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李老三平平无奇的2021年总结‖文/李响国

 522小窝 2022-01-28

南京李老三平平无奇的2021年总结

李老三,原名李响国,据说这名字寄托了他父母希望儿子以后名声能够响彻全国美好愿景。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姐姐,所以他从小也有一个诨名叫“三子”,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习惯了“三”这个代号。而且李老三这个名字似乎更适合他,平平无奇,一听就是茫茫人海中的路人甲,绝不可能是某个名声响彻全国的大人物。
2021年12月31日,天早早地就黑了,闪烁的霓虹灯和节日期间的红灯笼把南京打扮成了一个浓妆艳抹的民国少女。同事们急忙下班准备晚上的跨年活动,年龄大一点的组织着家庭聚餐,年轻的男女则精心筹划着晚上的约会。同事们路过老三的位置时,注意到他的人会问一句“你怎么还不下班?”“我再加会儿班。”他用一种仓促的语气掩盖着尴尬。
坐在电脑前,老三心里默默地想“我都30岁啦,时光再一次不辞而别。这一年都是怎么过的呢?我的而立之年的经历就湮没在时间的汪洋之中了吗?”接下来,脑子里就像播放幻灯片一样,滔滔不绝地闪现出了一年的流水账,仿佛在读取监控摄像头的内存卡。
其实我们对于2021年并不陌生,电视里、手机里、报纸上每天都在记录着重大的新闻,媒体已经用宏大的视角来记录了2021年伟大的发展,疫情防控的“动态清零”、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等等都在华夏儿女心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在时代舞台的中央,聚光灯之外,小市民们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努力在盛大的演出中站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对老三来说,过去的一年,所做的最大努力似乎就是每天和自己身上各种小毛病做斗争,不是昨天喝多了,就是今天起晚了,心里千百次告诫自己“明天再也不这样了”,可是有一半的告诫到了第二天就成了一个屁,该打的牌还是要打、该刷的视频还是想刷、该熬的夜还是会熬。以至于老三口中的“自律”就像女人口中的“减肥”一样,成了贯穿一生的事业,成了无限靠近却永无止尽的目标。
回顾一下这曲折的斗争过程,睡眠似乎是影响老三自律的最大障碍。如果睡不好,第二天想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想写一个方案,脑子罢工了;要锻炼一会儿身体,肌肉酸痛了,全身的器官和感官都会发来警告“请勿疲劳驾驶!”然而,老三一旦坐下来喝酒、打牌,脑子里立刻响起了另一个声音“接着奏乐接着舞!”今夜又难以入睡了。到头来,生活中的习惯和失眠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到了十月份,老三一气之下在电脑屏幕下方贴了“戒酒”两个字,有点儿鲁迅在课桌上刻“早”的意思。当然戒的内容不仅限于酒,还有很多他不好意思写出来的内容,就统统以酒代表了,但凡八戒要戒的,他都得戒。
虽然有些小毛病难以根除,比如喝酒,但是老三依然会天天下决心,用决心来维持工作和生活的高昂热情。之所以努力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根本上还是内心的改变。
老三二十几岁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年龄是什么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单位里最年轻的。凭借着一腔热血和浑身冲劲去工作、去生活,总是想着“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而2021年最大的改变就是他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年轻了,这种内心的变化非常明显,并且影响深刻。如果说人生的各个阶段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那么老三的30岁就是这个变化的拐点。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喜欢总结,由于记忆力减退,他会把工作的整个流程记录下来,比如做一个方案、办一次会议,把所有涉及到的材料按照流程先后顺序整理归档形成汇编,防止后面再做的时候大脑短路。
就在老三都以为能在的奋进喜庆氛围中,一帆风顺地度过今年的时候。7月份,南京疫情爆发,生活一下子按下了暂停键。禄口机场和毛老太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一帮官员和一个老太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人生会有如此大的转折。老三正好在7月12日到禄口机场,迎接从湖南来的客人,自然也就成了隔离对象。在租住的小房子里度过的一周时间,生活作息已经与外部世界脱钩了,每天两顿饭,凌晨两三点到早上九十点是睡觉时间,午觉则是从下午三四点开始,仿佛置身于混沌之中的盘古。唯一能出门的机会就是到指定地点去做核酸检测,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需要去打发,打游戏打到索然无味,看书看到两眼发直。
隔离结束,热心公益的老三又立即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去,在南京,很多人都是这场防疫阻击战的亲历者。
8月3日的南京热得像一个烤箱,老三到社区核酸检测点做全城第四轮核酸检测的志愿者。自认为平时身体素质不错,就主动请缨,承担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两点半的服务工作,刚套上防护服,汗水就像是趵突泉里泉水一样往外涌。老三坐在帐篷下面为前来检测的群众登记信息,豆大的汗珠不住地从额头渗出,沿着面颊滑落,有的还流到眼睛里。由于防护服密封性很好,穿上后连拉链处都被封条贴住,衣服里面还有帽子、口罩、面罩,一层又一层,想要碰到自己的脸十分困难,只能通过眨眼来缓解汗水带来的不适。胳膊和腿每动一下都能感觉到汗水在防护服里跟着摇晃,老三第一次感受到时间如此漫长,心想“还好穿防护服之前,听了社区大姐的话,含了一口仁丹,不然非中暑不可。”
在南京新增病例清零之前,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好多人都被困在了这里。幸运的是,酷暑之下,生活并不孤单,有很多像老三这样孤身在外的年轻人服从防疫大局,就地耐心等待。虽然一时无法与家人团聚,但是也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和老三一起租住的汤如意同志,短短几天就将小房子里的锅碗瓢盆全部备齐了,把对家庭生活的渴望全部发泄在老三的身上。每次听到老三要点外卖,如意立马从床上或者从游戏前起身制止“别动别动,你要吃什么,我来做,你下去买两个鸡蛋就行!”再加上两位来蹭饭的同志,四个大老爷们儿业余时间就被买菜、做饭、喝酒、打牌填满了。八月的夜晚,他们喝着酒、打着牌,谈着人生和理想,空气中弥漫着思念家人和牛皮吹破的味道,然后第二天继续后悔“昨天不应该打牌打那么晚!”
经历过疫情的波折之后,老三又重新投入到紧张活泼的生活当中,迎接新的挑战,有些工作对他来说,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没有经验。过程中也经历了激动兴奋、麻木被动,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最佳的状态,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坚持到最后。不出所料,老三年终考核依然还是平庸的合格等次,虽然他竭尽所能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想到这里,老三内心五味杂陈,有不甘,也有无奈。
想完这些事,单位里早已人去楼空了,只剩下老三独自面对安静的寂寞,他在日记本里写下“人生是很多个一年组成的,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起伏和境遇,也许某些问题我们处理得不够好,甚至令人失望,但是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哪怕这些问题暴露了贪婪、颓废和无知。生活的考卷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必迎合别人眼中的完美人设,也不必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强加于人,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不够完美,大度地包容他人的不同选择。所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成功还是失败,唯有热爱,才能不负年华、不负相遇。”
此时,他内心杂乱的情绪会像被风扬起的沙土一样逐渐尘埃落定,留下的就只有坦然和从容,带着一点淡淡的自信。
522小窝粉丝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