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033:四十岁能不惑否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孔子说的“四十不惑”是没有迷惑吗?人三十 岁和四十多岁时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今天太多的人六十仍惑?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原文朗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现代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当代启示

三十而立很好理解,但是这个四十不惑,特别我们今天坐在这儿的大部分都是四十多岁的人,是吧。

我们大学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的时候,我就给大家布置个征文题目,就不惑否。就三个字,不惑否。就是问问大家到四十岁的时候,有没有达到这种不惑的状态。

我们今天探讨一下啥叫不惑。一般书上的都解释为: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三十多岁的时候,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工作经验的话,是不是是非感特别强。

谁是对的,谁是不对的,我看这个人顺眼,我看那个人不顺眼,这是三十几岁的人最容易有的表现。是非感特别强,黑白特别分明。

等到了四十多岁时候,人发现怎么回事呢?发现这世界上好像好人不纯粹,坏人不绝对。有这种感受吗?你发现好人偷偷摸摸也干点坏事,那个坏人有的时候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们今天看起来是一个好事,发展下去变成一个大灾难。我们当年觉得是一个苦难,觉得是一个挫折,结果今天回过头来看,正是当年那个苦难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什么叫不惑呢?我的理解就是能够有洞察力,就是能够看破很多事。

一个人在自己面前甜言蜜语说得很好,你能看透他,说不定他嘴甜心苦。你能听懂他的嘴上的甜言蜜语,你也能够看透他没表现出来的内在的那些东西。

第二个,眼前来一个机会,你不能光看到这件事好的一面,你做好了你可能很大的发展,你可能升官,你可能发财,但是,一旦一脚踩空,对自己、对企业可能就是灭顶之灾。这样的例子我看得太多太多了。

我为什么要出来讲《道德经》,我为什么要出来讲《论语》,我为什么要出来讲《孙子兵法》,就是这个道理,我看到了太多的老板,毁掉他们的都是当年看起来无比诱人的机会。

所以,人到四十岁的时候要有这种洞察能力,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一定看两面。就跟一张纸一样的,有正面一定有反面。

到四十岁的时候应该该知道,事情都是半好半坏的,都是有好有坏的,好是不绝对的,坏也不是绝对的。

第二个,事情都是变化的,不能只看现在,还有看将来。看任何问题能够把时间拉长。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能够用发展的眼光。这才叫不惑。

那么现在四十岁能做到不惑的人,做到刚才讲的这种状态的人,应该真的不多,我们身边的人去看好了。

享乐!享乐是有副作用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原来身体有多好,只要你夜里十一点钟之前不睡觉,对身体就是一种伤害。晚上吃得太多,喝得太多,对身体就是一种摧残。

早晨只要是肯睡懒觉,看不透啊,因为什么?因为觉得无所谓,现在我身体还好的,你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你没有看清楚你五十多岁的时候。晚上熬夜看一晚上电视剧,对健康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就跟银行卡透支一样的,你现在你觉得很爽,将来连本带利要还的,还过去是非常大的。就是我们普通人大部分是看不透这一层的,就被眼前的这种得失好坏所迷惑。

不是说现在很多四十岁的人看不透,甚至五六十岁的人还看不透。到六十多岁的人还在外面,疯狂的索取,还想去抓机会,不知道防守。

我们原来做一个楼盘,对面的董事长资金链断裂,自杀了。很多企业干了三十年,好不容易有一点成果了,因为董事长过于上进,没做好防守,一夜之间资不抵债。我就是因为这血淋淋的例子看到太多了。

所以症状是什么呢?我这写的叫:见一不见二。只看到好处没看到背后一个坏处,只要是任何东西有一必有二,就是有好必有坏,有坏必有好。

第二个叫:知攻不知守。知争不知让,知忙不知闲。见近不见远。这就是现代人的就是四十而惑,能做到的特别特别少。读了《论语》中这一条之后,我们真的要反思反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