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写下一首秋日怀人词,移情入景,含蓄深沉,读来耐人寻味

 木槿读书 2021-09-29

秋天,树叶由黄转绿,伴着明媚并不毒辣的阳光,天高气爽,是最宜人的季节,随着树叶渐渐全黄,随风飘零的时候,又总会让人无端的生出很多惆怅。因此秋天又是思念的季节,尤其是在异乡的游子,离愁别绪是无法排遣的,很多描写秋思的诗词曲赋应运而生。

我们耳熟能详的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一组秋思的诗。其一为“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这首诗中“闲立秋多思”表达了秋天是一年中最富有诗情的季节。

秋天,对我而言,最好的莫过于在午后品读有关秋天的唐诗宋词。这其中有伤感的,有豁达的,有寂寞的,有淡然的,而在众多写秋的诗词中,晏殊的《蝶恋花》是措辞闲雅,感情温厚的一个代表作,一起来品读。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发生的场景是秋天的早晨,词中的主人公是个女子,这是最常见的闺中秋思的题材。清早起床,在淡淡的雾中,女子看着庭院中的菊花和幽兰,因为天气转凉,花上有了晶莹剔透的露珠。但是这样对我们熟悉的秋天的场景,在这个女子眼中,却有了不同的内涵。

“花含愁,兰似泣” 诚然花不可能含愁,兰也不会哭泣,这只是“她一个人”的独特感受。杜甫写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烘托的是对国家衰亡的那种绵绵愁绪。而晏殊这里写法不同,他移情入景,把人的感情倾注到菊花兰花中,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接着女子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由远处的院子到了近处的床边“罗幕轻寒”,罗幕是床上的帷幕,人尚未起床,在帷幕中感觉到天气的寒凉,“燕子双飞去”这时候燕子也忍受不了寒冷,已经双双飞走,用燕子双飞寻找温暖的南方来映衬自己独寝的孤单。女子不仅身体上感觉到寒冷,心里上更是因为孓孓一身而感受到丝丝寒意,燕子这个意象的出现更显人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看来女子整夜未眠,从清早追溯到昨夜,明月不理解离愁别恨,只顾照着窗户。“床前明月光”本来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月亮这番举动在她看来是无情的,这里含着女子的不满,对明月的不满,这种不满是无由头的,把女子煎熬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词的上阕,写女子由夜到晓,又由晓追溯到夜的离别相思之苦,把这一常见的主题,写得委婉奇妙。词中没有写女子的情绪,但是我们从花愁兰泣中能体会得到,词人不肯让女子说出自己的相思愁苦,是通过无知的燕子,无情的明月来倾吐。

上阕写一夜相思,下阕依然是这种情绪。从昨夜的追溯中,又回到清晨。清晨起床后,到了院中,登到了楼上。登到楼上,极目远眺,无遮无拦,一直望到天的尽头。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晚上的西风,树木都没有了叶子。

“独上高楼”暗含相思。范仲淹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名句流传,本词中有明月,有高楼,偏偏这个女子还是独自一人,“望尽天涯路”,她在望什么呢,也许她在盼望着归人,希望能从苍茫的天边看见熟悉的影子。但是天涯路远,山高水长,她什么也看不见,“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从句子的排列顺序来看,这一句本应该是先登高远眺,眼界开阔之际想起昨夜刮了一夜的西风。但是这里却把“昨夜西风凋碧树”提到了句首,给人形成了强烈的感觉是西风真厉害!自然界的变化给人的感受是深刻的。西风紧,人不寐,相思无处可诉, 但是在一片萧瑟中却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那就是“望尽天涯路”一句。女子的视野已经从庭院中,从床头转移到广阔的空间,虽然还是伤感,但是在离愁别绪中又有悲壮的情绪蕴含其中。

而这一句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殊同之,一洒落,一悲壮耳”。王国维认为,诗经中的蒹葭和晏殊的蝶恋花都是表达相思的好文,但是蒹葭中的思念是洒脱的,晏殊词中的思念是悲壮的。在表达闺思的词中,它所表达的感情不是浓得化不开的,其气象是明快的,风格是疏淡的。

并且王国维还提出了著名的“治学三境界”学说,他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算做治学的第一境界。这个不仅仅适用于治学,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在人漫漫的人生之路,我们可能会遇到茫然,会困惑,会有看不到未来的失意,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一时的得失,应该在来日方长中感受更为广阔的天地,成大事者,必须要有这种精神。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位闺中女子独上高楼,望而不见,只好回到房中,怎么办呢,写封信吧,却没有写信的信纸,即便是写了信又能寄往何方?一个问句结尾,可见情谊的深重。这比“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更让人遗憾,同样的在《贺新郎》这首词中,也有“雁不到,书成谁与”,只不过晏殊的词更为婉转些。

晏殊的词,大部分是小令,从风格上看措辞闲雅,感情温厚,这和他个人经历有关,晏殊曾经官至宰相,一生仕途顺利,仿佛什么都是水到渠成,所以他的词风就和他的性格一样,圆融稳重,这首蝶恋花没有铺排锦绣,有的是温婉含蓄,实在是他这种词风的一个代表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