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汉文帝的霸陵,相较汉代其它皇帝陵墓是薄葬,但并非史记记载那样

 历史探奇 2022-01-27

2022-01-27 12:38

文帝后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己亥日,汉文帝刘恒在长安未央宫去世。他在遗诏任命自己最信任的藩邸旧臣、负责皇宫警卫的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从京城附近的县征调正在服兵役的士卒16000人,从京城所在的内史地区临时征发士卒15000人,负责营坟、下葬和复土等丧葬事宜。

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在修建霸陵之时,要求因地势而建,不起坟,也就是陵墓的上面没有隆起的封土,这也是我们直到现在才找到霸陵准确位置的原因之一。

汉文帝一生俭朴,他要求霸陵的随葬器物全部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从目前霸陵发掘情况来看,虽然并非只有瓦器,但和只当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的墓葬相比,霸陵要寒酸得多。

对于霸陵薄葬,后人多有赞美之辞。唐代司马贞《史记·孝文本纪》索隐述赞写道:“霸陵如故,千年颂声”。他认为由于汉文帝主张薄葬,所以霸陵至今仍然完好如故,而且千百年来世人对汉文帝赞颂不绝。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草茫茫—惩厚葬也》,以诗的形式将秦始皇陵与汉文帝霸陵进行比较。秦始皇陵“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而汉文帝霸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载郭威语,也说:“朕攻收河府时,见李家十八帝陵园,广费钱物人力,并遭开发。汝不闻汉文帝俭素,葬在霸陵原,至今见在。”

其实汉文帝的霸陵并非完好如故,霸陵在历史上至少三次被盗掘。第一次是在汉武帝时期,霸陵随葬钱币遭到盗掘,此次盗瘗钱事件还引发了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矛盾。《汉书·张汤传》记载:“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yì)钱”。瘗钱就是埋在陵园四周为死者陪葬的钱币。

第二次是在东汉时期,具体情况不祥。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记载:“霸陵薄葬,亦被发掘。”(现在的通行本《风俗通》已无上述记载)。

第三次是在西晋末年,秦地百姓盗发了霸陵,得到了很多珍宝。《晋书·索琳传》记载:“时三秦人尹桓、解武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通过霸陵被盗掘的记录来看,霸陵并非文帝所要求的那样务求薄葬、皆用瓦器,只是较其他诸陵略为俭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疑心汉文帝霸陵薄葬只是一种政治宣传。明人张燧《千百年眼》卷四“文帝奢俭之异”条写道:“前史称汉文帝节俭,身衣弋绨,集上书囊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此三事以人主为之,可谓陋矣。然赐邓通以十数巨万,又以铜山与之,此又何也?”指出汉文帝有大俭之名,又有大奢之实,其心理与行为存在矛盾。

汉文帝有一次带着张释之视察霸陵,曾感慨地说:“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对此却另有看法,他说:“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很认可张释之的看法。但是据明人何景明《雍大纪》记载,霸陵曾经因秋季溺水冲激,冲出石板五百余片。所以有学者以汉文帝仍然坚持以石为棺椁的角度,认为其目的正是为了厚葬其中,霸陵薄葬并非事实。

也有人疑心是汉景帝违背了汉文帝遗诏,以实际上的厚葬使汉文帝陷于后人以为矫情虚伪、言行不一的“不义”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导致了盗掘的灾祸。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七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文帝之葬特差少于诸陵,而非真薄也,岂景帝不从遗诏之故乎?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也说:“刘向谏昌陵疏,谓文帝寤张释之言,去坟薄葬,以俭安神。贾山《至言》亦言之。则霸陵在汉帝诸陵中最俭者矣。而《晋书》称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岂文帝崩后,臣子违其素志邪?古书所言,未可悉信也。

霸陵并非史记记载的薄葬,还有另一种可能:孝文窦皇后不薄葬。窦皇后是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方才去世的,去世后与汉文帝合葬霸陵。这一点从最新的霸陵发掘成果也得到证实。也就是说,霸陵随葬品即使丰富,也有窦皇后在汉武帝时入葬霸陵的因素。西汉皇室女性地位相当高,其时天下空前富足,在汉武帝已经成年的情况下,祖母逝世,也是不可能迁就汉文帝二十余年前的遗制实行薄葬的。

首赞
+1

阅读 (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