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启示录030:从涕泪悲泣到悲欣交集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古印度高僧须菩提听了佛陀讲金刚经而涕泪悲泣,近代弘一法师圆寂前手书“悲欣交集”,我们要追问一下开悟的高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又想哭又想笑呢?他们为何而泣,又为谁而悲呢?生活中什么样的例子容易帮我们理解高僧悲喜交加的心情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前面咱们分了几次,精读了《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14。《金刚经》的第14篇特别长,而且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难。
记得我刚开始抄读《金刚经》的时候特别害怕这一段,因为太长了,因为有些地方不好理解。
但是,读的次数多了,尤其是阅读过很多高僧大德对《金刚经》的解读之后,就越发地喜欢这段又长又难以理解的离相寂灭分。
虽然咱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也尝试着用现代的白话翻译了一遍,但还不能轻易地把它放过去。
读完了离相寂灭分第14,我想把这一篇当中对我个人有触动,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地方,单独拎出来,再引申一下,发挥一下。
我们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从涕泪悲泣到悲欣交集》。
01
《金刚经》第14篇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学霸须菩提听了佛陀的讲授之后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不就是课堂上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给了一个比较好的回答,至于喜极而泣吗?
我们先放下须菩提,再来提一位中国近代的高僧大德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在他老人家圆寂之前,亲笔给后人留下了四个字的手书:悲欣交集。
一个是2000多年前古印度的高僧,一个是近代中国的高僧,他们两位都有这种又想哭又想笑,又开心又难过的感受。
我们今天学习佛经,亲近佛教的人,是不是应该追问一下,须菩提为什么会涕泪悲泣呢?弘一法师圆寂前为什么会悲欣交集呢?
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呢?他们喜从何来呢?他们又替谁而悲呢?又为何而悲呢?
02
我们没有办法亲自去追问须菩提,也没有办法去追问弘一大师。咱们先举一个生活当中,所有人都更容易理解的例子。
佛法是不离生活的,那些高僧大德的修行体验,我们普通人是没有的,但生活经验我们是有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位母亲,突然弄丢了自己唯一的、可爱的小儿子,她一定会极端地痛苦,极度地焦虑,甚至会发疯,会到处去寻找,去打听。
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卖房子卖车,跑遍全国各地去贴广告,去找人问,去到公安派出所挂号。
而且在找自己儿子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被坏人给哄骗。这样的例子在新闻报道中是经常会看到的。
我们再想象一下,这位母亲已经倾家荡产,身心疲惫,花了十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没有找到他最亲爱的那个小儿子。
这个时候找到这个孩子,这唯一重要的事情,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她的心头,不仅仅沉重,而且非常的难耐。
可是当她已经倾家荡产,身心疲惫,几乎万念俱灰的时候,准备一了百了的时候,突然间接到了公安部门的一个电话,通过基因的比对找到了她丢失十多年的儿子。
而且最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丢失的儿子离他并不远,可能只有百八十公里。
我们再想象一下,当这位母亲见到警察带来的一个大男孩,而且这个男孩长得要么像她,要么像她的先生,她会有什么反应?
那个时候,这位母亲会不会百感交集?又悲又喜?会不会再次为丢失孩子而自责?会不会为多年辛苦疯狂的寻找而感到万分的委屈?
会不会因为心头的石头瞬间脱落而无比的轻松和畅快?会不会为自己多年不懈的寻找而结局圆满,欣喜若狂?
会不会为自己在公安部门留下个人基因信息而感觉到庆幸?会不会为自己跑了大半个中国,而没有在近处地毯式寻找而懊恼?
这个时候大喜大悲两种极端的情绪,一定会从她的内心喷薄而出!
03
如果我们理解了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就更容易理解,须菩提为什么会涕泪悲泣?我们现在可以推导一下,须菩提为什么会涕泪悲涕,喜极而泣!
就像看电影一样,我们先把《金刚经》再回放一遍,回到片头。
佛陀他老人家想要休息,可是须菩提替自己也替大家,向他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无比的关键而又极为难以解决。
那就是我们怎么能够降伏自己内在这颗心?怎么能够让他停止妄想?怎么能够回到极致的宁静?
其实这种状态是非常多的人想,但是极少极少的人能够做到的。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可能这一生连想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或者想也是白想。一辈子也找不到原因,更不要谈找到方法。
在祇树给孤独园,佛陀不仅让须菩提苦苦寻找了几十年的问题有了答案,而且这个答案极度的微妙,直指问题的本源,方法非常的直接有效。这就相当于须菩提心头那个压了几十年的大石头,突然被佛陀一把给搬开,他是不是也会为自己找到终极答案而欣喜,也会为才找到而难过。
更为太多的人没有机会听到和领悟,这些微妙的教诲而感到惋惜。所以他的情绪也是悲欣交集,也是涕泪悲泣,也是亦喜亦悲。
04
好,咱们再来猜一下,也只能是猜一下,弘一法师圆寂前为什么会悲欣交集?
我还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悲欣交集到底是啥意思?佛教的《大智度论》释初品大慈大悲卷27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所谓慈,就是要让众生一起快乐。所谓悲,就是看不得众生受苦,要想办法拯救受苦的众生。用今天的话翻译过来,不就是分享和分担吗?
弘一大师为什么留下悲欣交集?我们先来看他这个“欣”字。
老人家修行了一生,他肯定是看破了,也放下了,也自在了。也就是说,他圆寂之前已经能够彻底解脱了,当然欣喜。
而这个悲,我猜一方面为自己以前的执迷不悟而悲。另一方面,为太多的众生执迷不悟而悲,更为自己不能救拔更多的众生而悲。
05
为什么我愿意这么猜?因为我自己虽然没有达到弘一法师那样的境界和感受,但确确实实有过让自己感觉到哭笑不得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跟别人聊天,聊到了人参这位中药。人参的火气特别大,但是它却生长在极度阴凉的地方。
突然我又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叫做《轮回》。这可不是一本佛教的书,而是美国资深的心理医生把人深度催眠之后,让人能够看见自己的前生(),从而找到今生他所有遭遇的根源。
这本书的作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此生所有的境遇都是对前生的补偿。
我当时就想,人参里面的热,是不是对人参生活阴凉环境的补偿?
人的这一生富贵,是不是为他前生的贫困和施舍作为补偿?人这一生的倒霉和背运,是不是为他前生的走运和无度,进行清算和补偿?
然后再想一想,太阳有升有降,月亮有圆有缺,四季也有更替。而且地球上南极是极昼的时候,北极就会是极夜,反过来也一样。
这是不是和人参是一个原理?也就是,无形当中有一种力量,对所有的人事物进行归零和补偿。
突然之间好像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为什么讲天道求衡?好像一下子就理解了,老天爷原来是时时刻刻在替我们找平衡。
这个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消失。今天多了,老天爷明天让你少。今天少了,明天老天爷让你
天底下所有不公平的背后,都有着一双绝对公平的眼睛和维护公平的大手。那个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原来怎么这么蠢,去追求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东西,去害怕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人事物。
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光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办法给别人讲明白,说清楚,而感觉到难过,甚至都没有办法影响自己的家人。
这个时候就像你自己有一个宝贝想给别人,而别人根本看不上,自己无能为力,非常的难过。
这种心情在我读南怀瑾的儿子写的《父亲南怀瑾》一书中,找到了共鸣。南怀瑾先生有的时候也会自己独自落泪,原因也是一样的。
06
所以,无论如何,只要咱们碰到了《金刚经》,那说明咱们就是有善根和有慧根的,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
有空的话多读一读这本难得的《金刚经》吧。可能一开始我们觉得很枯燥,很乏味,很难以理解。
但是,突然有一天,可能我们内在智慧的自我就会苏醒,说不定也可以像须菩提一样涕泪悲泣。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我们有了人身,再去亲近佛法,这样才不虚度此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