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之打糍粑

 新用户6525yWoI 2022-01-28

过年之打糍粑

何方

图片选自网络

        不经意间已是腊月底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街道上、超市里面到处都是办年货的人流,忙碌的人们已经放慢了匆忙的脚步,年的脚步,踏着古老的节拍,热情地向我们走来。年也伴随着风尘仆仆归家的游子而来。

图片选自网络

       最近几天从“安陆水易居”公众号上看到蔡国文老师写的关于年味的几篇文章,不由得让我也想起以前,腊月间农村家家户户打糍粑过年的场景。每年的腊月初,打糍粑,烫豆折,蒸阴米这些为春节准备的时令食品制作活动,便开始轮番上阵了。今天单说说打糍粑,糍粑是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美食,每年进入冬腊月寒冷天,不管是加工出售的商贩,还是过日子的人家,便都会开始或多或少的做一些糍粑、豆折之类的半成品售卖或家用,小时候听老辈人讲,做豆折、糍粑或者是阴米必须要这数九寒冬天的水泡制,做成的东西才会有腊味,所以每年腊八后在很多乡村,家家户户都会有开始制作糍粑迎接春节的习俗,腊水浸泡制作成功的糍粑和豆折,泡米子也都成为了大家过年的必备佳品。

图片选自网络

       糍粑是一种悠久的传统美食,自古以来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其加工制作方法各地不同,但大都是手工做成,因为糍粑制作过程中需要几个人用圆形木棒击打合作完成,所以大家又都会叫制作糍粑为——打糍粑。对于打糍粑,我晓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可能是第一次见到打糍粑的热闹情景被特别定格在脑海里,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时湾间人们打糍粑的情形至今仍镌刻在脑海里。

图片选自网络

       农村联产承包到户后,家家都有了余粮,每家每户便都会种上几分地的糯谷,年底糯谷喜获丰收,糯谷加工成糯米便可以制成糍粑、元宵、泡米子等等这些食品。我曾经打过糍粑,那还是在以前湾子里的老屋里,打糍粑最少得两家人才能合作完成,在提前约定好的某个晴天,提前泡上糯米,泡好的糯米清洗、淘沙并沥干水,然后就是上甑蒸,蒸糯米饭是个技术活。虽然很多人用大锅大甑蒸过大米饭,但蒸打糍粑的糯米饭则与蒸糙米饭有差别。糙米饭蒸的软硬不影响吃,顶多部分人喜欢,部分人将就。而蒸打糍粑的糯米饭却有一定的技巧,太软,失去了糍粑的糯性与柔韧的厚味,太硬,轻则有糯米打不烂,糍粑中夹有米粒,重则无法打成合格的糍粑。要把糯米蒸的不软不硬恰到好处。糯米饭蒸好前,已提前准备好打棍及簸箕等事宜,以保证打糍粑的需要。

图片选自网络

       打糍粑,关键在一个打。打是个体力活,青壮男子才能胜任,且打糍粑时须三四人同时进行,并要求动作有力协调。因为打的力度大,大家协调好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把糍粑打熟,使糍粑口感软糯细腻柔韧。所以大伙采取空人不空打棍的方法,由3至4个劳力轮流替换。打糍粑要趁热。把蒸熟的糯米倒进石制的臼窝,几个人便拿起木棍,合力打了起来。刚开始捣糯米还不太累,但糯米被打成泥状后,黏性很大,木棍一捣一扯都要花费很大力气。石制“臼窝”中的糯米被打成糍粑后,大家用木棍把一大团糍粑撬起,放进簸箕。一旁的女人便会用湿毛巾捏住木棒,将木棒一一从糍粑团中拔出,再用湿毛巾盖住糍粑,用手或是装米的“木升”(一种用来量米的木制容器)按压成薄饼状。待糍粑饼冷却晾干后,再切成大小不一小块,美味的手工糍粑就算成功了!

摄影:水易居

        “臼窝”容积有限,一次只能打十几斤蒸好的糯米,几家人的糍粑需要十几“臼窝”才能打完。为了加快速度,男劳力专门打,女人专门把糍粑做成小饼。大人们各忙各的活,孩子们围在旁边叽叽嘎嘎吃着滚烫的糯米饭,时而也帮大人拿些东西,场面喜气洋洋,热火朝天。每打好一臼窝,众人将打棍从四周下插收边,喊声一二三同时用力将糍粑挑出,动作干净利落。年长的女人便忙不迭地趁热压成饼状,以便冷却切块保存。最后一臼窝糍粑打完,放下的打棍上还有糍粑残留,几个小孩子又会上前哄抢,个个将棍子上糍粑啃干净后,还不停地咬嚼,舔着嘴唇回味。手工打制的糍粑虽然味美可口人人喜爱,但由于制作复杂,需要人手多等原因,现在已经极少有人打糍粑了,能吃到正宗手工打糍粑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图片选自网络

       近年来,用糍粑机做糍粑的商家很多,超市和网上出售的糍粑琳琅满目,想吃即买,方便快捷,几乎没有人再打糍粑了。不过糍粑机做的糍粑味道总感觉没有人工打的糍粑清香柔韧,而且,买的糍粑有一些都不是糯米制成的,有的商贩用晚稻米冒充糯米,所以比起用正宗糯米打制成的那种糍粑清香味道差多了,还是从前人工打糍粑那个年代的糍粑好吃,人工打糍粑年代人们的那坦诚淳朴情分,生机勃勃的生活氛围真是令人怀念啊……

图片选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