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成一体、自性圆满、自由自在——一位中国心理医生眼中的人生成长

 终身跨界 2022-01-28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710篇原创内容,2022年第6篇。

本篇的主题关于一位中国心理医生眼中的人生成长。

最近读完一本中国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的著作《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

这本书以荣格的人生故事为载体,揭秘了荣格不为人知的人生痛苦、彷徨、超越和重生,可以说对所有人都会有所启发。

卡尔·荣格(1875-1961),极负盛誉的瑞士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对现在的心理学仍然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知道了许多与荣格有关的故事。

比如,荣格很喜欢中国文化。

比如,荣格在二战中同时收到了纳粹和美国的邀请,任务是相同的:分析希特勒的性格。纳粹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他是不是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是不是需要把他换掉。美国分析的目的在于,预测战局的发展和演变。荣格最后受雇于美国。

在这本书里,最大的收获在于,第一次知道了自性化这个概念,这是荣格学派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荣格派治疗的目标。

自性化,是指一个人个性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通俗来展开,就是标题中的三个部分:自成一体自性圆满自由自在

自成一体,是指人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判断体系,不会轻易的人云亦云,被别人左右。

自性圆满,是指一个人有充分的自我接纳能力、自我满足能力,能够享受孤独、自得其乐。

自由自在,则是指一个人敢于追求自由,善于追求自由,但当他的自由意志因为一些条件无法充分实现时,依然可以安然自得。

这个理论框架对于成长的概括,让我很有醍醐灌顶的感受。很好的总结了我几年来所追求的,以及在和朋友们交流存在问题时的建议和态度。

荣格学派认为,自性化被明确意识到并且走向圆满成熟,始于一个人的中年后期。

于我而言,完全符合这个规律,38岁才开启了自性化的道路。

成长其实就是一种疗愈。生命是充满动力的。如果无法成长,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者生理问题。而解决这样问题的结果,也一定是成长。

其实现在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产生了很严重的问题,这几年不但愈演愈烈,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

之所以会这样,是商业和科技发展的副作用、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的结果。

商业+科技让我们的物质欲望无穷无尽的产生,也带来了无休止的财富追求。这样的财富追求会严重影响自由自在。

比如,一个人机缘巧合或者由于幸运,做了一份收入很非常高的工作,但是不适合自己,也非常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由于财富追求和物质欲望,无法放弃和改变。

而互联网一方面让各种奇谈怪论大行其道,让人们的价值判断受到各种侵扰;一方面虽然让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但却让人和人之间的内心距离变得更远了。因为很方便就可以传递信息,减少了人们见面交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社交,尤其是面对面的社交,归根结底是人类本质的需求。

为什么95后、00后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

人的成长和疗愈,既需要冲破一些外在物质财富带来的枷锁,也需要克服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弊病。

对三个部分而言,需要努力、改变和追求的方式方法是略有区别的。

就自成一体而言,更多读书思考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建立在前人的思考基础上,看过足够多伟大人物终其一生练就的智慧,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相对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有自己的主张,特别是有自己的理想,能够做到克服很多困难,不会轻易放弃。

就自性圆满而言,更多的独处非常重要。只有有了充分的时间独自相处,才会有机会更多的反思自己,学会自我接纳,学会自我满足,学会面对和品尝孤独,而不是迷失在人潮中。

就自由自在而言,敢于追求自由主要来自于勇气,这样的勇气是生命底层的渴望,不应该有别人左右自己的人生道路;善于追求自由更多是一种方法和能力,要能找到很好容纳自由和生存的结合点,要么是事业,要么是生活方式。阶段性的在环境和现实面前,有所保留的做出调整和改变。

一个人的爱好和梦想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这是生命圆满、自我实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过去却被教育、学校、家长、社会长期习惯性忽视。当这样的圆满用在商业领域,就是创业,就是使命。

本篇最后想说的是,一定程度追求自成一体、自性圆满、自由自在,几乎是成长和疗愈的必由之路。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都能走上这样的路,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每个人幸福的关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