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337:小人义人和圣人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有人背后在季孙氏面前说子路坏话,谁站出来打抱不平?孔子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孔子为什么已知天命,为什么还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什么圣人门下往往都会有叛徒?为什么圣人面对不平可以做到心平,心静和心定,我们却做不到?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面对别人的恶意中伤和诽谤,人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呢?一个得道的圣人,面对这种情况作出的反应,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论语》的宪问篇里有一则,就是孔子面对这种局面时候的不同反应。
01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有的书上讲公伯寮也是孔子的学生,和孔门的学霸子路一起做鲁国权臣季孙氏的家臣。
但是这个公伯寮呢,可能是嫉妒子路,跑到上司季孙氏那里去说子路同学的坏话,无中生有。子服景伯知道了这件事。
有的书上这样讲,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子服景伯和公伯寮他们一起都是季氏的家臣。
但是,子服景伯比较有正义感,他看不惯公伯寮这种勾当,就过来这件事告诉孔夫子。
说:“季氏已经开始被公伯寮给迷惑住了,也就是相信了公伯寮的中伤和诽谤,再发展下去,可能就会对子路不利了。”
子服景伯不仅看不惯,而且他当时也很有正义感,还有一定的能量。跟孔子讲:“凭我的力量,我完全可以把他杀掉,让他陈尸街头。”
子服景伯是不是也是孔门的弟子?是不是也是季氏的家臣?这一点,有的书上是这样说,有的书上没有提,我搞不清楚,也不想去搞清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子服景伯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他想替孔子和子路去出气。
孔子作为一个得道高人,他老人家的反应是什么呢?
“大道如果可以行得通,那是天命。大道,如果行不通,那也是天命。公伯寮这一个人能拿天命怎么样呢?”
也就是,孔老夫子对公伯寮这种中伤诽谤的勾当,一笑而过,不放在心上。
02
读了这则《论语》,我们眼前立刻就会出现三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
第一个就是小人公伯寮。有学者说,他也是孔门的弟子,和子路做同事,一起做季氏的家臣。
他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能够无中生有,能够诽谤中伤自己的同学和同事,而且还有本事让自己的上司相信。
这典型是有点本事,没有德行的小人。
第二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义人子服景伯。这个人的特征是有正义感,是非分明,他痛恨歪门邪道。
当他知道公伯寮背后说子路坏话,并且有可能影响到孔夫子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没有装糊涂。
一方面揭发小人的恶行心,另外一方面愿意拔刀相助,替孔子和子路出气,甚至是除害,典型的侠肝义胆。
第三个当然是我们伟大的孔老夫子,是一个圣人的、得道高人的形象。
当时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已经不把周礼当回事,也不把鲁国的国君当盘儿菜了。
孔子看不过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再通过自己的学生们去影响季氏,和当时的当权者,想让他们回心转意,想让他们遵循周礼,但是看起来所有的努力都不太成功。
孔子当时应该已经认识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礼崩乐坏,暂时是很难挽回了。他已经看清了大势,读懂了天意,所以平静地接受了现实,没有像普通人一样迁怒于某个人。
他老人家虽然失望,但是不绝望。逆境没有能左右得了他老人家的心境,他能够保持一种普通人甚至一个正人君子,也难以做到的从容淡定。
这是不怨天,不尤人的平等心和平常心,这是得道圣人的境界。
03
在这一章的《论语》里,孔子又提到了命,那咱们就再说说命的问题。
孔子他老人家自称五十而知天命,一个真正的得道高人,是一定知道天命不可违。他们也知道,虽然天命不可违,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暂时改变不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就会向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方向转化,因为这个世界是一阴一阳的。
我们都知道,孔老夫子对《易经》的研究非常的深,而且写了《易传》。《易经》最看重的就是一个时机的问题,时机不对,努力白费。
孔子在当时看,虽然是生不逢时,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孔子他老人家信命也顺命,但是不认命,没有被动地等待命运的摆布,而是竭尽全力去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尝试。
虽然结果不是那么太理想,但是他作为圣者,心是安的,是静的,是平的,是定的。没有普通人内心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充满抱怨和牢骚。
在失望当中仍然能够看到希望,才能做到失望而不绝望。我们普通人恐怕就听天由命算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怨妇。
04
记得当年在曲阜,阙里宾舍听李山老师讲《论语》的时候,他特别提到这一则,我在书上记下了他讲课时的评价:
孔子为人干净,底盘利索,情绪会急刹车,自控能力太强大了。
我觉得李山老师对孔子的这段评价非常的到位。
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都没有像孔子那么大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能够让自己的情绪不失控,做到我心由我不由人。
2016年2月17日,精读这则《论语》我还写了一小段心得:
一般人面对公伯寮这样的门下叛徒,还不被气得冒烟。圣人之圣,就在这一听和一言中,见出和凡人的区别。
圣人的耳朵虽然也听话,但是心中有主,有天道,心不会被听来的话所牵制,极有定力。
从外面听来的话,在心中的天道引导下,又从自己的口中,说出符合天道的话。一个人情绪操控的开关,能够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是多么令人敬佩呀!
很好玩的是,为什么圣人门下都要有叛徒?难道叛徒就是圣人门下来考验圣人和成就圣人的吗?如果公伯寮真的是孔门的弟子,那和耶稣门下的犹大,本质不是一回事儿吗?
孔子之所以伟大,耶稣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有超出我们的智慧和胸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