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层次解剖学之父——姜同喻教授

 Xiac2cmv1bxedf 2022-01-28

层次解剖学之父——姜同喻教授

       各位学过人体解剖学的同学们一定知道大体老师在我们解剖学习中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在大体老师身上观察诸多解剖结构才能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理解,那么面对大体老师紧缺的情况,人体解剖学的前辈们是如何应对的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层次解剖学之父——姜同喻教授。

姜老的一生——成就卓著

       姜同喻教授是江苏盐城人,是我国著名的人体解剖学家。1936年,姜老考入创建不久位于镇江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当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姜同喻先生的学业是随着学校向大后方西迁的流亡过程中完成的,先后经湖南、贵阳,最后抵达重庆,于1941年毕业且留校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师,直到1989年历任江苏医学院副教授、南京医学院教授,解剖教研室主任。

      解放之后,姜老参加了中国解剖学会第一届(1952年)和第二届(1956年)代表大会,并且他参加了“文革”前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教材张鋆为主编,姜同喻为4位编委之一),兼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江苏省解剖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届和第三届理事长、第四届至第八届名誉理事长,《局解学与临床》主编,《解剖学报》编委。1954年,姜同喻提出“连续层次解剖学”这一全新的解剖学方法,并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绘制了我国第一部中国人体图谱,出版了《连续层次解剖学图谱》和《人体解剖学图谱》,两书经多次再版到1983年发行量达到了247600册。姜老一心都扑在解剖学事业上,1956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姜同喻参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解剖学会第一届、第二届代表大会合影

       1990年12月国家教委、科委根据其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工作中的重要成绩与突出贡献,授予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

解开生命体奥秘的先行者

解剖学发展面临困境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以及教育离不开大量的尸体解剖,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受到封建文化的影响以及在民国初期,人们对科学文化了解不深,中国解剖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尸源不足的影响。1936年,江苏高等法院批准当时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可以使用无家属承领的人犯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这改善了尸源不足的情况。

       当时我们使用的外国人编写的人体解剖图谱或者创造的解剖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说西方解剖孤立地显示某结构,忽视了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西方解剖为了标本的整洁、美观,突出某结构,摈弃其它组织、西方解剖完成尸体剖解后,标本弃之不用,最终导致解剖后的标本支离破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对标本的浪费,加重了尸源不足的情况。[1]

创绘《人体连续层次解剖图谱》

       兵荒马乱的年代,民不聊生,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姜老边做教师边行医,十分重视临床和实验室的实践。在那个年代,学校很难保证基本的实验教学条件,加上随时可能有遭到日寇飞机轰炸的生命危险,但姜老始终尽心尽责,一心扑在教学和临床上,努力创造条件保证教学质量。为此,他到重庆市各个医院寻找无主尸体以扩充尸源,然后将尸体背回学校以供教学。一次在外出寻找尸体的过程中,遭敌机突袭,他没有来得及躲进防空洞,炸弹就在附近爆炸,所幸无虞,他爬起来后继续工作。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学习研究,先生常常把尸体标本带回寝室进行解剖。

       在从医过程中,姜老发现病人体型差异会给针灸取穴位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困难。他通过尸体解剖研究,提出了自身比例的定位方法,比如前臂上的穴位可以通过将前臂的长度等分来确定,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个体前臂长短不同而造成的误差。他通过在标本和病人身上的反复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大大提高不同体型结构定位的准确性,也为以后先生创立的连续层次解剖学有关理论奠定基础。[1]

       由于外国人的解剖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姜老创立了层次解剖学的方法和观念。姜老认为某一脏器结构必然与周围的脏器有关联,人体的构造由体表到深部是层层排列的,每一层包含着脏器和与其配套的血管神经,人体各区域的解剖也应该建立在分层的基础上。尸体解剖、标本制作和解剖图谱的绘制都应遵循人体结构层次和相关配套的原则,使医生在诊断或手术时不仅要重视所关心的结构,还要考虑该结构与周围其他结构的关系,这就是连续层次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层次解剖学的理念是按层次一层一层地解剖,按功能配套的原理一块一块地拆卸,解剖中不丢弃一块有效组织,不切断功能相互联系的结构。完成后还可将标本恢复原来的状态,可供学生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利用已解剖的标本进行定位等一些创新性研讨,符合我国国情。相比较西方解剖而言,姜先生的解剖注意层次及其相互毗邻关系,重点显示该结构与其周围关系和在这个局部中的作用,并且姜先生关注医生的需求,全面了解手术层面的结构。[2]

姜同喻编辑的部分讲义及专著封面

       姜老为了将连续层次理念推广和应用,夜以继日地绘制解剖图谱。姜老专注于解剖尸体,并对每一层进行手绘草图,将整个人体通过解剖制作了 78 件(层)标本,相应绘制 78 幅草图。为了找出各区域的共同特征,使构图更加精确,先生解剖了 50 具尸体,相应绘出多套草图,然后计算出各数据的均值,并请专业画师绘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创的人体层次解剖图谱。图谱中器官结构层次分明,线条清晰,栩栩如生。[1]

倡导解剖国际化教学

       每个国家都有本国语言的解剖学名词,但在国际上,这些名词普遍都采用了拉丁名称。解剖学拉丁名词是整个医学的基本词汇,是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也是医学科学工作者学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对外改革开放还只是初期阶段,大部分解剖学教师还不熟悉医学拉丁语。1981年,姜老时任江苏省解剖学会在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由徐州医学院(今徐州医科大学)王平宇教授、朱治远老师及南京医学院(今南京医科大学)邹令哲老师等自编教材、联合执教,举办了解剖学拉丁名词学习班,当时有来自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湖南、吉林、安徽、河南、新疆等9个省区29个大专院校的41名教师参加了学习,效果显著。[2]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

       姜老开拓了中国绘制图谱的先河,为以后中国图谱出版欣欣向荣的局面打下了基础。近70年来,层次解剖学作为解剖学年轻教师和技术员必备的指导书,影响了几代人。该书的姐妹篇《人体解剖学图谱》,很受学生欢迎,被卫生部定为医学院校教学参考书,1979年9月发行量达到226,100册,在当时有如此大的发行量是罕见的。因此,层次解剖学是我国解剖学50年代初期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新中国早期一项特色显明的成果。

姜同喻教授指导学生解剖操作

       姜老的层次解剖的理念对当今的尸体解剖及解剖学创新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前文提到过姜老提出过自身比例的定位方法,姜老提出的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不止于此,比如说4定观点。4定就是定位、定性、定态和定关系。以定位为例,定位是定结构的立体方位,姜老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按照自身比例,定出其结构的相对方位。目前,定位的对象已从标本转为影像图,如在MRI(磁共振成像)图上比较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改变,这和姜老的自身比例定位方法不谋而合。[3]

       姜老对于解剖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南医人。姜老2007年不幸因肺癌去世。“老先生身体一直挺硬朗,如果不是由于长期受福尔马林苯酚类等有毒气体的伤害,会在这个世上活得更久。”在姜老的影响下,学校的解剖实验员即使面对福尔马林的伤害,有时甚至有感染病毒的危险依旧勤勤恳恳地做着最累、最辛苦的工作,用自己的健康和汗水为医学的发展铺上一块又一块坚实的基石。“赞叹于人的经脉、骨骼、器脏,被一次又一次地呈现而出,逐步了解人体的奥秘。更为能够促进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而无怨无悔!” 於平老师说。[4]

总结

       姜老作为解剖学家,踏踏实实搞学问;作为一名教师,以身作则,堪为学生表率。他以解剖学的名义,以南医人的名义,以医学的名义,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中国医学教育的里程碑上。(本句摘录自南京医科大学官方公众号)

参考文献

[1] 童鑫康,姜平.姜同喻教授和他的连续层次解剖学[J].中国医学人文,2017,3(04):16-18.

[2] 吕海芹. 科协记忆 解开生命体奥秘的先行者——记奋进中的江苏省解剖学会[N]. 中国科技报,2019-6-12

[3] 姜平,童鑫康,顾晓松,丁炯等. 层次解剖学对当今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影响[J]. 解剖学报,2017;48(4):493-496.

[4] 姜海婷. 解剖实验员:医学教育的铺路者[J]. 中国医学人文, 2017, 3(10):3.

作者简介

夏城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级5+3一体化1班

梁大珩、张秦榛、宋远同学参与了部分资料收集工作)

本文为《医学史》课程作业

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