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主要讲了两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子:晴雯和史湘云。晴雯恃宠而骄,是王夫人眼里的狐媚子。史湘云父母双亡,跟宝玉情同手足。在黛玉进贾府前,史湘云是跟宝玉关系最近的姑娘。上一回宝玉淋雨,迁怒于前来开门的人,一脚提到了开门的袭人。宝玉心里愧疚,烦闷。晴雯照顾他的时候,不小心跌破了一把扇子。他发脾气把晴雯说一通。晴雯可不是个省油的灯。跟林妹妹的直言直语相似,晴雯在怡红院里,也是口才了得,数一数二难相处的姑娘。明明是个丫鬟,却敢跟宝玉平起平坐,撒泼骂人。 晴雯原是赖嬷嬷家的丫鬟,后来赖嬷嬷把她献给了贾母。宝玉从贾母搬出去住时,贾母把袭人、晴雯、麝月等人,拨给宝玉。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打开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排第一的就是晴雯。晴雯在怡红院的地位,堪比千金小姐。因为率真,得罪了不少人。直到第七十四回王夫人捡抄大观园,我们才真正看到晴雯的模样。原文是这么说的: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 在王夫人的眼里,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晴雯的美,不符合王夫人的审美,再加上平时树敌太多,被王夫人赶出了大观园。晴雯对宝玉,有真情。但她不屑于像袭人一样走捷径。正如判词所说“心比天高”。宝玉保护不了她,移出大观园没多久,晴雯就病亡了。宝玉念念不忘。 晴雯的底气,源自三个方面。自身的美貌和才干、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娇惯。贾母悉心调教的丫鬟,除了相貌上乘,更有别的丫鬟无法取代的才能。比如袭人的忠心、晴雯的灵巧。晴雯的针线活,数一数二。宝玉赴舅舅的寿宴上穿了贾母跟他的珍贵的俄罗斯雀金裘,不防后襟子上烧了指顶大的小眼。因为第二天还要穿,找不到合适的裁缝。病中的晴雯熬了通宵把雀金裘,几乎跟原先一模一样。因为长得漂亮,针线活一流,贾母非常喜欢她。王夫人把晴雯赶出大观园后,跟贾母说的是她得了女儿痨,而且喜欢偷懒,这才把她送出去。贾母虽然不满,但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从下面的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晴雯在贾母心目中,是将来作为宝玉的妾氏培养的。(贾母)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言谈针线,(这些丫头们)都不及她,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谁知变了。 凤姐也说过,“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宝玉对身边的大丫鬟,有礼有节,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丫鬟和主子,隔着不同的阶级,晴雯能在宝玉跟前发脾气,跟宝玉吵架,完全是恃宠而骄。有一回晴雯伺候宝玉写字,写了一半宝玉被人叫出去了。晚上回来时晴雯撒娇,说宝玉一去不回,害她等了一天,冻坏了,宝玉心疼的捂着她的手给她取暖。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子出气,宝玉说只要你开心,随便撕。晴雯被王夫人赶出了大观园,宝玉不顾身份的差别,亲自去家里探望她。晴雯病逝后,宝玉伤心不已,念念不忘。 林语堂在《晴雯的头发》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晴雯:“晴雯坏处,在其野嘴烂舌,好处在其烂漫天真。晴雯撕扇,晴雯补裘,何以可爱?爱其天真。因其天真,故不得不死。“晴雯的浪漫天真,是宝玉所爱。也是王夫人所恨。晴雯是黛玉的分身,晴雯的命运,暗示了黛玉的归宿。任性孤行,归真返朴,黛玉得之,晴雯也得之。但是人生在世,一味任性天真,无所顾忌,也是不行的。此黛玉及晴雯之所以不得不死,得多少读者挥同情之泪。(林语堂《晴雯的头发》) 勇敢做自己的晴雯和黛玉,不符合当时社会“当家主母”的标准。她们的勇敢,她们对感情的纯粹让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