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长寿塬:封面人物展示——杜汉川

 渭南文坛 2022-01-28

第5期

封面人物
姓名:杜汉川
年龄:72岁
职业:退休工人
爱好:史料编撰
个人经历
1950年生,老家花园乡秦杨村(现属桥南镇)。1967年崇凝初中毕业(因“文革”初中只读了两年书)后回乡务农。砍过柴、割过草、放过羊,足迹踏遍黄狗峪的山山水水。1970年招工到渭南县,做过服务员、机关跑腿。1982年短期编过《渭南县志》。1984年考入渭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曾在渭南县法院工作,后调入县政府某部门。1993年下派到企业担任领导职务。2001年企业关门歇业,遂下岗失业。期间跟随家乡农民四处打工,扛过石头,卸过水泥,睡的大铺,吃的杠子馍。2007年抽调到临渭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从事《临渭区志》的编写工作,2010年从企业退休。
史料编撰:
在区志编写中,分配我的任务是党委、政法、财政等十九章,编写量较重。本人深知志书编写意义重大,万万不可懈怠。仅三年时间将各单位供来的几百万原始资料编撰成近七十万字的送审稿,又经过多次增删润泽,形成正式出版稿。区志出版后接着参与编撰一年一本的《临渭年鉴》 ,直至去年已编成十册。
我生于长寿塬,长于长寿塬,深爱着这片不能算作富饶的土地。在编写年鉴期间,涉足桥南、花园的纵横沟壑考证,写出《湭河源头今与昔》《塔山、灵台山考》等有关家乡的地情资料文章,刊于地方志办的地情资料丛书。纠正、确切了以往志书中对长寿塬地情地貌的错误记载。
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投入全部的热情,把事情做好。前些年,在刊物上发过《小康之路》等。近些年,我遍览了存世的八部渭南志书,翻阅了民国期间渭南县的档案资料,参考了民国期间上海、陕西出版的部分报纸,写成多篇史料文章。《明清时期的渭南县城》,较详细介绍了明清渭南县城的布局、变迁,繁荣与衰败。参与区档案局《渭南县工商业简史》一书,编写了概述、工业、商业部分共四万余字,首次系统地考证、介绍了渭南县明清至民国工商业的发生、发展、兴盛及衰落的过程和原因,弥补了志书的不足。为区党史办编写了“马列主义在渭南的早期传播”一章。在区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为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的《渭南市名镇志》编写了下邽、故市名镇志,重点记述了两镇民国以至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突出其在临渭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闲暇时调查、整理编出《西安事变中的渭南》《渭南邮政业的起源与发展》等资料专篇。
我想对长寿塬说:虽已离开家乡五十年,但从没有断过和家乡的联系。过去每年回去十多次,做起农活得心应手。如今已近耄耋之年,虽然生活在城区,每年还要回去三四次,会会发小,叙叙旧情,看看魂牵梦绕的高山流水,且时刻准备叶落归根,融入家乡的土地。如今,身体尚好,仍想为长寿塬---我的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叫杜汉川,我为渭南长寿塬代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