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徐向前元帅逝世,儿子提出三条请求,中央只同意了最后一条

 skysun000001 2022-01-28

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北方战神。他在战场上冷静沉着、行事谨慎;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心灵手巧又颇有情趣,他就是被称为“布衣元帅”的徐向前。

1990年6月,徐向前因病再次入院,此次离家徐向前突然觉得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保持乐观的他还同家人调侃。只是没想到,这一语成谶,当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因病离世。他真的回不去曾经住了整整二十八年的柳荫街。

得知父亲离世后,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深感悲痛,但仍然控制住情绪。他曾经答应过父亲,一定要在他离世后向中央转达徐向前的三个遗愿。但是,令所有人都深感意外的是,仅仅三条的遗愿就被中央驳回了两条。

徐向前的三个遗愿是什么?中央为什么只同意了其中的一条?徐向前在国家的革命历史上又有着怎么样的意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从旁观者的角度观测徐向前这位元帅的一生,进而分析中央对其遗愿的做法。

图片

徐向前

01、徐向前与革命道路

1901年,徐向前出生于山西省的永安村。父亲是一个清末的秀才,母亲是一位温柔贤淑的妇人。这样的家庭下养成了徐向前好学、勤勉的性格,再加上母亲是一位佛教徒,这也就引导着徐向前越发的心地善良。

徐向前小时候一直在私塾读书,最开始接受的是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徐向前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在书店当学徒,以谋生计。

但是徐向前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在1919年的时候,他就考入了山西国民师范第一期的速成班。在那段时间,徐向前在接受基本知识的同时,还接受了一些当时譬如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

毕业后的徐向前开始在当地做一名教员,但是又因为他向学生宣传了爱国主义和反封建的思想反被学校解聘。届时,深受先进思想熏陶的徐向前加入了孙中山卫队,并且参加北伐。

1924年,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的优秀学子。这段学习时光给徐向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徐向前接受了完整的军事训练。从理论到实践,军事的各方面领域都有涉及。这都给徐向前在后续的革命之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25年,徐向前满怀热情地加入了国民革命军,期待能有一番成就。但是他没有看到为国为民,只看到了军阀的官僚做派和混乱败坏的军纪。虽然十分失望,但是徐向前仍然坚守本心,坚守岗位。

徐向前本就有阅读的习惯,在对国家和部队的现状深感无力后开始在精神上寻找支撑。他开始阅读列宁的作品,读瞿秋白、鲁迅的文章,跟战友讨论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在思想上进行了批判性的进步,也给自己找到了要走的道路。

图片

徐向前旧照

1927年,徐向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他的革命之旅。

1929年,徐向前临危受命,赶赴鄂东北。当时的徐向前才28岁,但是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作战技巧,带领红31师和红32师多次打破国民党的围剿计划,徐向前的名号也就从这一次的胜利开始越来越响亮。

由于徐向前的能力特别突出,1930年的时候徐向前就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一年徐向前才29岁。不满三十岁就当上方面军的总指挥,这在当时的国共两党里面都算得上稀奇,徐向前也是头一个。

能位列中国十大元帅那必然缺不了斐然的功绩。在徐向前的革命生涯上,仅仅是以少胜多的战斗就有十几次。

1929年,徐向前在鄂豫皖根据地发起游击战,以800对战4000。此战一举歼灭国军3000多人。随后,徐向前还提出了“三战三捷三扩编”的战略,不仅连续取胜,还趁机收编,扩大了该区红军的兵力。

在1931年,还是在鄂豫皖地区,蒋介石发动15个师的兵力进行攻击。徐向前以3万对20万,再次取得胜利。

这次的胜利并不是信手拈来的,徐向前在作战中,找准敌军的弱点,然后制定精准战略。还根据战况及时调整部署,不仅快准狠,还让敌军摸不着头绪只能不停挨打。

这次对战的胜利不仅给予国民军队以痛击,还扩大了红军的兵力和根据地的范围,促使鄂豫皖苏区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1933年,徐向前在川陕根据地又一次以少胜多痛击国民党军队。这次以1万对阵7万,徐向前独创了“收紧阵地、决战防御”的战略,在地形地势的协助下,给予敌军以痛击。

图片

1948年,徐向前还以6万对阵13万,在晋中战役取得胜利。

诸如此类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很多,这都是因为徐向前善于观察局势,利用现有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并且根据战况反映及时进行一系列调整。

徐向前的战绩辉煌,其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不能小觑。但是这样的一位杀伐果决的军事将领还有另一番模样。

02、布衣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是一个极为简朴的人,这除了是因为出身比较贫苦以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长期的革命经历。

徐向前虽然是一名猛将,但是也有一双灵巧的手。在革命年代,徐向前一直都是自己缝补衣服,还给自己织了件毛衣背心,这件毛衣背心被徐向前穿了整整三十年。

徐向前有一只常年作伴的木箱子,只要徐向前有远行的需要,这只木箱子就会被徐向前带着赶往目的地。倒不是这只箱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而是因为徐向前的简朴习惯让他不想更换。

在新中国成立后,这只木箱子早就破到不行,连秘书都看不下去了,想给徐向前换一只。但是徐向前拒绝了秘书的建议,他觉得这只箱子还可以再用几年。徐向前觉得在当时,一切都要以国家的发展为主,虽然一只箱子没多少钱,但是如果这只是一个开端,那钱又将从哪里来?

徐向前在前往苏联访问的时候,因为谈判出现了问题,所以一直难以推进。代表团去的时候还是夏天,这一待就是四个多月。虽然九月也不算是深冬,但对于偏北的莫斯科来说已经相当冷了。代表团所有人带的都是夏季的薄衣,根本就难以抵御此时天气的寒冷。

有同志向徐向前申请,能否在莫斯科给代表团的同志们做一套冬衣。徐向前先是了解了一下当地的物价,再计算一番外汇然后拒绝了这个提议。这笔花销着实不小,对国家来说是一笔可以避免的开支。

其实,当时的徐向前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常年在战场上拼杀早就把徐向前的身体消磨得极为脆弱。这次置办冬衣的出发点也是考虑了徐向前的身体,怕他承受不住才提出的。

图片

可是徐向前依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国家的建设尤为重要,钱必须花在刀刃上。该花的地方狠狠花,没必要花钱的地方就尽量别花。

徐向前安排大使馆的同志帮忙捎带代表团成员在家中的冬衣,虽然麻烦了些但是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然徐向前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他又不是一个木讷无趣的人。

徐向前很喜欢小动物,当年长征的时候,徐向前还养了一只猴子。在这只猴子的陪伴下,长征之路也多了几分的趣味。

徐向前还喜欢听戏,自己也会弹扬琴、拉二胡。不仅如此,他还会摄影,很多早期的珍贵影像都是由他拍摄,亲自洗出来的。要知道那时候拍照可不是现在这么简单,一个快门根本不能成像。尤其是洗照片还有很多程序,徐向前每次都是自己布置暗房,调配一些工具。

当情趣与简朴相结合,擦出的爱情火花就是一副拐棍。

徐向前曾收到朋友送的一副拐棍,但是不太好用。徐向前就把拐棍进行一番改造,又是缠胶带又是加橡胶底。原本不好用的拐棍经过一番改造变得趁手起来。徐向前给自己留了一根,另一根送给了妻子黄杰。也正是这根粗糙又贴心的拐棍,在徐向前离世后还继续陪伴着黄杰。

徐向前对子女的教育也贯彻着严格的要求。

徐鲁溪是徐向前的二女儿,毕业于中科大,也是我国第一代的硕士。但是徐鲁溪一家长期蜗居在八平米的小房间里。随着单位调整住房,徐鲁溪一家的住房条件才有了改善。

徐向前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十分担心女儿是受到了特别对待,所以好一番审问。直到多方确认这次分房是正常流程,属于合理调整之后才放下心来。

徐向前也有十分大方的时候。1989年的大年三十,徐向前特意跟家里人说好好准备点饭菜,还得安排上好酒。这样的要求在徐向前这里分外奇怪,毕竟他从来不讲究这些的。

直到中午,警卫队的战士们过来落座,徐家人才知道原来是要请战士们吃饭。饭桌上,徐向前多次向战士们致谢,感谢他们这一年的辛苦工作。

图片

徐向前

03、徐帅临终前的三个请求

1990年6月下旬,徐向前再次住进了医院。其实在此之前,徐向前已经因为身体原因多次出入医院,还曾休养了好一段时间才重返战场。这一次,徐向前住院的病因是肺结核,病情相当严重。

昔日的战友李先念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赶往医院去探望徐向前。看着病榻上虚弱的老人,李先念不禁泪眼婆娑。这实在是难以跟战场上挥斥方遒的徐向前相比,这也足以看出徐向前为革命之路付出了多少。

六月底的时候,天已经热到不行。伴随着令人烦躁的蝉鸣声,徐向前的病情急剧恶化,体温甚至能超过39度。这样的情况再配合当时的炎热,身体尤为难受,但徐向前硬生生抗了下来。

经过医生的多方治疗,徐向前的身体慢慢有了好转。不仅整个人有了精神,也开始有了食欲。再配合这治疗,徐向前的状况大大好转。就在大家都满心期待徐向前病愈出院回家的时候,徐向前的病情又恶化了。

这一次的恶化尤为严重,徐向前甚至已经不能开口说话。虽然身边的人都在安慰他,好好修养,会好起来的。但是徐向前已经明白,并且身体也在一次次地提醒着他,那个日子快到了。

这天,徐向前感觉自己状况还可以,便叫了徐小岩,准备交代自己的遗嘱。那一日的天气还不错,阳光透着玻璃照了进来。徐向前看着窗外,突然就会想起这一生在战场上的过往,突然就有了气力。

一个个铿锵有力的文字吐出,被徐小岩铭记在心。

第一,不搞遗体告别;

第二,不开追悼会;

第三,把我的骨灰撒到太行山、大巴山、大别山以及河西走廊上。

每一个嘱咐都像一支教鞭,敲打在徐小岩的心上。身为徐向前的儿子,虽然没有机会跟父亲征战沙场,但是这三条遗愿的背后含义他是懂的。

1944年,毛主席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提出要形成一个追悼制度,以缅怀那些为人民和民族有过贡献的人。虽然徐向前很同意毛主席的说法,但是追悼会少不了一番准备,这其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在徐向前眼里都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尤其是在弥留之际,徐向前更是看淡了死亡,不希望在这方面铺张浪费,还要耗费其他同志的时间。尤其是很多战友、同志的年龄都很大了,赶来追悼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徐向前才提出前两项遗愿。

图片徐向前和他的家人

至于第三项,徐向前在嘱咐儿子的时候也一边回忆过往。

大别山,这里是他的革命起点;大巴山,是他多次反围剿失败后东山再起的地方,可以说是他的重生之地;太行山,是他抗日时期的主要根据地,也是他挥洒热血的重要战场。

这些都是徐向前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有回忆、有战友、有功绩、有历史。正所谓“吾心安处是吾乡”,这些地方更适合作为他的归途。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与世长辞。徐小岩第一时间向中央转达了父亲的遗愿,但是前两项遭到了拒绝。如果不送徐向前元帅最后一程,全国的人民都不能答应。

徐向前元帅的骨灰除了去了他希望的地方,还留下一部分送到了将军岭,这里同样是徐向前元帅的归途。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