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科研人员“减负”!多份重磅文件发布

 道2和 2022-01-28

Image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发布人事人才改革系列新政:

在职称评定中,对于重大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实现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重大突破和被行业广泛应用的颠覆性技术等,经领域内5名以上二级教授联名推荐,可直接提交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定,不受任职年限、论文、项目等量化成果的数量限制,切实为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和培养高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Image

图丨中国药科大学人才新政:职称评选不受任职年限、论文、项目等量化成果的数量限制。

随着《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宣布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今后评职称将不做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

我国职称系列改革任务,已经总体完成。

改革的一只靴子落了下来,砰然有声。多份重磅科研政策文件的颁布和落实,束缚在科研人员身上的“隐性枷锁”,松开了。

Image

凯歌向前

Image

一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都处于高歌猛进的上升期。

从量子通信到体细胞克隆猴,从“墨子”到“天眼”,一批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涌现,推动了我国若干重点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前列;2019年,我国共有39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占据世界第2位的宝座。

从镁光灯照不到的舞台边缘,到走向世界舞台的正中央,中国科技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且发展势头凶猛。

但一步一个脚印,大厦能建多高,取决于基石有多稳。学术繁荣背后,藏着不小的隐忧。

一方面,我国产出的能在国际上具备重大影响力的科学成果依然较少,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涌现也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一层阴翳。

随着政府官方屡屡出台重磅政策文件,高举“破五唯”的旗帜,致力于破除学术不端的隐患,塑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我国科技事业正向更高一级台阶迈进。

Image

解下镣铐

Image

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其能力和素质有关,也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僵硬的科研环境会让科研人员过分看重短期效益、养成投机心理,催生“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不良风气。

搞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在大科学时代,体制问题的作用越发凸显。

猛药去疴,大批科研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将不再回收结余科研经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学术不端零容忍”……足以表明政府对塑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的决心。

Image

国家将不再回收结余科研经费

Image

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放管服已成为科技领域改革的重要工作。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在结余资金管理方面,明确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不再收回,且放宽留用政策,超过2年后不再收回。

Image

学术不端“零容忍”

Image

学术不端,损耗的是科研发展的根基,官方多次出台重磅文件以遏不良之风。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等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从严设限,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和管理,加快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和退出机制,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对出现严重违规行为、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Image

评职称要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

Image

2021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强调要完善评价标准,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首位,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倾向。

比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条件,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切身利益。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Image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Image

2021年7月,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共计16条。

在放宽女性申报国家人才计划年龄上,文件做出了具体且详细的安排。同时,鼓励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奖励、国家人才计划等各类评审工作中,逐步提高女性专家参与比例;在国家人才计划申报中,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推荐女性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鼓励提名更多优秀女科学家作为候选人,在同等条件下支持女性优先入选。

随后,北京市妇联联合市人才局等单位,联合印发《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北京行动》,提出将在“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组织实施中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

良性的科研土壤,为优秀人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而处于风暴最中心的科研工作者,要如何发挥自身科研潜力,攀登科学的巅峰,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当一片学术净土孕育而生,如何让树木结出硕果累累,则是科学家们应尽的义务。做一个纯粹的、干净的科学家,从低处捍卫科学的尊严,更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