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帝国兴衰史》【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67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1-28

《大明帝国兴衰史》【历史】:读千卷书之第267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中国史书籍的第二十六本书:《大明帝国兴衰史》。

吴晗老先生不愧为明史大家,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兴衰在他笔下信手拈来。绅权和皇权从平等到奴才的转变;帝国军队卫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掩卷仍回味悠长。

一、明代学校和政治的关系。现代词汇中的军人一名词,在古代叫作士,士原来是又文又武的,文士和武士的分立,是唐以后的事。在春秋时代,金字塔形的统治阶级,王诸侯大夫以下的阶层就是士,士和以上的阶层比较,人数最多,势力也最大。其下是庶民和奴隶,是劳动者,是小人,应该供养和侍候上层的君子。王诸侯大夫都是不亲庶务的,士介于上下层两阶级之间,受特殊的教育,在平时是治民的官吏,在战时是战争的主力。

士分为文武以后,道德观念依然不变,几千年以来的文士和武士,轰轰烈烈,为国家为民族而战争,而流血,而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悲壮勇决的事迹,史不绝书。甚至布衣白丁,匹妇老妪,补锅匠,卖菜佣,乞丐妓女,一些未受教育的平民百姓,在国家危急时,也宁愿破家杀身,不肯为敌人所凌辱,这种从上到下,几千年来的一贯信念,是我国的立国精神,是我中华民族始终昂然永存,历经无数次外患而永不屈服,终能独立自主的真精神

明初制度,参加科举的必须是学校的生员,学校生员做官则不一定经由科举。因此,学校是做官所必由的大路,政府和社会都极看重。可是,从明成祖以后,进士独占了做官的门路,监生出路日坏。从明景帝开生员纳粟纳马入监之例以后,国子监成为富豪子弟的京师旅邸,日渐废弛。从明武宗以后,非府州县学生也可以纳银入监,做个挂名学生,以依亲为名,根本不必入学,国子监到此完全失去初创的意义,只剩下一个招牌了。因之,研究明代学校和政治的关系,洪武一朝是最有代表性的时期

二、“嘉靖”皆净,没有钱用士大夫是站在人民普遍愤怒与专制恐怖统治之间,也站在要求改革要求进步与保守反动之间。用新名词来说是走中间路线,两面都骂。对上说不要剥削得太狠心,通通都刮光了那我们吃什么。对下则说:你们太顽强,太自私,太贪心,又没有知识,又肮脏,专门破坏,专门捣乱,简直成什么东西。其实这些都可以回敬给他们,等于自己骂自己。他们之所以要表示超然的态度,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吊在半空间,这是有好处的。

至于骂皇帝,那是很少听说过的事。真正骂过皇帝,而又骂得非常痛快的是海瑞。海瑞骂嘉靖皇帝最厉害的几句话说:“现在人民的赋役要比平常多许多,到处都是这样。您花了许多钱,用在宗教迷信上,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弄得老百姓都穷得光光的,这十几年来闹到极点。天下人民就用您改元的年号嘉靖,取这两个字音说,'嘉靖’皆净,家家穷得干干净净,没有钱用。

三、于谦和石灰吟。有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一上任便骑马到处视察,所到地方都延请当地有年纪的人谈话,了解地方情况,政治上的得失利弊,老百姓的负担、痛苦,该办的和不该办的事,一发现问题,立刻提出具体意见,写报告给皇帝。遇有水灾、旱灾,也及时上报,进行救济。他对地方的情况很清楚,政治上的措施也很及时,因之,得到人民的歌颂和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