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046:看到变中之不变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为什么?孔子说百世以后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预测的?对于传统文化,究竟怎样才算科学的态度?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在《论语》的为政篇里面,有一章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张之间讨论文化传承的问题。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有一天去请教老师,说孔老师,那么从现在往后十世的这种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

1
先有继承 后有发展

学生是想请老师对以后礼仪制度的发展给一个预测。孔子怎么回答的呢?

说商朝它的制度不是自己独创的,它是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又增加的内容,有减少的内容,我们是可以知道的。

而我们现在周朝,又是继承了上一朝商朝的礼仪制度,也有被我们废除的,也有我们周朝增加的,这些内容我们也可以知道。

再往后怎么发展呢?它一定得是继承咱们现在周朝的,在周朝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

按照这个法则推理下去,不要讲十世以后的情况,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你也可以事先预测呀!

2
什么会变  什么不变

师生之间的对话非常简短,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深度地去想一想,这里面孔子和弟子之间探讨的是一个什么要变,什么不变的问题。

世事随时都在变,但是让这个世事变化的力量,它永恒不变。世事虽然天天在变,但是世事变化这个规律和法则也永恒不变。

也就是说,一定存在一个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力量以及法则,那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天理,就是讲的大道。

3
中庸之道 就是平衡

孔子和他的孙子子思反复强调“中庸”二字,明朝的大儒王阳明先生反复强调“合一”二字。其实,回到今天的生活,回到今天的时代,本质上说的就是平衡。

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但也不能完全地否定过去。不能只继承不发扬,也不能对过去全盘否定,不保留优秀的传统。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尽管它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一个真正领悟了宇宙之间那个最本质大道的人,他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他都会洞察那个人、事、物隐藏的另一面。他会时时刻刻的设法保持两方面的平衡和对等,而不至于走偏。

所以呢,衷心地希望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不要再发生突变的暴风雨,尽量地在平稳当中一点一点的,去掉那些糟粕的东西,尽量多的把那些优秀的东西保留下来,发扬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