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440:什么人一生白活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的高徒子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有可无,活着也相当于白活?为什么说真正的大儒和佛家的菩萨一样,都会用自身的正能量去照亮和温暖他人?为什么很多大成就者在普通人眼里都有点傻,一根筋?我们怎样才能摆脱“白活”的人生状态?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论语》子张篇的第二章,还是子张的语录。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01
子张是说,一个君子,或者说一个人,坚持践行仁德,比较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但是却不愿意发扬光大,不愿意去影响更多的其他人。
信仰大道,但是却不坚定,不笃实。今天信,明天不信,今天能做到明天做不到,不够老实。
那么,这样的人,你能说他存在吗?你又能说他不存在吗?言外之意就是,这样的人可有可无,有没有他都没有任何关系。
02
读了这章《论语》,我们第一个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孔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只有四个字:仁者爱人
儒家所有的学习和修养,都是要提升自己内在的仁德。
这个内心的仁德可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东西,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东西,是要拿出来践行的,是要去关爱别人,影响别人,教育别人,引导别人的。
儒家的《大学》当中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直到修身,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修改掉自己身上那些格局小的、不智慧的、自私的想法和行为。
就是要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能够符合大道,能够让自己更符合一个真正君子的要求。
但在修身后边还有三大追求的,那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真正的大儒,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在修养好自己之后,要把这些身上的正能量传递出去,释放出去,用光和热去温暖他人,去照亮他人。
所以,真正的大儒一定把 “修、齐、治、平”作为自己毕生努力的目标,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使命。
03
我们回到今天的官场上,假如一位官员,位置很高,他自己非常的自律,自我要求很严格,别人挑不出他毛病。这很不容易做到,但这也只能算是基本要求。
他能不能够帮助更多的手下人都做到像他一样高度自律,都能够不违纪,不犯法。
能不能够帮助和管理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才是他应该努力追求并且做到的目标。
如果自己只是坚守仁德,不愿意去弘扬,那不就做不到给他人带来正面的影响吗?那么自然就是可有可无的。
04
子张讲的这种执德不弘,跟佛家讲的罗汉境界有点相似。
我去修道、悟道,我要证悟,我要摆脱束缚和苦恼,我要获得心灵的自在,但是,不愿意去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度化更多的人。
而菩萨就跟他相反,自己要证悟,要觉悟,同时不忍心看到其他人受苦,所以一定要忍受更多的困难来度化更多的人。
其实儒家讲的大儒君子,跟佛家要求的菩萨境界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都是要利他。
05
我们再来看子张讲的信道不笃。其实这是我们今天很多人常见病和多发病,都不例外。
想想看,咱们是不是有觉得应该锻炼身体,应该每天早起,应该不要熬夜。
早起了五天之后,第六天就给自己找个理由睡懒觉了。原来晚上11点睡觉,现在搞到凌晨一点才睡了。
知道!就是做不到!知道也仅停留于知道!
其实一个人对一个道理,对一个原则相信,但是不坚定,那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领会这个原则的真意。
我们绝大多数人接受的都是外来的影响,别人给我们的,强加给的,口头上的那些原则和信条,都非常容易动摇,。
人只有内心彻底的领悟大道之后才,会变得坚定。
06
老百姓也常讲: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真的不要随随便便就立一个志向,就去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成一件什么事,自己要去培养一个什么习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讲出来了,但是真的能够长年累月地坚持,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立志之前一定要想好,一定要反复地的问问自己:
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不是真的能够对别人带来好处?是不是能够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成就感?是不是自己最擅长的?
但是,立了之后,千万别轻易改动。你读那些成功者的传记就会发现:天底下所有的大成就者,跟我们普通人比都是牙咬的比我们普通人更硬的人,都是看起来有点傻的人,都是一条道跑到黑的人,我们绝大多数人早早地放弃。
07
所以读了这章《论语》之后还要告诉自己,千万别活成子张说的那种可有可无的人。
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二三十岁就死掉了,只不过到六七十岁,七八十岁才埋掉。
无论如何,我们要给自己找准一个方向,这一生往哪儿走,往哪个方向走。同时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我要到达什么样的水准,我要实现什么样的梦想。
然后,剩下来的就是默默地努力,静静地等待,傻傻地坚持。
而且一定要告诫自己,所有人生成就的实现都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为他人创造了获得感和安全感。然后,咱们自己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
让我们再复习一下孔子对我们的告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真喜欢
就点亮右下角在看
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