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与虎及其他(二)

 新用户76101Ls1 2022-01-27

一部《论语》,孔子提到老虎只有两处,都是以老虎为喻来批评学生的。现在说其二。

《论语·季氏》写冉有(冉求,字子有)、子路告诉孔子,季氏准备攻打附庸国颛臾。孔子听后,反对在国境内使用兵力,并因此责备弟子。冉有辩解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孔子听了,斥责冉有——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阵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孔子道:“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再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譬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你的话是错了。老虎犀牛从槛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虎兕”,老虎犀牛,皆为猛兽;“柙”是关野兽的木笼。孔子认为,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老虎、犀牛跑出木笼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冉有、季路好比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就是他们的失职。

其实,冉有是赞成攻打颛臾的:“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意思是:“颛臾,城墙既然坚牢,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今不把它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因此,孔子很生气,训斥道:“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意思是:“冉求!君子就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冉求推波助澜,孔子洞若观火。

孔子看到了把统治者(统治者手中的权力)装进笼子的重要,但是,假如统治者执意武力攻伐,犹如猛兽伤人,臣子能够完全阻挡吗?能够掌控吗?季氏如果真伐颛臾,过错全在冉有、季路身上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子可以劝谏,但无法控制统治者的权力。季氏如果真伐颛臾,冉有、季路有责任劝谏,但不能承担全部责任。

看来,孔子知道统治者(统治者手中的权力)不受限制出笼伤人的危害,却找不到驯服统治者(统治者手中的权力)的方法。怎样才能驯服统治者(统治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呢?下面这幅漫画做出了回答: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体现。

 “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个思想是当今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驯服统治者其实是驯服统治者手中的权力。把统治者关进笼子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权力是应该被关进笼子的,否则必然导致灾难,绝不止于祸起萧墙之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