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

 天台书库 2022-01-28

隐士考第十一

  台州古属越地,自汉萌芽,仅号东南一尉,后汉始称县,吴始称郡。即自唐以前颇号僻左,为天下者,战争所不取、干戈所不及;矧山水幽清、林木深邃、人烟僻绝、圣幽栖以故遯世无闷之士,不事王侯之宾,或梯山航海以孤征,或挈家携朋而至止饮啄林泉,栖迟人外。污言本所不闻,何须洗耳?烟霞终日属目,故自陶情。然有天地闭塞时命大谬而隐者,有刻意尚行、离世异俗而隐者。始晦终显,虽自系乎人情;远志小草,亦难逃于物论。噫!世称高士,所以不多指也。

隐士

汉高察

隐居佛陇之北、白沙之西。有坡陀小岭,至今呼为察岭。见神邕山图。

晋褚世标

义熙中隐士昙猷,身留赤城山室,颜貌如生平,而举体绿色世标登山独得见之他欲观者,辄为云雾所蔽,则知标亦有道士也。

齐顾欢

盐官人。字景怡。年二十隐居天台,开馆授徒。母亡,庐墓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辄执书恸哭,学者废蓼莪篇。台人或病疫,以问欢,欢曰:汝家有书否?答曰:止有《孝经》三章。欢曰:此益善!可取仲尼章置枕上。如其言,果瘥。人问其故?曰:善禳恶,正胜邪,此所以瘥。高帝累召不起。详见《赤城志》及本传。

齐杜京产

盐官人,顾欢招之,同隐欢岙。今招隐是其遗迹。

齐褚伯玉

字符璩,钱塘人。少有隐操,居瀑布山三十年。初伯玉家为娶,妇乘车入门,伯玉踰墻而去。见《苑编珠》。高帝诏,不起;敕于剡白石山立大馆,舍之。徐灵府《山记》又云:居桐柏观小岭,年百岁余。未知孰是?

梁庾肩吾

字子慎,新野人,信之父。隐居天台,故其所著《哀江南赋题曰:少微真人,天台逸民。见《一统志》。

唐张濆

天台隐士。喻凫赠诗有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之句。王正白集亦有忆台州张处士诗。

唐郑隐君

白居易有赠天台郑隐君诗。

五代

字晦叔,天台人。少清悟,不婴俗事,好肥遁自处。尝卜居闲旷,结茅屋以养怡和之气。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精绝时无伦拟者。

宋贾嗣业

字符济。笃厚长者,朋友有不善者,必私戒之。尝以舍法贡试,而正贡者以小罚有碍,次当嗣业。久之,贡者不行。人谓嗣业何不治装,乃笑曰:贡小事也,彼已谢州县亲识,我可夺之耶?往见贡者,劝之行。嗣业卒不贡,隐居读书。子伟、孙涉大显。

宋周敬孙

天台人。师事金华王柏,受性理之学。尝《易象占》《尚书补遗》《春秋类例》。游太学不仕。

宋曹淇

字符圭,号霞寓翁。与郡人杨珏、陈天瑞、车若水、黄超然为友。倡明正学于上蔡书院,台之儒风一时为盛。有《训儿录》藏于家。

宋王贲

字蕴文,介持有守,乡俗化之。王实翁上蔡书院,贲具古冠服来谒。及鲁斋归,乃敦请代领其事。既卒,无以殓,门人争经理其丧。至葬,道有两岐,一大而远,一狭而近。门人请其妇,妇曰:先夫平日不由径,不可违其志。闻者叹曰:有是妇哉!君之德益彰矣!

宋陈休

临海人,太学进士。隐桐柏山养母。自号休休子。撰桐柏观庄田记

宋孙

同陈休隐居桐柏山,号云壑布衣。徐竹溪大受有诗赠之。

宋鲍嶷

天台居士,撰重修老君庙记

元杨叔和

幼度弟。渔猎诸史,好礼贤士。宋末,元人逮宋诸王孙甚棘赵文敏公孟頫闻其名而避兵焉,乃馆而庇之。后谢书云:向时托庇万间获残喘,以有今日,何刻敢忘?叔高令兄,想益康健。见《停云帖》及程篁墩、吴匏文集。

元杜本

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后徙天台。为人湛静寡欲,与人交,尤笃于义。天文、地理、律、度数,靡不通究。尤工篆隶。所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至正三年,右丞相脱脱以隐士荐,召为国史编修;称疾固辞,致书于丞相曰: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一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礼作乐而跻五帝三王之盛矣。遂不行。卒年七十五。

元舒岳祥

天台人,以文学师表一代,奉化戴表元从之受业。大德间,表元为东南大家,祥竟不显。

元陶宗仪

字九成,天台人。博物洽闻,明于处世。至元间避地于松江之华亭林,力耕以给食。雅好著述,虽在畎亩,恒以笔砚自随。尝预置一瓮于牖间,遇有所得书以投其中。久之,取次成帙,名《南村辍耕录》,行于世。

元于谷遂

治书。其学出于黄车若水。

元许嗣

字继可,号得静山人。善吟咏,有诗集藏于家。黄缙序谓:清高而不失之迂,平实而不近乎理。

元曹文炳

字君焕,号霞间老人。笃厚任真,不事表暴。邑令佟复以儒学训导荐之,不就。年七十,以寿终,有《霞间稿》藏于家。

元曹文晦

字辉伯,君焕弟。少从兄学,悟多识;而雅尚萧散,好以吟咏陶写性情。时鄞邑尹许广大以其县之儒学教谕荐,遣使致聘,辞不赴。筑室读书,号新山道人,有诗稿藏于家。诗在元台人特为首称,大有情致,夏赤城序其稿

元曹一介

字筠轩,东林人。读书博古,好义轻财,乡人尊之。有《友竹稿》藏于家。

元闻达熙

太平人,字子和;弟达颐,字子齐;俱通书经。子和能医,好宾客。时书少监泰不华以长山教谕荐兄弟,辞不赴,终于家。

元丁梦松

字仁仲,通书史大义。性耿直,不能曲意狥物。家业颇裕。至正丙申值旱荒,济窘乏者数十家,葬族丧者六,嫁孤女二。方国珍强为伪官,饮药卒。

元曹榕

字懋夫,君焕子,因继周姓,居乌岗。为人倜傥,有大志,诗书子史皆究其源委。善吟咏,号为乌岗居士。有诗集藏于家。

元汪謇生

字本真,居大豁山下,隐居教授。性简率,不事修饰,能急于义。其姑嫁周氏,遭大疫,家人逃避;本真独往视,供汤药。经二旬,病愈,始已,其行义类如此。尝扁其所居室曰薇山舍,所为诗文失传。

元奚国贤

字彦光,灵溪人。明《易经》,教授乡里。性纯谨言,若不出口。蚤丧父,事母,竭产奉养。绝利欲,甘淡泊。时值驿骚,杜门不出,布衣蔬食,晏如也。自号白山人。以寿终。所诗文有《溪斋墨稿》藏于家。

元闻集大

弟隽大,俱以诗名。见《新山稿》。

元潘和道

名顺藏。性隶悟,行刚,善吟咏。知兵事,刘基荐之;以疾辞,遁华顶。捐资建寺,筑云山一览亭以自适。有《竹坡稿》藏于家。

周应显

字伯焕,欢谷人,自号灵墟山人。善吟咏,放情山水。其父为人所害,散财复,方正学作。洪武中荐,不起。有《灵墟集》藏于家。

严艮

字止山。治书,性朴有守。至元间屡举不起。开馆授徒。洪武中,以寿终于家。

杨伟生

名公俊,继可从子。性温厚,读书尚义。其子姪承家教,皆登显宦。晚年退居,筑圃植花,号老圃。宋学士景濂为记《翰苑》,桂彦良诸名公皆作诗文寄赠。其自有诗稿藏于家,名《老圃集》。

裘光大

字明远。弟光启,字清远。人物修伟,雅尚儒术。初聚居县郭,元丙申罹寇燹后,明远徙居虎蹲;清远析居玉湖,去母十里许,扁其居曰陟望。事亲克孝,母寡居,屏去簪珥不御,惟戴柏叶一枝。母亡,种柏成林以表其思,因名其地为柏谷。

夏应刚

字伯忠,事亲至孝。洪武间辟,不起。见检讨遂行状

严贞可

隐居教授,尝辞征辟,乡人敬之。年踰大耋以终,祀乡贤。

曹宜约

字以礼,年四十始知读书。绎义理有古人风致,自邑大夫以下无弗礼重。尝修《天台志》藏于家。

丁彦俊

名天良。性悟,不事表暴,放情山水,间以琴书自娱。与叶兑诸君为友,兑上纲三目于金陵,彦俊饯之,谓曰:宋儒以三杰四皓未若董公为至人。世谓兑决志弗仕实彦俊一言赞之。

赵同条

字克杨。性简重,不妄与人;笃精理学,兼通术数。善咏,自号霞城病叟

严汉英

能诗,号樵云。

贾富

字守信。隐居授徒,夏都宪埙,其弟子也。因居上皇里,自号羲皇上人。

鲁崇吉

名升,鲁都宪穆之长子。性资浑厚,有长者之风。六经子史靡不淹贯,而尤精于诗;百家技艺莫不讲求,而尤工于琴。自号养性先生。

陈宏

字廷受,号竹窗。善吟咏,有诗载《赤城集》。

夏智

字大慧,工诗文,德学重于乡。天顺间,本府举修实录须知,独称耆儒。有《松隐集》。

许载

字崇厚,号墨湖居士。善诗,有梅庄十咏传于世。

贾恒

字一之,号白斋。工于诗,有《白斋稿》藏于家。

王宗元

字子春,玩味五经,究濂洛诸书,尤精理数之学。学校孔天胤造其闾,题曰园林贞素。所有《定性书》《洪范数》《西轩稿》,祀乡贤。

贺允中

字子忱,上蔡人,政。绍兴初寓居万年寺西,后徙临海。宅墓在县东一都。

宋赵士伫

宋宗室周王玄俨玄孙,普安郡王仲铭之子。南渡寓天台,子不悖、孙善恢俱袭修武爵,曾孙汝泾登第。

宋赵不柔

字正之,安康郡王之子。每悼其父死靖康之难,不乐仕进。秦桧当国,招之不出。官承议,判潮州。绍兴初,避地天台。

宋李

字推之,覃怀人。绍兴九年判台州,因寓家于此。尝撰九天仆射祠记

宋汪藻

字彦章,新安人,官翰林显谟阁学士。建炎中避地天台。有道中诗,见《天台续集》。有《浮溪集》行于世。

宋王

字性之,汝阴人,自号雪溪居士。官枢密院编修,获罪秦相,避地天台。有文集行于世。

宋陆淞

字子逸,会稽人,左丞相佃之孙。绍兴间建秘书阁省,淞与校勘之职,宰天台,遂家焉。有《乐府集》行于世。

宋季可

字思可,龙泉人。宝祐进士,迁户部侍郎。退居天台,作堂雷马山读书。号隐怪,有文集。

元孔吉祥

为本县僧纲,因寓家焉。子安普登第。

元卜元吉

河西唐兀氏,为吉祥赘壻,寓家天台。乡试副榜举人,任庆元路翁州书院山长。入皇朝,以故官起授。

元泰不华

白野人。父塔不台,为台州录事判官,遂居于天台。不华家贫,好读书。年十七,乡试第一,中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后招捕方国珍遇害。华为人尚气节,不随俗浮沉。善篆隶,尝重《复古编》,正讹字。见《统志》。

侨寓

梁沈约

字休文。陈时征虏将军,永平中弃官,乞为道士,来憇桐柏。见剡县金庭观石刻。

唐王展

不知何所人,寓天台。项斯有怀王展诗云:赤城山下寺,无计得相随。尝撰白郎

唐项斯

字子迁,江东人。会昌中进士,为丹徒尉。清奇雅正,尤工于诗。杨敬之尝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胜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游天台,因家焉。

唐曹唐

不知何许人,字尧宾,寓天台。以能诗名,后为荆湘从事,赋桃源诗,脍炙人口。

唐周朴

泉州人,寓天台。后黄巢乱,不屈,死。

唐奚承芳

国人。父敬章,咸通间刺台州。后承芳袭父爵。天祐中,朱梁革命,弃职,寓居邑之灵溪。

宋成大亨

字正仲,河间人。元符三年,官左朝散大夫、直秘阁。绍兴初,寓天台。

宋桑庄

字公肃,高邮人,官知柳州。绍兴初寓天台,有《茹芝广览》三百卷藏于家。

宋钱徽之

钱塘人,忠肃公钱端礼从弟。官朝议大夫,知崇庆府。绍兴初,父稔守台州,因寓天台。

宋钱厚之

字德载,钱塘人,忠懿王之孙。罢邑暨阳,筑室大隐下,王为记。

宋曹

字功显,汴梁人,官节度使。绍兴间,奉诏诣金,迎徽庙梓宫南还。竣事言还,乞身奉祠,谥忠靖。提举桐柏崇道寿昌观,因寓天台。

宋范宗尹

襄阳人。高宗时累官右仆射,出知温州,退居天台。

神明考第十二

夫神之为言,伸也;鬼之为言,归也。人死精神不磨,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儒者云鬼神者,二气之良能,非关人死为之。佛说阴阳二气之间,六道轮回不息。今之为人矣,安知死而不为天、为鬼、为畜、为狱乎?今之为神矣,安知死而不为天、为人乎?盖形有聚散,识无泯灭;随业播迁,初无定体。又微妙不测之谓神,此又六道中至灵者之总称,如曰人神、天神、龙神。以至畜类,亦有至神之不可测者。若天台山君,之神也;关圣真君,天之神也;惠泽龙王,龙之神也。余以类推,以至事事物物皆有主执之神。如《华严经》说:山神、主海神、泉源河沼等神,皆入不思议解脱法门。此又神之至神,所谓菩萨神、佛神者也。天台山神祀,旧志所称至伙,不无邪正之淆。孔子曰:其鬼祭之,谄也。今之所取,但典实可稽及效灵于伽蓝福地者而已。余非神人,又乌能尽知所祀者邪耶?正耶?有耶?无耶?

护法伽蓝玄弼真君

周王乔,字子晋,灵王太子,事见。五代时封玄弼真君,宋政和三年玄应真人,掌吴越水火。既为吴越土地之主,故台之属郡梵宇,皆严事之,以为护伽蓝神。今录灵异事迹,以彰崇事非虚。

晋昙猷尊者,初到石桥,思欲度方广。见一人庞眉皓发,问师所之,师具答意。老人曰:生死身,何可得去?吾是山神,故相告尔。师乃退。《灵异录》

后唐同光中,时夏亢阳,福田寺住僧告从礼禅师曰:将营罗汉斋,奈何园蔬枯悴,请黎为祈祷。礼曰:但焚香于真君。时主事向祠而咒曰:上座要雨以滋枯悴。至夜,云起雨霏,三日而止。又僧厨阙用水槽,山上有赤树中用,来白于礼,礼曰:某同真君道去。但庀徒具器以伺之,无何,大风卒起,曳仆其树。

五代时,玄弼真君见梦于僧,曰:韶国师是智者,起法堂都料螺溪净光大师是放生会首,堂中众僧是所放鱼。《二师口义》

宋元丰初,永嘉忠法师遣门人扫荆溪大师塔。草棘荒芜不能辩,即案梁氏碑去大师莹兆百步寻识之。其龛已空,惟乳香一块耳。夜梦玄弼真君谓曰:昨者天神遣多人取全身去也,不须犹豫。《荆溪传》

传灯述曰:周灵王太子晋,生为神,死而魂为天台山神,掌吴越水火,司命一方。又能皈依三宝,作兰若护法之主。灵应事迹可考典籍者五。其阴翔显佑,神妙不测,则无处而不显,无时而不在,又不啻如此。故台山僧寺,凡为民间之侵渔者,而山神辄能致祸。台民以此为戒,而卒不敢妄为。既其有功德于伽蓝福地若此,而丛林之严祀虔奉宜矣。

关王菩萨

玉泉碑云:天台大师初至荆州当阳县玉泉山,望湘漳山色堆蓝,欲卜请以为道。意嫌迫隘,遂上金龙池北百余步,有一大木婆娑偃盖,中如庵,乃于其处入定。一日,天地晦暝,风雨号怒,妖怪殊形,倐忽千变。有巨蟒长十余丈,张口内向;阴魔列阵,砲矢如雨。经一七日了无惧色。师悯之曰:汝所为者,生死众业,贪着余福,不自悲悔?言讫,众妖俱灭。其夕云开月明,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明而秀发。前致敬曰:予即关羽。汉末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予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事相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得王此山。大德圣师何枉神足?师曰:欲于此地建立道,以报生身之德耳。神曰:愿哀悯我愚,特垂摄受。此去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弟子当与子平建寺、化供,护持佛法。愿师安禅七日,以须其成。师既出定,见湫潭千尺化为平址;栋宇焕丽,巧夺人目。神运鬼工,其速若是。师领众入居,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曰:弟子今日获闻出世间法,愿洗心易念,求受皈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秉炉,授以五戒。于是凡台教伽蓝,莫不祀为护法之神。

传灯述曰:按《三国志通俗演义》,请关公之灵,师于玉泉山普静禅师。余窃原之,其谬处有三:盖佛法自汉明帝时始入震旦国,当时惟长安稍习之,吴之阚泽仅能言之,而蜀之君臣皆不知有佛教;而云关圣与普静为乡人久习知之,其谬一也。玉泉有寺,始于智者。隋文帝赐额,旧为一音,改为玉泉,故知三国时无玉泉寺;而云于玉泉山师普静,其谬二也。既有此僧为关圣所归,必道德隆厚,古今传闻;今遍考僧传,不见所载,其谬三也。况《三国志传》原无此说,盖野史小说多好为附会,见有关圣归依盛事,既不可以隋朝之智者以预三国之时事,故以,以。盖天台大师讳智顗,义故也。录灵异事迹,以彰神之景贶。

百松先师于嘉靖甲子先一年欲往化台南,舟次于越,梦关王告曰:师缘未至,宜速返。次日果得喉疾而归。至次年,台州道俗请师建讲,师以前梦不欲行。夜复梦,王告曰:缘今已至,请师行,吾当护师。由是台南一境望风服化。冯司成撰百松塔铭

五年,月亭大师讲《华严疏钞》于黄之大中。先演玄谈,至判教,与台宗稍有相忤。茶头僧圆陇见关王于茶铛中,舞大刀跃怒而出。须臾,讲堂俱成煨烬。虞职方楞严玄义序》。

象先法师,因访盐官遗迹,驻锡觉皇。俄遘重疾,将不起。恍见云长公授以良剂,语之曰:汝至人也,请广玄规,以醒末俗。病寻愈。

龙神

惠泽龙君

旧名惠济,在石梁之下。其龙甚灵,每遇岁旱致祷。就昙花亭行礼,从高俯瞰则乖肃敬。宋嘉泰元年,邑令丁大荣建伫真亭于潭侧,以为祈祷之所。是年五月旱祷,有异鼋出现,甘雨均洽。遂上其事,赐龙君额曰惠泽祠。四年,忽潭水涌出金银藏钱,圆径六寸,文曰太平通宝,实宋太宗赐以赉予道者自询者也。僧徒分攫,则青蛇驱逐;樵牧探取,则坠石塞穴。乃白于县,命之还潭。俞建有记。

灵泽孚济龙侯

苍山灵泽潭,在县东四十里第五都。三潭列其下,深广莹彻,其龙最灵。嘉泰元年祷雨,见异龙,遂得雨。县上于朝,赐龙君额曰灵泽。景定间旱,祷应,封灵泽孚济侯

河胤潭龙君

在县西七十里三十六都。其山高峻,朝暮上下云雨,灵应甚多,人敬事之。

百丈潭龙君

在琼台双阙间。翠蔓蒙络,水声潀然。盘涧绕麓,出为灵溪,其龙甚灵。

石墠潭龙君

在县东五十里四都。灵泽转东十里许,小溪乱石中,停膏蓄黛,水深无底,其龙极灵。

瀑布潭龙君

在县西南三十里二十三都无相院侧,一名戏龙。

蟹渚潭龙君

在县东南十里八都响上。其中有祷辄响应,今久湮没。

巧尖潭龙君

在县南十五里二十三都,其龙最灵。

系船龙君

在螺溪之上,有龙居之,祷辄响应。

葛阆龙君

在长寿寺前山下,有龙君祠,祷即响应。

土谷神祇

韦卿山神

庙在县北六里十二都卧佛侧,祀韦卿山神,世所谓登坛五百大神也。有僧昙猷,晋太元中居赤城室;屡遣虎狼怖之,猷自若。一日神告曰:法师威德严重,愿推此相奉;弟子更卜所托。猷曰:君何人居此?欲移何处?曰:弟子夏帝之子,名朱欹正,居此二千余年。今章安县寒石山是家舅所治,且往寄憇。临去,遗香三奁,鸣鞞角而去。《图经》云:号登坛大神。今卧佛侧亦有祠焉。岁久庙废,后乃续附。今徙赤城寺中,庙基五百大神居之,亦号赤城名。庙神最灵,遇旱,官民祈祷,能致云雨。今庙存焉。按此,则韦卿山神、五百大神,乃二神也。

五百大神

见前。

白鹤大帝

庙在县北二里九都,俗名白鹤庙。旧传石间有巨迹,乡人神之,遂立庙,奉本郡灵康显佑广惠威烈王,宋阁学之瑞宋公记,今亡。绍兴四年,县令潘晋孙命子继先篆迹石三字为碑。台之境内,在处有祠,祠之显灵,莫如本邑。祀下朱、叶二神亦多号灵。按《赤城志》:白鹤山祠东汉赵炳。炳,东阳人,能越方,善呪禁。与闽人徐登遇于乌伤溪上,各试其术,以起人疾。登死,炳入章安,神幻事甚众,为章安令华表所害。世传其尸泝流至于临海东南二十里白鹤山,故祠之,以登侑食。宋屡赐封号,元泰间易封显灵忠烈昭德仁济王。宋慈云大师主东掖,山有白鹤庙,居民甚神之。师与授戒,改祭为斋,神与居民皆听命焉,乃为野庙志以戒之。至今台民飨白鹤皆以蔬面,盖始于此。

三王

谓夏禹王、白王、响王。宋贾观察自越奉夏禹王香火,拟祠石壁岭上;俄风雨雷电大作,因移松溪建庙。后贾秘书又于越奉白王、响王焉。白王乃隋炀帝子,封于白,故名。响王乃会稽山土神,旁有五里溪奥。

平水大王

西晋周清以行贾往来台、温,俗呼周七郎。娶临海林氏女,俄乘杵化龙,与女皆不见。后有人遇之于彭公屿者。宋祥符九年以显异于温,锡封为平水大王

刘将军

晋黎护将军刘玄,舍宅为阐法寺,寺徙溪南。后人即其旧址立祠以祀。

梁昭明太子

庙在县一百一十里三十七都,辅龙山神即梁太子统,颇灵异。案旧志:梁太清末,侯景作乱,陈先兵起,统避地至此。后人祀之,因以得名。

旧志:吴时有姜姓者,名纲三,能致云雨。死后肉身不腐,供奉于庙,号曰“仙。遇旱祈祷有应,名丰饶坑庙,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三十一都。

亚父

旧志:有神夕自海乘石船至,土人闻如万骑之声。黎明视之,见石船在山腰,有石帽覆一铜像,遂立祠祀之。祈祷甚灵验,庙在县西南八十里三十三都。

应泽明王

神名江白郎。唐长庆间县令白余丰祈雨灵应,进士王展作记。五代周显德间赐令封,宣和二年重新庙貌。在县西北三十里十四都。

护国感应显庆王

庙在县西二十里十三都,宋道八年建,元朝受封。

支明夫人

庙在石壁岭东,周显德二年建。神本妇人,曩常见,配以支明龙王,遂释。

孚济王

庙在明山,宋宣和间建。初乡人定基于济溪,黎明将建;一夜为蚁移木于其地。众异之,遂建庙,因名蚁慕庙。

广济王

庙在县西五十里三十一都,渭溪先生厉仲亨景德中游学古汴,奉香火祀之。

周神

周凯,字公武,世居临海之横阳。生而雄伟,身长八尺余,发垂至地。喜击,能左右射。博闻强记,躬耕以养父母。与陆机兄弟入洛,张华荐之。凯知晋室将乱,独辞不就。永康中,三江逆流,邑将陆沉。凯援弓发矢,冲潮而入,水忽裂开。电光中见凯乘白龙东去。光化末天台大饥,凯化形为商,载米贷人。已而投杖于江,变成赤龙,骑而升天。

岳武穆王

岳飞,字鹏举。力战图复中原,秦桧主和议,促召班师。其部曲自相攻发,矫诏杀飞父子。飞死为神,居天台第一,秦桧受诸苦楚。杨维桢乐府诗云:生兮人之英兮厉之灵万八千丈兮华之顶帝命我兮司阴刑

花神

杜鹃花之神也。外国僧自天台盂中,以药养其根,来种鹤林。人或窥见女子红裳丽游于树下。殷七七能开非时之花,女子谓七七曰:欲开此花乎?吾为上帝所命,下司此花,在人间已逾百年,非久即归阆苑去。今与道者共开之。来日花果盛开,如春夏间。数日,花俄不见,亦无落花在地。

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