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特工谢和赓: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周恩来为他改稿,是何缘由?|谢和赓

 NLMU 2022-01-27
“春风拂拂地吹来,桃花夭夭地开放了,革命尚未成功,理想的社会在哪里?”

1927年,在广西桂林,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牺牲了。对着年幼的弟弟和妹妹,他留下了这样一首歌。这个青年是谢铁民,广西桂林谢家的老二

谢铁民的故事随着他年轻生命的陨落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段传奇,但谢家的第五个孩子谢和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图|谢和赓

1、寻榜样与理想而去

出生于1912年的谢和赓,在家里排行第五,是谢铁民喜欢的小弟弟。

谢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幼年时期的谢和赓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5岁时进入了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念书,谢和赓是年龄是班上的最小的,性子也是最贪玩,第一年考试竟考了个“倒数第一”,这次考试也成为了谢家大人们口中传扬多年的笑话。

在青年时期,受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谢和赓开始接触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与思想。1926年,还是少年的谢和赓跟着二哥谢铁民,姐姐谢振群一起参加桂林一群进步学生组织的“新中国学社”的活动。

图|五四运动背景下的学生

初中毕业之后,为了能提高学习效率,谢和赓决定在家自学高中。从1928-1929两年的时间,谢和赓都闭门读书。因经常闭门不出,亲戚好友便戏称他为“谢八妹”。在家自学完高中课程之后,谢和赓离开了桂林这个养育他的地方,前往北平,寻求先进思想的洗礼。

1930年,谢和赓进入中国大学经济系,在新鲜的环境中,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与进步的同学、老师积极交流,并先后加入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反帝大同盟等进入组织。

在这一时期,随着对国家民族现状认识的加深,思想上的逐渐成熟,他对革命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此时,他深刻认识到了二哥所献身的事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逐渐树立起了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意识。

图|西北军

1932年秋天,谢和赓收到了一封署名为“西北军中的抗日分子”的油印信,对他发出了神圣的号召:

“西北军许多爱国将领正在枕戈待旦,一俟时机成熟,即号召军民,尤其爱国青年……展开全国抗战运动……”

1932年12月,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杜克明联系了谢和赓,通知他代表北平的学生前往察哈尔张家口开会。就这样,谢和赓加入了西北军,并开始协助西北军筹组察绥抗日同盟军。

1933年2月,谢和赓入团,几天后,转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介绍员正是当初给他写信的宣侠父。

图|宣侠父

2、潜入桂系,站稳脚跟

在广西,谢家与白家渊源颇深,交情匪浅。谢和赓一家与白崇禧一家是世交,而白崇禧的内弟、侄儿、外甥与谢和赓及其兄长、姐姐,都有同学关系。

中共北方党组织详细研究了谢和赓的出身情况后,决定派他回广西开展工作。由于谢和赓任务艰巨,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党组织决定,谢和赓只与周恩来、董必武、李克农、宣侠父等保持单线联系。

1934年初秋,谢和赓回到了广西,在家省亲一周,即奔赴南宁谒见白崇禧,并呈上了冯玉祥的推介信。

为尽快在新的地方站稳脚跟,不久后,谢和赓根据自己大学时期的经济学笔记和搜集整理的资料撰写了一本《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概况》,与白崇禧的内弟马仲孚共同联合出版。

图|白崇禧

这本书在当时风头一时无两,趁热打铁,谢和赓又接连写了《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谈广西的对外贸易》等文章呈给李宗仁、白崇禧、黄子敬等人审阅。

此外,谢和赓除了用写文章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还专门打了一份报告,向他们阐述了自己返回家乡的目的,并表达了对领导人的信任与信心。经过种种努力,谢和赓终于得到了被李、白、黄等人单独接见的机会。

1935年秋,谢和赓开始担任建设厅工商科一等科员。在建设厅,他也呕心沥血按照桂系“三自”政策,撰写了很多规划与章程,顺利得到了白崇禧等高级领导人的称赞,并留下了对广西经济颇有研究的良好印象。

图|李宗仁生活旧照

桂系上层也逐渐认定,谢和赓对广西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仅仅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谢和庚就获得了一枚第五路军总部的特殊出入章,凭借此证章,谢和庚可以直接出入李宗仁、白崇禧的住处。

3、屡获嘉奖,成绩斐然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蒋介石也电召白崇禧前往南京,声称已经内定他出任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的职务。

桂系领导人皆认为这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想阻止白崇禧前往南京,但谢和赓则提出了和大家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抗日是目前的主旋律,蒋介石不可能与全国大势背道而驰。

图|蒋介石

出于对当前形势的准确判断,白崇禧完全认可了谢的观点。跟随白崇禧至南京后,谢和赓便成为了他身边的中校机要机密,不久后,又被蒋介石任命兼任大本营国防会议的唯一秘书。

虽然谢和赓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白、李周围的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但由于身份特殊,还是会有惊险的事情发生。

1938年2月,蒋介石侍从室内,他要求谢和赓加入国民党。李、白两人也立即按照蒋的意思,要求谢和赓立即准备此事,由他二人介绍谢入党。对谢和赓来说,此事绝对非同小可。明明不认可国民党,难道真的要在自己的人生上记录上这一笔吗?拿不定主意的谢和赓,立即向周恩来请示。

图|休息时的周恩来

周恩来对此也作出了明确指示:可以按照他们的意见办理,这是打入敌人内部工作时所需要的。谢和赓明白了此中的必要性,但他还是“耍了一点小聪明”,躲过了这个环节。在办理入党公文时,谢和赓有意没有填自己的表格,只把同事的表格交了上去。由于当时局势紧张,大家都理所当然地以为这件事已经办好了。

在李、白两人身边,谢和庚在保持“洁身自好”的同时,为了能让桂系的人员对他放心,他必须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表现出自己的欲望与目标。

在武汉失陷前,国民政府曾推出了文官登记合格证的制度,把文官登记合格证作为升迁的机会。面对如此“良机”,谢和赓一方面对此事表现出了热衷,迅速按照李、白的指示,申请了铨叙资格,另一方面,也暗中向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了汇报了国民党这一制度的重要性。

图|周恩来、叶剑英合影

由于白崇禧等人有意栽培谢和赓,谢和赓也默认了大家对他有望成为国民政府高官的评价,他成为了此次登记文官中,唯一的,也是最年轻的获得“八级文官登记合格证”的人。此事一出,更是稳固谢和赓在白崇禧身边的地位。他不仅只是一位工作出色的年轻人,更是在政治上有野心,有前途的青年军官。

在国民党内部,谢和赓为了不露痕迹地进行全民抗日的宣传鼓动工作,早在1937年10月之前,就写了一份《全体性全民总动员纲领之一——全国游击战争之方案》的“万言书”。

白崇禧这份文件非常重视,并亲自修改了谢拟出的简短报告,还要求谢和赓以“大本营白副参谋总长办公室”的名义,打印了三百份,向各省的重要领导人和重要单位派发。不久后,蒋介石部分接纳了这个方案,谢和赓也被升为上校,给了他更多接近国民党内部重要机密的机会。

图|谢和赓

谢和赓在白崇禧身边,一直勤勉尽责,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即使他已经身居高位,但为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以及周恩来等人对他的期望,他必须以饱满昂扬的状态,接受每一个挑战。

1938年3月,白崇禧打算在武昌向国军师长以上的军官发表《军队政工与群众政工之关系》的演说。白崇禧把写稿的任务,安排给了谢和赓、程思远、黄启汉三人,要求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各自拟好稿件,供他选择备用。

白崇禧的意图很明显是为了考察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判断。面对这样的考验,谢和赓把此次任务,当成了一次考试。为了考出好成绩,谢和赓挑灯夜战三天,一改再改,写出了一万四千多字的初稿。

图|李克农

谢和赓还请了王莹帮自己把关,王莹觉得文章篇幅过长,便请李克农转送给了周恩来,请周恩来斧正。一天之后,谢和赓便从李克农处拿到了修改后的讲稿。打开一看,周恩来已经用红笔画去了两千多字。

据此,谢和赓又修改了两版,终于交上了让白崇禧满意的答卷。事后,李克农还调侃:“有周恩来同志做谢和赓的'改文教师’,这是老蒋和白崇禧想象不到的!

在谢和赓的特工生涯中,他不仅能获得白崇禧等人的信任,也能与周恩来等同志保持良好沟通,出色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他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岂是旁人能知晓的。

图|谢和赓和王莹

4、遇佳人,两心相许

王莹是何人?为何她能联系到李克农,其实她也是共产党,但同时也是谢和赓的恋人。1937年8月,谢和赓从著名戏剧家洪深口中了解到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演员王莹,在筹集二队前往战区的路费与活动经费,王莹不惜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和衣服。

谢和赓本就是王莹的“粉丝”,听到她的这般举措,不由得心生敬仰。通过洪深的牵线搭桥,谢和赓以拜访戏剧队队员的目的,与王莹相识。

王莹出生于芜湖的一个官僚家庭,她幼年丧母,还被父亲与继母卖做了童养媳。12岁那年,饱受欺凌的王莹成功从婆家逃跑,到汉口寻求舅母家的帮助,又辗转流浪来到了长沙,改名为王克勤,后又前往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

图|王莹

王莹是一位有才气、有主见的女子。在与谢和赓交流的过程中,王莹逐渐认识了他眼前的这个国民党青年才俊,谢和赓并没有官僚习气,他一心为国,慢慢地,王莹也逐渐对他刮目相看。

1939年3月,谢和赓正在忙于为金山、王莹分别为正副队长的中国救亡剧团办理赴南洋宣传全面抗战戏剧的各项准备工作,而此时谢和赓与王莹之间的感情也在日渐升温,感情虽然变好,但王莹一直很犹豫,毕竟他们不在一个阵营。很快,王莹的疑虑被打消了。

一天,谢和赓特意坐车去给剧团送文件,还在车上,却恰好碰见李克农、金山、王莹三人迎面走来。谢和赓当下十分为难,如果下车的话,担心遇见李克农暴露身份,索性打算坐在车上,视而不见。

谁知李克农已经看见了谢和赓,还旁若无人地大声喊他名字,谢和赓不得已下车,与三人相见。王莹见到李克农与谢和赓早已相识,又如此亲密,立即猜到了谢和赓的真实身份,不禁喜不自胜。

此后,两人正式确定关系,不久后,王莹接到任务,远赴南阳。从南洋回来之后,王莹分别向白崇禧、周恩来汇报了剧团在南洋取得的成就。周恩来称赞:“只有我们党,才有你和金山这样的人才。”可见王莹在革命事业上的付出,决不亚于谢和赓。

虽然两人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兴趣爱好,但两人的爱情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在许多人来看,一个是国民党高官,一个是有气节、有名望的知名演员,两人怎么能在一起呢?在1942年1月至5月,重庆文化界甚至掀起了一场反对谢和赓与王莹恋爱的风波。除了与他们关系亲密的好友,其他人都对这段恋情表示反对。

图|1942年的重庆

因为身份特殊,两人都不能对外辩解,只能默默承受外界的压力。但好在,最亲近的人都能明白他们的选择。对他们来说,对方不仅是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伴侣,更是在追寻理想之路上的好友知己。正如周恩来所说:我认为王莹是个值得信赖的同志,她对恋爱结婚的事情,也决不会马虎的,也不会把党、工作、事业置之不顾。

5、留学美国,比翼双飞

此前的南洋行,王莹认识了郁达夫等文学家,出于对他们才华的羡慕,王莹也萌生了出国深造的想法,她又一次与谢和赓不谋而合。谢和赓明白,白崇禧等桂系上层也想让他出国深造,希望他将来能为桂系效力。而他自己则想出国继续学习经济学,希望将来能参加新政府的经济建设工作。

1942年,谢和赓与王莹一起得到了留学美国的机会。从1942年至1947年,两人先后在海佛福德学院、纽约新社会科学院等学校学习。1948年起,相继在《纽约新报》《美洲华侨日报》及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

图|谢和赓与王莹一起留学美国

在美国,王莹在林语堂的介绍下与著名作家赛珍珠相识,赛珍珠与王莹一见如故,并对她的经历十分感兴趣,鼓励她写成小说。1942年,胡适推荐王莹为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认为只有她的经历,才是最能代表当下中国青年的一种状态。

会后,王莹又被当选为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巡回演讲团的中国代表,在美国各地的工厂和大学去演讲。并且,王莹还创建了一个“中国剧团”,上演抗日话剧,宣传革命思想。甚至在1945年,王莹还进入到白宫,为罗斯福总统表演抗日话剧。

在美国,谢和赓也笔耕不辍,写出了《论中国的抗战形势和战略》《论中国战后经济建设》等评论文章,守住了海外宣传阵地。在美国的这些年,谢与王几乎成为了文化界的外交联络员,为中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许多努力与尝试。

图|唐德刚

在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的笔下,这对青年英才的故事更别有一番趣味。1951年,唐德刚与谢和赓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相识,两人都在这里做兼职。唐德刚感叹道:看起来平易近人的谢和赓,人生经历却实在传奇,妻子不仅是大明星,连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赛珍珠都要替她翻译文稿。

195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麦卡锡移民法案,美国移民局开始对谢和赓与王莹施压,要求他们加入美国籍。经过多方力量的斡旋,1954年,这两个离开祖国母亲怀抱多年的游子,终于再次回到了他们所思念的故乡。

6、风云巨变,沧海桑田

沐浴在新中国的氛围中,谢和赓与王莹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踏上了新征程。

然而,在随即而来的反右派运动中,谢和赓因为提出了恢复中南海为公园的建议,被划为了右派,在北大荒进行劳动改造。幸得周恩来、董必武、李克农等人对谢和赓出手援助,得以回到北京。

谢和赓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王莹要接受的考验,却远比谢和赓要严峻。当年,因为《赛金花》主演为王莹,另一年轻女演员蓝苹则落选,为此愤愤不平,而蓝苹正是江青。

1966年的夏天,王莹家里来了一群自称是奉江青之命的红卫兵小将,声称是要调查案件,抄走了夫妻俩的各类手稿、文件资料。没完没了的批斗、抄家、囚禁,成为了夫妻俩的日常。

图|江青

1967年,王莹与谢和赓分别被带走。在秦城监狱,王莹因被逼问交代自己“美国特务”的身份,而惨遭毒打。死于狱中之后,王莹的尸体依然被人以美国特务的身份,送至了火葬场。在王莹的死亡报告单上,无名无姓,仅留下了一个“监禁号码6742”的冰冷数字和一抔骨灰。

当王莹的死讯传出后,周恩来立即命令人释放了谢和赓,但人已去,谢和赓得知消息之后,因悲痛过度而精神失常。

看到多年的老党员陷入的巨大悲痛,周恩来把谢和赓托付给了医院,要求广州、上海的专家们,一定要把谢和赓医治好。

上天对谢和赓的眷顾,是让他能以安稳的晚年来纪念他与王莹之间的感情。1979年,谢和赓与王莹都得到了平反,谢和赓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恢复。他完成了王莹的遗著《两种美国人》和《宝姑》的出版工作,并在晚年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1984年,爱妻逝世十周年,谢和赓去法院留下了一份公证书,交代好了身后事:

我的遗体捐给医院;
绝不准要公家为我做任何纪念的事,连讣告也不要发;
我的骨灰由亲属领回,埋在王莹骨灰盒边;

2005年,谢和赓在参加中国诗歌会的途中突然疾病,溘然仙逝。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的故事是如此动人心魄,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可歌可泣,但故事的结尾,却留下了令人唏嘘的结局。

“一生爱国,一生奋斗”是习仲勋在1998年给谢和赓的题词,这个八个大字,成为了他一生传奇故事的最好概括。希望时间的洪流,能留下属于他们的那一页篇章,那散落在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永不褪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