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看销量买车的人最后会后悔?

 逍遥_书斋 2022-01-28
文章图片1

虽然很多朋友说,买车的时候看销量就行了,闭着眼睛买都不会错的。但有些人买了销量高的车子,最后反而是后悔了。

就好像:肯德基、麦当劳卖是卖得很好,但也有人觉得不好吃一样的,对吧?

只看销量买车,一般有2种人

只看销量买车,一般有2种朋友。

文章图片2

第1种的话,是对车子没有特别地了解,或者说生意挺好、人也挺忙,懒得去了解。

就好像:去菜市场买菜,不知道哪家菜好,价格也不是特别想去比了,太累了。

要么就是看哪家门口排队长,菜摆得比较多,摊位上面人比较多,就那边去买买好了。

这种朋友可能是对各种车型的销量排行是查过了,比较清楚了,但是具体到这个车子到底怎么样,有可能是不清楚的。

还有第2种的话,就是随大流,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

西南财经大学赖华侹有篇硕士论文,翻出来给你听听看,《群体规模对从众行为影响研究》。

文章图片3

里面做了个实验,发现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本身对个体的吸引力增强。

简单讲就是:一台车子卖得越好,买的人就会越多,这件事情本身会吸引更多的从众的朋友也去买它,从而进一步让它卖得更好。

只看销量买车,容易忽略对车的了解

但不管哪种情况,只看销量买车其实都是忽略了对车子的了解,可能连车子多大排量、油耗多少都不知道。

事实上,很多时候,这些才是买车真正需要考虑的。

文章图片4

我们以前视频是专门做过好几期的,比如说《买车不看这几个指标,你会后悔的》等等,里面讲过的。

买车的时候,像安全性的指标,比如说:碰撞测试成绩,气囊有几个、分别在哪里;动力指标,比如最大功率、扭矩是多少、适合市区还是赛道;油耗到底怎么样。

了解一下,不会吃亏。

毕竟买车不是买菜,今天买菜,买了吃亏了,明天肯定就不去,对不对?

今天买了个车子,没选好,这个车子又不是说明天就卖掉了,有可能要用个3、5年,甚至是10年了。

文章图片5

然后要是运气不太好,这个车子质量还非常好,连吐槽抱怨的地方都没有的时候,这个心里堵得可就难受死了,对不对?

销量好的车,也不是一点毛病没有

而且不少朋友看销量买车觉得:「哎」那买的那么多人,那肯定没问题的,对不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是实际上,销量和质量不一定完全是成正比的,每个人买车理由不一样的,虽然他们都买,对不对?

有的是爱面子,有的是认为它便宜,有的认为配置好,有的人觉得不会坏,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它不会坏。

买得多的不代表车子一点毛病不出。

文章图片6

举个例子:乘联会有销量数据的,截止到去年11月份,轿车销量排名第1的是日产轩逸,第2是大众朗逸。

车质网上面的投诉大家也可以去搜搜看:轩逸也有出现过发动机漏油、变速箱顿挫的;朗逸也有车身生锈、发动机抖动这些毛病的。

如果你买高销量的车子,心里想的它就一定不会出问题的话,那要是出一点点问题,心里就比别人要难受很多很多,出的次数越多,心里面后悔的程度也就越高。

销量好的车,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而且销量越好的车,也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车子,表现是比较综合的。

文章图片7

但如果我们用比较低情商的说法,就叫做“平庸”,就谁都不得罪,但是没有地方特别厉害,对不对?

比如说,就刚才讲的日产轩逸,我以前就是日产车主,没有黑它的意思。

同级别车里面,它的动力不是最好的,空间也不是最大,但是动力好像也还可以,空间用用还有余,对不对?那适合大多数人,对吧?

但是不同的人购车的时候,具体的需求真的是五花八门、千人千面的。

蒋波、钟凌发表在期刊《企业技术开发》上面有篇论文,你听听看,《马斯洛汽车消费与企业产品规划战略》,上面说。

文章图片8

汽车消费的模式是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符合的,用户购车需求会分成能用、够用、好用、价值和自我实现这些。

就跟买手机道理一样的,最初级的就是信号好不好?能不能打电话的?对不对?其他我无所谓了。后面要又能打电话,摔不摔得坏的?

再后面是又能打电话,那摔不摔得坏还好,但我图的就是可以把图片发过去的,可以把语音发过去的,就是一层一层地往上走。

如果说本身对车子的性能是比较在乎的,你看到销量,买了一台表现均衡的车子,开起来就是好像动力也不是很好,就后悔了。

开出去跟人“撞车”,心里也会尴尬

另外还有一些朋友,如果开车出去跟别人“撞车”,就和撞衫一样,就是衣服一样,车型一样,颜色一样。

文章图片9

我住的杭州,有不少网约车和出租车是用雷凌、卡罗拉、帝豪这种销量比较高的车子,保养便宜。

如果你恰好买的也是这个车子,路边停得好好的。

突然有个人跑过来说:“哎,师傅,那边去不去?我不用APP了,你给我便宜点。”有人会觉得挺开心,有人会觉得「哎」好难受,这大家想法也不同。

宫秀双、蒋晶等人发表在期刊《心理学报》上面有篇论文的,《撞衫对消费者产品处置意向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上面说。

消费者会购买和使用物质产品来展示自我的独特性,但是当消费者发现他人也使用相同的产品的时候,高度相似性信息会降低自我的独特性,继而导致消极的行为后果。

文章图片10

我自己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喜欢买这种名牌球鞋,就是男生一见面,先看对方的头发,头发看完了,直接就低头看他下面穿什么鞋子。

这和女生不太一样,就是很想有一个名牌鞋。

但现在不一样了,经济条件都很好了,大家都有可能是买得起名牌鞋了。

你是一个钩,我也是一个钩;你是一个叉,我也是一个叉。穿在一起,也没有觉得自己好像很个性、很时尚或者怎么样。

还不如买买以前的回力、解放,这种反而显得有个性的,有时候价值是体现在不一样,而不是贵不贵,就这种感觉。

文章图片11

只看销量买车不一定是错的

总得来说,看着销量买车不一定是错的,如果你很忙,然后车子买来其实要求也没那么高,就家用车,过得去,选择大多数认可的车型的话,其实也行。

但如果说,其实买个车子在家庭支出里占比还是挺大的,觉得“我真的是买了个好东西、买了个宝贝、买了个贵东西,要用很久的”。

你带着这个期待去买,然后只是看看,随大流这么来一波的话,后悔的概率其实是不小的。

所以,买车的时候,一要看这东西花出去的钱我们痛不痛的,越痛越要认真对待。

文章图片12

另一方面的话,就是我们到底要个什么东西?不要把它停留在一个固体上面,到底是要开得快还是省钱,还是空间大。

我们可以想一想,来应对一下,到底匹不匹配。

买车就看品牌靠不靠谱

不看销量看牌子,行不行?这个牌子老靠谱,那个牌子老靠谱,有些亲戚朋友说:“销量这东西其实平时没那么弄。”

但是现在做生意,市场经济,都是有各种消费品牌的,品牌要这个产品做出来,要对自己品牌负责的。

买个大众,买个丰田,中国几十年下来肯定没有问题的,是不是这样的?

90后、95后不少朋友在我这留言是说:“其他都可以商量,大众是一定不能买的。”到底又是为什么?

不少朋友说的:“现在也有觉悟了,买车子之前去4S店试驾一下,不要怕麻烦,了解一下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的。”

试驾到底怎么试?试点什么东西呢?想知道这些很简单。

  • 关键词:买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