感热病热盛期,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所致,属实热证。舌质深绛,苔薄而干,多属外感热病,热入营血。舌色红绛而少苔或无苔者,提示胃肾阴伤,多由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属虚热证。舌红而有出血 点,在外感热病多为邪热迫血妄行,行将吐衄、发斑;在内伤杂病往往是内脏出血的征兆。

图片

               (舌亮红无苔

虚热是阴液不足,才相对地反呈阳热有余,病之根本原因却在于内脏之阴虚。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虚热与实热不难区别。虚热这种红绛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阴虚而致火炎,与下所述的实热所致者不同,其区别必须结合全身症状。如实热者,必舌红绛而口渴喜冷,脉洪数有力;虚热者,舌色虽红绛而口不渴,或虽渴而不喜饮,漱水不欲咽,脉必细数无力。

虚热型:大多起病不久,邪盛正气未衰,发热较高,甚则有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较鲜明,多有红刺增大突出,舌面干燥起裂,舌苔或为白干,或为黄糙,或为焦黑,示邪在气营之间或已入营。此时主要矛盾在于邪实,虽有伤阴,但非病理焦点所在,治宜清热凉营。

凡属实热证者,大多起病不久,邪盛正气未衰,发热较高,甚则有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较鲜明,多有红刺增生,舌面干燥起裂,舌苔或为白干,或为黄糙,或为焦黑,示邪在气营之间或已入营。此时病理的特点,主要是邪实,虽有伤阴,但非主要矛盾。凡属虚热诸证。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温热病之后期,正虚邪已不甚,伴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质红绛暗而不鲜,舌苔很少或无,舌面干而少津,但并不喜饮。

图片

阴虚再进一步的发展,成为纯虚证,而无阳亢见证,此时舌象表现,多呈红绛光滑而枯痿。如《辨舌指南》∶'病后绛舌,如镜光亮,或舌底嗌干而不饮冷者,肾水亏极也,宜急救其津液,否则立涸矣。''舌虽绛而不鲜,干枯而痿者,肾阴涸也。''若舌绛而光亮者,胃阴亡也。'此种舌象,一般称之为镜面舌,舌质红绛,平如镜面,望之发光,实际干燥无津,或见于全舌,或见于舌之某一部分,均主胃肾之阴液大伤。若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早注意,予以大剂滋阴之剂治疗之,否则预后堪虑。

阴虚型: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温热病后期,正虚邪也不甚,或有午后升火潮热、面红、五心烦热等。舌质红或绛,但色较暗,不鲜明,舌苔很少或无,舌面干而少津,但并不喜饮。也有仅见舌之边尖红赤者,也属此型。此时主要矛盾在于阴虚,应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来治疗。若进一步胃肾阴涸,阴液大伤,舌质红绛不鲜,舌面光滑如镜,干瘪枯痿,治宜大剂养阴。

以上所论都为全舌均呈红绛色者。另有红绛之色在舌的局部出现,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辨舌指南》∶'舌尖独赤起刺,心火上炎之故。''舌尖红而出血者,心经邪热壅盛所致。''舌边色赤者,肝热也;甚则起芒刺者,肝热极也。'《中医舌诊》∶'舌色大部分颜色浅淡,有部分为鲜红色,按其部位不同,分为;红在舌中为脾胃之火;红在舌尖、边部为心肝之火。但淡白挟红,常以虚火为多。'

红舌主实热或阴虚主寒证特殊,且真寒假热、虚阳上浮、感受阴寒和寒凝血郁亦可引起红舌。如受寒发冻疮, 患处红肿、发热,呈现一派热象, 但是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可知并非热性,而是阴寒,这正吻合阴证似阳表象;绛舌主热入营血,舌色比红舌更深。还可主心、胃之热。

《舌胎统志·正红舌》:“所谓淡红者,桃红也。正红者,火色也。绛红者,赤朱也”。叶天士提出:“其热传营, 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曹老师认为红绛舌亦主阳虚、寒湿、痰阻、血瘀等证。作为临床常见舌象,红绛舌可见于不同系统疾病,但最常出现在感染、发热、肿瘤、高血压、甲亢等伴有舌局部炎症或机体代谢亢进疾病中,且随症状轻重不一,舌色深浅不同。

结论∶外感热病, 示邪热深入营血; 内伤杂病, 属阴虚阳亢。

治法∶清营凉血,育阴潜阳。

处方用药举例∶清营凉血,用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麦冬)。育阴潜阳,用鳖甲养阴煎(鳖甲、龟板、地黄、白芍、枸杞、丹皮、地骨皮、首乌藤、茯神)。

西医看红舌∶感染引起之毒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感染;高热;重症肺炎;急性传染病的严重情况。绛舌∶高热;败血症及上述红舌情况之严重者。

注:柴老认为红舌为有热之象,但在妇科疾病中常同时伴有阴血的不足或脏腑受伤,也有因血分伏热而表现出红绛舌者。在治疗原则方面,清热之中多配合养阴之品。同时用药不宜过用活血之品,因其多有动性,须防再伤阴血。而且清热药物的应用也不可过猛,长时间大量应用同样也会伤阳气。



图片

一,【望齿龈】
1,齿龈正常时呈粉红色,无粘膜下血管可见,坚洁而丰满。
2,齿龈白者,多是血虚,为血少不能充于齿络所致。
3,龈肉萎缩而色淡者,多属胃阴不足或肾气虚。
4,齿龈溃烂者,为脏腑蕴热。
5,齿龈红肿者,多是胃火上炎。
6,龈间长出胬肉,叫齿壅,多为好食动风之物所致。
7,牙龈出血,即牙衄、齿衄、龈衄,多为火热内壅,胃火上攻,肝热伤血络所致,多属实热证。


二,【望齿垢】
1,齿垢是指齿根部齿表面的积垢。由热邪蒸腾胃中浊气而成,也有因中焦湿热熏蒸而成。齿生垢犹如台阶之生苔藓。
2,齿垢黄者,热盛阳明;齿垢白者,湿聚太阴。
3,齿垢坚而韧者多实,齿垢松而散者多虚。
4,齿垢多口臭者多实,齿垢少口和者多虚。
5,齿垢间红缕,每因出血。齿垢挟坚粒多缘胃滞。
6,齿焦无垢者死。齿焦有垢者,肾热胃劫也,当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肾可也。

心为五藏主,舌为心之苗。色应南方,本红而泽,凡伤寒邪气在表,舌必无苔,及传里,则津液干燥,而舌苔生矣。然必自润而燥,自滑而涩,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甚至干焦,或生芒刺。是皆邪热内传,由浅入深之证也,若邪犹未深,其在半表半里之间,或邪气客于胸中者,其苔不黑不涩,用小柴胡汤以和之。若阳邪传里,胃中有热,则舌苔不滑而涩,宜栀豉汤清之。若烦躁欲饮水者,宜白虎加人参汤。大都舌上黄苔而焦涩者,胃府有邪热也。或清之利之.经云:'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然必大渴便实,脉沉有力者,方可下之。若微渴而脉不实,便不坚,苔不干燥芒刺者,不可下也。'其有舌上黑苔而生芒刺者,则热更深矣.此火极似水,宜凉膈之类.以泻其阳,若舌苔虽黑,滑而不涩者,便非实邪,亦非火证,非唯不可下,抑且不可清也。此水乘火位,宜理中之属以消阴翳.如是黑色连地,而灰黯无神,此其本原已败,必死无疑矣.此辨舌之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