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

 纪老师工作室 2022-01-27

        最近,我本想写几篇理论性强一些的文章,怎奈,几次拿起笔却提不起兴趣来。说实话,我不太喜欢阅读理论性太强的文字,也不太会写或者说不太愿意写“说理”的文章,毕竟,每个人的见解和分析问题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有观点必定就会有反对。像我这种以“稳定”为行为动机的绿色性格,严格奉行中庸之道,非常反感与人争论,对我来说,辩来辩去,毫无乐趣可言。我更愿意写故事,把自己身边的细节记录下来,在加上自己的感受,倒是另有一番风味。


        在填写某个材料的时候,我需要把这一学年的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都登记清楚,可是,有一篇发表在《海淀教育》上的文章,我实在想不起来时间,也没有找到那一期的杂志。

        于是,我想到了阿勇——我的一位在其它学校当老师的朋友。在微信上,我问他:“有今年发表我文章的那期《海淀教育》么?”没有片刻犹豫,阿勇马上就明白了我指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手头没有。明天我去德育处看看。”我说:“别了,我网上查查看。”阿勇说:“好的好的。”

        在网上,我没有查到需要的东西,就不想填了。没想到,十三分钟后,我的微信响了,是阿勇,他只写了三个字“找到了”,之后就是七张刊登我文章的那期杂志的照片,包括封面、目录、文章等一切我所需要的信息。微信最后,阿勇还补充了一句:还要什么?

        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我虽然不清楚阿勇是如何找到的那一期杂志,但我知道他把我这件小事放又在了心上。实际上,我的这篇文章刊登在了杂志上,也是他读到后告诉我的。

        我回复到:“哥们儿,你太给力了!结识你是我的福分!” 这话说得有点见外,但我实在不知如何表达那一刻的心情。

        阿勇接着说:“是我的福分,这期杂志给你留着。”

        我告诉他:“你不告诉我,我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他说:“放心吧,我会留意你的一举一动的。”

        我最后回复:彼此彼此!

        当然,在我们多年的交往中,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大家相互帮忙,关注,支持和鼓励,把对方的事情放在心上。

        朋友相处,未必非要把酒言欢,未必需要共谋大事,大家各自努力,走好自己的路,并时常不短地保持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相互帮助,其实就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