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5隋唐科举制度获得成功的原因

 卢发生的书海源 2022-01-27

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5

——科举偶谈之一

 

我楚狂人

三、隋唐科举制度获得成功的原因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能获得成功原因自然是多样的,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以下这一些:

(一) 南北朝尝试的基础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南北朝时期寒门已经有了公平竞争的政治诉求。陶侃长期远离东晋权力中心,在上游武昌镇守,这里有着少受士族窝囊气的因素。陶侃的后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难道没有对缺乏购买和平竞争环境的抗议?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南北朝都进行了一些给寒门平等机会的考试制度的尝试。有了这些尝试,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度就不那么突兀了,也就是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 比较成功的筹划

隋朝进入科举制度的过渡阶段,其过渡并非一步到位,而是有计划地渐进推行。看得出有着全局的策划。

隋朝推行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第一步,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先把士族的门堵死了,先破后立。第二步,隋文帝的新的选拔制度来弥补选官制度的空缺。史料记载,开皇七年,隋文帝下令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很明显,隋文帝实际上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也就是规定地方官方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而隋文帝时期的察举科目主要是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类似于汉朝的孝廉。这是一个过渡。第三步,607年,隋炀帝下令诸州荐人,分为十科。609年,又诏诸州荐人,分为四科。整个隋朝,也就出现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察举录取。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请注意“试策”,这就是笔试了,有别于差距制度传统的推举与面试的形式。笔试的出现,实际上就是科举制度的根本性的改变。

这样的逐步推进,是深谋远虑的严密策划。有了这样的策划,科举制度的过渡还是很顺利的。

(三) 皇家的良苦用心

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记述唐代科举制度一些轶事。据书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微服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 ,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这一句话,道出了隋唐皇家推行科举制度的良苦用心,就是为了争夺人才。后世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明了科举制度在人才争夺战中的成功。

后世的帝皇都读懂了李世民的这句话,这也是科举制度延续一千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四) 寒门的拥护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在寒门已经积怨甚深,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自然获得寒门的拥护。从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平心而论,科举制度的出现,从历史上来说,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进步。中国的人才选拔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这个制度有着其一定程度的公平性。至于后世产生的负面作用,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时移世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不变。科举制度当然也如此。

必须看到,隋朝虽然不能算建立了真正的科举制度,但是这个过渡阶段十分必要。唐代科举制度基本成型,但是远没有完善,科举制度的完善还有一段路要走。


江南贡院,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