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尖学霸的学习之路——如何高效使用寒暑假

 yan520 2022-01-27

聊聊数学和素养兴趣培养(第六十篇

2022年1月4日 ★ 北京

很多同学常常在开学时很营恼、很烦躁,心里会有感觉:

会感觉到自己每次假期结束以后,都会很迷茫,而且开学后并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这该怎么办?

其实这种情况极为普遍,也很正常,这个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月曜效应”。它所讲的也就是同学们在一段假期(或双休日)之后,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以后,出现某些不太适应的情况,如学习意愿不太强、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等,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对于假期的利用情况。

每到寒暑假来临时,多数同学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经过整整一学期的紧张学习,都想好好放松放松。有的同学早就将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会高喊道:“作业嘛,开学前两天再做都来得及,先玩够了再说。” 这些抓紧时间玩乐的同学其实不知道,就在这一刻,他是不是会学习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那些成绩优秀、会学习的学生,面对寒暑假这么一大块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绝对不会简单地将其全部视为放松和享乐的时光,而是会充分将其利用起来,为自己充电。

其实,不仅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寒暑假是提升成绩的关键,对每个学生而言,寒暑假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是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同学们可以有自己比较全面、完整的学习安排;

其次,它是两个学期或学年的衔接,一方面可以弥补上学期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预习下学期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次,放假期间同学们的学习安排不是很紧张,可以劳逸结合,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

那么,中学生应如何充实地度过寒假呢?

从大的方向来说,任何同学的寒假都应该主要分成3个版块。

图片
图片

(1)要有计划地对上一学期(年)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图片

知识的积累关键在于巩圆。一学期、一学年下来,我们已经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这些知识都要利用时间来进行巩固,而寒假无疑是最佳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在寒假对一学期或一学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巩固, 必要时可进行多次巩固,来强化学习的效果。

张欢老师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每次新学期都会有很大的进步,成绩相较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总会提升不少。我私底下问他,在假期你爸爸妈妈是不是给你补课了(孩子父母是教师),他告诉我,他只不过是在假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总的复习。

他这样分享了他的假期复习方法:

图片
图片

“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们都是一章一章地学,复习同样是这样,学完一章总结一章,从未将其联系在一起。在假期的时候,我就会将所学的知识彻底地梳理一番,进行章与章之间的整理与综合,使知识更为系统化。然后,我再针对这些已经整理和综合过的知识进行思考,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接下来,我再大概看一眼,哪些知识点与下学期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那我就会重点再看看这些知识点,以求下学期学习的时候能够很快进入状态。”

总结归纳一下张欢老师这位优秀学生的假期复习方法,有这样3个方面的内容:将所学的知识串成串→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找出与下学期学习有关的知识点并着重看一下。这种复习方法的确非常不错,可以达到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效果,你不妨也试一试。

图片
图片

(2)预习下学期要学的内容,不必学得多深,但要对整体有所了解。

图片

张欢老师曾经一位考入北大的学子之前这样分享他的假期学习方法:

 学习经验分享 

“我会在寒暑假时先预习下一学期的课本,特别是英语。这就需要提前去借课本,也可以去买课本和相应的课本的同步资料,然后给自己定好假期计划,每天看多少书,做多少题,每天完成任务便去happy一下。每周任务做完即可休息,双休日和同学逛逛街,打打羽毛球、排球,踢下毽子,逛逛书城,有时还集体去游览周围的风景名胜。这样学学玩玩就特别有劲儿,也不觉得闷。

“这样一个假期下来,自已对这学期要上的课已大概熟悉了,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一方面把懂的知识复习一次,一方面将一些疑问当堂解决。”

概括地说,假期预习是为了开学后能更好地学习。再具体一点,提前预习功课,对同学们而言,有这样3个好处:

一是提前了解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作好下学期学习的计划和心理准备;

二是提前介入下学期的学习,先解决一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听懂老师讲课,提高听课和做练习的效率;

三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独立学习打下基础。

如果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懂得利用寒假时间,那么开学之后,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学习成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很大提高。

当然,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注意这样一点:预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学能力,为下学期更好地学习打基础,因此不求学得多深,但求理解就好,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可暂时不做,以避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图片
图片

(3)强化强项,弥补弱顶。

图片

只要仔细去分析一下那些中高考取得高分的同学成绩,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弱项,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拖后腿”的科目;同时拥有一科或两科的强项,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分的科目。这个发现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来强化自己的强项,弥补自己的弱项,使“长”者更长,“短”者及时补足,从而让自己迈出的人生每一步都不跛脚。

张欢老师过去教过的一位圆梦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就因善于采用 “强化优势”的学习方法为自己的高考增分不少,以下是她的心得体会:

 学习经验分享 

“保持学科优势很重要。首先它能充分发掘你在某方面的潜力,使你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另外它在大考中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考试共6门功课,若有1-2门是你的长项,考前你的心里就会比较有底气,正所谓'支柱产业’不倒,则考试不败。“我本身对英语有兴趣,所以英语学得很好,每次考试都能考到120分以上。但我想在此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于是便利用难得的寒假,看了多部英语原声电影,常听英语磁带,还读了一些英文原著,强化自己的听力和阅读。经过'扬长’,高考时,我的英语取得了140分的好成绩,并成为全区英语单科冠军。”

聊到这儿,就不得不说我这位“虎娃学生”,我的这位学生通过“补短”,帮助自己登上了高考状元的宝座,我们来听听她又是怎么说的:

图片
图片

“数学从来就不是我的强项,我曾有过考班上倒数第一名的记录,记得那次气得父来把我狠地骂了一顿。上高三前,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数学也许会成为阻碍我考重点大学的关键所在。于是在暑假的时候,我拿出高中所有的数学课本,疯狂地学习起来。更多的时候是做数学题,因为多做题能够使自已开阔视野,掌握解题规律。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历史最高,虽然不能和那些数学高手比,但这已经是我最满意的成绩了。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点,对待自己较差的学科,要像对待生病的庄稼一样格外呵护,时常浇水、施肥、灭虫,重点突击补上来。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既有强项又有弱项,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审视自己在学习上的长短所在,并主动“对症下药”,那我们的学习必将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