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131:严肃放肆难拿捏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他老人家有没有普通人的一面呢?当他不是特别忙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他的轻松和普通人有区别吗?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孔子他老人家是大圣人,那我们要问他有没有普通人的一面呢?当他不是特别忙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01

我们感谢孔子的弟子们在《论语》的述而篇里,记下这样一则: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就是闲暇无事的时候。申申如也和夭夭如也,描绘老人家在这个时候的状态。

申申,就是舒畅。夭夭,就是愉悦。这个时候心情很舒畅、很愉悦,不是板起面孔的,不是去据理力争的,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

我们后人,有一些学者,有一些儒生,过度的高推圣境,把孔子塑造成神,神化圣人,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老人家可不是只会教训人,他有他温和的一面,有他普通人的一面。

02

但是也有一点,孔子的弟子为什么要把这条记下来?圣人在不忙的时候,在闲暇的时候,跟我们普通人一模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一点?

如果把《论语》通篇全读完,了解了孔子的生平,我们就会知道.圣人他该严肃的时候是严肃的,在需要严肃的场合是严肃的,但是不需要严肃的时候,他也能放松。

可是我们普通人有的时候,注意不好这个场合,该严肃的时候我们严肃不起来,我们过于放肆;该放松的时候,我们放松不下来,我们还紧张。

03

圣人跟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他能够根据对象、根据场合调整自己的状态,他所有的状态是跟那个场合的要求相匹配。

圣人,在需要严肃的时候,他会严肃起来,但这种严肃不会过度成紧张。就是《论语》中描写孔子的温而厉,具有温和的一面,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第二,又有端庄的一面,你不能够跟他太随便。而且最关键的是,圣人的这种状态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装出来的,他不是刻意而为。

04

读了这段《论语》之后,也会告诫自己,以后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待人接物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场合,其次是把握分寸。

我们要向圣人学习,该提起的时候,能够提起;提起之后该放下的时候,能立马放下。

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但是他的这种言行,跟佛家讲的这种提起、放下的境界,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