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段氏兴亡的风水定数(下)

 桐源居士 2022-01-28


南诏少不了段氏,大理少不了段氏。

前后两国废立,段氏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段氏家族是一个什么样的“狠角色”?

一部武侠小说,使大理段氏深入人心。

风水不是小说,它必须找出段氏之所以“武功盖世”的根由。

关于大理段氏籍贯,学界尚存争议。但段思平祖籍喜洲,祖先是白蛮(白族)人,这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今大理市喜洲镇,仍有大理段氏遗传。专家推断,喜洲镇文阁(阁洞塝)村段氏支系,基本可以确定是段思平后人。

喜洲西倚苍山,东临洱海,构造奇特,气势非凡。

它是段氏世代咬定青山不放松而深耕其间、赖以为王的风水根基吗?

段氏祖地卫星摄像图

2019年12月31日,大型纪录片《人文中国行》摄制组抵达大理市喜洲镇,对大理段氏赖以发迹的风水进行现场考证。

喜洲地处北苍山东部,其西是与苍山相连接的坝子地,坡度自西向东缓缓而下,今有两村曰院滂、文阁(阁洞塝),南北相距1公里,段思平当年就出生在这里。段思平年幼时牧羊为生的山头,就在喜洲西面坝子的缓坡上面。

不容置疑,大理段氏的风水之根深扎喜洲。

段氏祖地太祖山为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南下,接三崇山,东渡澜沧江,再越沘江,起雪斑山,复为段氏祖地太祖山。

雪斑山试探于东,仍不踏实,东南行约5公里,再向西南发一支,起白龙潭山,至白石,如一颗带刺蒺藜般向四周广拓疆土,充分夯实后方营盘。

布置停当后,龙脉情性显露,不再左顾右盼,放开手脚,展开往东南的行程。

段氏祖地宏观地形图

喜洲北及西百余公里,三条山脉扇形展布。依次为罗坪山、老君山、雪斑山。

海拔3656.9米的罗坪山之中罗坪是段氏祖地少祖山。

中罗坪南,即鸟吊山。以鸟吊山为中点,三脉同归。大别于南干巨帚的常态,倒扣帚形于此呈现出的异态是:帚枝在上(北),柄在下(南)。

构造反常,其中必有缘故。深度揭开苍山风水之谜,需要从鸟吊山入手。

“鸟吊山”是云岭山脉罗坪山凤翔中峰的别称,最高海拔3170米。

关于鸟吊山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人郭义恭《广志》,曰:

“有鸟吊山,叶榆县西北八十里。……俗言凤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

每年中秋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是候鸟迁徙途经罗坪山的时期,大批候鸟沿横断山脉由北往南飞经迁徙地,如夜间遇上云雾天气,并在罗坪山上燃起篝火,迁徙中的鸟群就会向火光方向飞去,形成无数鸟群飞越罗坪山的奇观。百鸟朝凤的动人传说因此产生。

《浪穹县志略》录下了一件怪事:

“相传蒙氏时,凤凰死于此山,众鸟来吊,山因此名,土人伺夜燃火取之,内有无嗉者,以为哀凤不食也,频年示禁,卒未能止。”

“蒙氏时”,蒙元灭大理期间。鸟吊山成名的时间、地点实在是太巧了。现实与风水交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鸟吊山与段氏相关。

世事轮回。享国300余年后,大理由盛转衰,江河日下。相反,蒙元崛起,对大理兵威相加。

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1252),蒙古大汗蒙哥让他的弟弟忽必烈率军进攻大理国。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蒙古军攻破大理城,大理国灭亡,其领土并入蒙古国版图。

蒙古灭亡大理国,是中外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为了完成对南宋的合围,蒙元军队万里出师,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行“斡腹”之术,率精兵骁将出西南叩击南宋王朝之背,出奇制胜。

所谓“斡腹”之术,就是先出奇兵攻占大理,然后再由大理兴兵对南宋腹地发动进攻,南北夹击,一举灭亡南宋。

忽必烈灭大理之战(来源:hi.baidu.com)

忽必烈南征大理所经过的线路,是一条崎岖难走的道路,战马损失数目惊人。但也因为这是一条没人走过的道路,战役才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清代著名学者顾祖禹评价此次远征为最富天才的用兵方略:

“吾观从古用兵,出没恍惚不可端倪者,无如蒙古忽必烈之灭大理也。”

公元1253年10月,忽必烈亲率中路军,“元跨革囊”,长驱直入。12月,蒙古铁骑踏破大理的宁静,进军龙首关,兵分三路对大理城形成合围之势。

元翰林院臣程文海撰《世祖平云南碑》载:

“十二月,薄其都城。城倚点苍山西洱河为固。国主段兴智及其柄臣高泰祥背城出战,大败。又使招之,三返弗听。”

“三返弗听”的情况下,忽必烈命令蒙古勇士组成一支特别队伍,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完成使命。存活下来的军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奇兵,军旗招展,鼓号齐鸣,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国君臣被这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气势所逼,弃城而逃,退守姚州、善阐。

这次军事行动,是自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来,外部军事力量第一次攻入羊苴咩城,大理国防御体系崩溃,高泰祥被杀,末代国王段兴智出奔至昆泽(阳宗海)被擒。

段兴智被押送至漠北后,献上大理国地图户籍,以示归降。蒙哥汗出于稳定云南局势的考虑,采用怀柔政策,不加杀戮,而赐予段兴智金符,重新封其为“摩诃罗嵯”梵语“大王”之意,系大理国王原来之称号),协同蒙古所委派的官员安抚、管理云南各族,世袭大理总管。

此后,段氏继续治理云南达120多年,并且追随蒙古军队南征缅甸、安南,北上灭宋。

一件蹊跷的事情在喜洲发生了。《凤巢村迁址碑》记载:洪武七年(1374),洪水大作,坐落在王气十足的大理苍山下的凤巢村遭受特大水灾,村民逃难迁址成凤阳村(原晨登村)、新登、江渡、新旧城南、上下院滂等七个村。碑记证明,“七村”原址凤巢村位于今上院南50多米处。

时隔7年,明军攻入云南;翌年,大理段氏云南王身份终结。

内乱没有摧垮段氏,外患却轻易得手。一击亡国,再击亡族。一百多年间,大理段氏日薄西山,土崩瓦解,元、明军队如洪水猛兽,相继攻灭大理,这其中有什么风水定数吗?

伏虎形五(载《玉髓真经》)

出身苍山卧虎的大理段氏,前后节制云南400多年。这一切,至明初完全改变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南京,建立明朝。大理段氏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仍奉元朝为正朔,不断抵抗朱明王朝的统一。

为了拔掉蒙元势力在南方的最后一颗钉子,朱元璋任命傅友德、蓝玉、沐英为将,率25万大军攻入云南。明军一路摧枯拉朽,彻底击溃了梁王的军队,并逼迫梁王自杀。从此,云南再次纳入中华版图。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了这一史实,曰:

“明洪武中,沐英征大理,出点苍后立旗帜以乱之,遂克其城。”

战争的经过是:

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沐英和蓝玉领兵西攻大理,段氏聚众守在下关。沐英、蓝玉派遣王弼进攻上关,沐英、蓝玉亲自率兵进攻下关,形成犄角之势;另派一队人马自西而东攀援苍山之背,居高临下作为策应。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将士在他的后面跟随。段氏不知虚实,阵势溃乱,兵败被俘。

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傅友德、蓝玉率征南大军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此后,沐氏子孙世代承袭,经理云南达260余年,直至明朝灭亡。

历史的一幕在大理反复上演。元、明不约而同地兵行险着,避实就虚,攻其不备,出奇招攀越苍山,以压顶之势打垮大理军队。

在研究这一战例时,史学家无不感到惋惜。大理段氏为什么不吸取教训,让明军屡屡得手,而致灭顶之灾呢?

苍山18溪,条条向东流;伏兵19峰,一举往下冲,这叫大理国如何承受得了?

苍山十九峰和十八溪(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

军事上的胜因败果详明透达,风水上又作何解读呢?

以南干龙怒山为倚靠,苍山赐予段氏生长的土地,给了其宏阔的南北两翼。受万花溪所隔,北苍山成就了喜洲卧虎,南苍山眷佑了两处显赫的王城。

但是,百里延展的苍山实在是太宽大了,缺点、弱点一目了然,超长的链条往往经不起一两个节点遽遭的重击。

苍山、洱海相依相随,形成了雄厚的西方和辽阔的东方,段氏祖地的明堂呈狭长形配置,南北是散漫的,深广、浩淼的湖面使卧山虎东去不能,活动范围限制在了洱海以西,偏于西南一隅。

表面上,卧山虎面东,南北为重,北是重中之重,事实却不尽然。北南虚则实之,各司其职,严防死守,即可固若金汤;东西实则虚之,轻重厚薄在西,段氏根基所系、得失利弊在西。

与此相合,段俭魏扼住了西风门钥,两次大败唐军,唐王朝再也不敢犯大理一步,为大理赢来300多年的和平。元、明大军则二度突破西关,大理军民背水一战,城防迅即告破,一败涂地。

南干横断,苍山傲莲。花开本富贵,但花形娇嫩,所惧风吹雨打,怕辣手摧花。从根本上说,蒹葭南渐,其痛处、弱点在西,西霾东送,秋风落叶。

崇圣三塔

虎形不类鹰、鹤、凤,听力尚可,视觉能力有所不足,缺乏空中优势。广为人知的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北压东迫,未能打垮南诏兵马,但自西而东,高屋建瓴,举旗一挥,振臂一呼,则骤然灭段。

诞于唐、盛于宋的莲花,至元、明在洱海之滨凋谢落蒂了,这是人谋,也是风水,更是气数。

现实结果与风水预示并无二致,军事上的漏洞,以失败为代价;风水上的缺憾,以亡国灭族告终。是五行配置上的漏洞,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只是时间问题。

与风水性质巧合,一举荡平大理国,灭亡段氏、永镇云南者,终为一人:沐英

沐英何能,面对苍山卧虎,居然可以战而胜之,取而代之?

《地理人子须知》记载,沐英祖坟也是虎形,喝形“两虎相交”。

俗语说:“一山不容二虎。”在中国千年风水实践中,两虎相争的案例不会缺席,此为其一。专于武职、善于较真的双虎地所主之人沐英在激烈的战争中见长。

沐英双虎取代段氏卧山虎,虽是现实中的奇葩,但亦反映出风水的本质规律。

虎之战力、地位,与年龄有关;风水之虎形,同样与龙力相关。虎王更替乃自然界规律。经历了唐、宋、元三朝显赫的喜洲猛虎,威风八面,霸气尽显。数百年过去了,卧山虎已体力不支。完成了风水使命的段氏,剩下的只有落日般的霞光,更替有时。

面对朱元璋的7次招降,老迈的段氏卧山虎头脑膨胀了,失去了原有的揆情审势的能力,依旧选择了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而随着大明军队的铁蹄踏入云南,段氏家族想占地偏安,也已不能。

大理国破,王业长续的段氏族人几被诛杀殆尽,剩下的四处逃命。段思平的出生地,被明军夷为平地。莲花山顶、沧浪峰东面,段氏祖地的龙脉所在,遭到人为的破坏。

明军摧毁了大理段氏的祖墓,喜洲成为重灾区,无一幸免。苍山卧虎分明的轮廓、锐利的棱角锋芒被悉数抹去,山头被削。光彩数百年的大理段氏,被历史的洪流彻底裹挟湮灭。

《阁洞塝段氏族谱》痛心疾首地描述道:

“(朱元璋)信奉风水发脉,惟恐莲花山前的段氏死灰复燃,莲花再放,为此必须断我莲山发脉,切平了莲花山顶的上沿山脊,山顶背后再断截深挖一个凹坑,白语叫'灾(按五音读第五音)康康’。”

文字中,透着苍凉、怨悔。

600多年过去了,莲花山、沧浪峰周边,段氏宗祠后山过脉处,昔日经历大面积破坏的垮塌痕迹犹存,残砖碎瓦仍在,地形图上依稀可辨。

现如今,宗祠旁、山坡上,满目皆坟。而最早的段氏墓主,仅可见朱元璋大赦天下后的段氏“始祖”段连胜。

悲催的是,中国历史上诸如秦始皇等断王气、破风水之类,多有传说,但在喜洲,却是真实存在,惨不忍睹。

以上内容除考察照片外均出自桐源居士新著《千年堪舆——开皇大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