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为国家育栋梁,苦苦坚守在「大树」

 看尽人间荒唐 2022-01-28



女校长和爱心公益领头人的争论

“我想他们即使离开了我,我也一样要把他们管下去。”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教师办公室,戴着眼镜的女校长微笑着,但声音有些哽咽。

“你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这所学校。至于这两个孩子,我们再想想办法。”女校长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致美四川”成员,举起手,坚决地打断了校长的话。也许,他担心这位留守儿童托管学校的负责人再说下去,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流下眼泪来。

“能想什么法?孩子的低保问题我跑民政部门,已经解决了。但孩子在成长,他们有思想,他们需要爱、需要关怀……”女校长有些激动,眼镜片在闪光。

“刘校长,你也有家庭,学校工作压力也大,你肩膀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另外一位“致美计划”成员接过话头:“我们可以去争取更多企业家的支持,或者,和更高一级的学校联系。”

“对。刘校长的担子可以让孩子对应的初中、高中学校接过去,这样才能保持对孩子关爱的持续性、连贯性。”有些沉重的讨论在这座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托管学校里展开。


来自致公党省委、雅安市政协、汉源县政协、部分爱心捐助企业、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在牛年春节来临前,再一次聚集在一起,为这座历史悠久的留守儿童托管小学讨论学校的发展、关心学生的成长、回访捐助的效果,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他们更希望他们的爱心公益行为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经纬交织,通过组织牵头、学校主办、企业参与,进行资源整合,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探索出一条规范有序、能够普及开来的新路子,让更多孩子成才、让更多家庭受益、让更多学校为孩子们保驾护航,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加油站”、“庇护港”。



两代办学人的坚守

“我校父母双亡的孩子有11个,父母长期不在家的孩子有193个,孩子不能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成长的家庭占2/3以上。”在学校特别开辟出来的校史馆,荣获了诸多荣誉称号的刘校长,对学生情况倒背如流。

大树镇中心小学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道光二十年(1840)。因为街场口上有一株“其姿婆娑,苍菁绝伦”的大树而被命名大树堡,原属古越西县。最早临大树堡而建的“泸江书院”,经过时代更迭,历史变迁,直到1974年,与属下银政村村民刘邦洪创办的民办学校合并,再经屡迁改建,在上世纪末,首开先河,改办为寄宿制小学。

“汉源地处川西偏南,山高路远,耕种不易。改革开放后,许多家长都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出外谋生。”创建寄宿学校的刘邦洪校长已经去世,如今接过父亲担子的女儿、大树镇中心小学校长刘燕翔感慨地说:“父亲眼见许多孩子面临失学,或者放学之后不能及时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大人监护,时有发生意外,所以萌生了创办寄宿制学校的想法,并且在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


“留守儿童”是时代的产物,其弊端不容忽视,甚至给许多家庭带来灾难性结果,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这些孩子在缺乏有效监管、缺失亲情关爱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阴影。有一部分孩子逐渐产生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内心封闭、情感冷漠的现象,甚至出现性格极端,或者遭受意外伤害。关心时事、关注教育的刘校长,情不自禁地说起震惊全网的“刘学州”,以及之前的“鹿道森”事件。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是刘校长一直思考、研究的课题。

在接过父亲的担子之后,刘校长义无反顾地延续了父亲那一辈人的办学思路,正式开办起“留守儿童托管学校”。每天早晨8点开始上文化课,下午上业余爱好课;晚饭之后,孩子们开始做课后作业。晚上8:30,离学校近、家里有监护人的孩子,由家长接走,其余的孩子留在学校,由学校老师负责陪伴。

“孩子们的书包都是放在学校,所有的作业都是在学校里完成。”刘校长自豪地说:“但是孩子们的成绩都很好。我校学生的成绩从之前的全县垫底,到现在的名列前茅。”



从关心孩子到关注孩子家庭

“我们这里的情况可能和其他地方不同。”刘校长的声音低缓下来:“比如我刚才说到的这两个孩子。”

原来,自古被称为“夷”地的汉源县大树镇,地处横断山脉,为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耕地不多,自然灾害却不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日子过得一直比较艰苦。在刘校长的学校读书的两个孩子,母亲智力欠发达。有一天忽然放火将自家的房屋点火烧毁,父亲眼见赖以生存的家没有了,十天之后也不幸去世。本来答应抚养侄儿侄女的叔叔,也因为自己家庭负担实在太重,没有能力继续养育两个孩子。刘校长看两个孩子无家可归,就把孩子接回自己家。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现在必须替孩子解决生存问题。经过刘校长不懈努力,民政部门解决了孩子们的低保。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对孩子的爱,也不能缺失啊。于是,在学校和部分热心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孩子要么“寄管”在学校,由学校老师负责他们学习和生活,要么由愿意承担“任务”的孩子同学家长接回家,给予他们父母应该给予的关怀;如果学校放假,或者碰到没有合适的家长“承担任务”时,刘校长就发动她的妹妹,与她轮流负责看护孩子。

“现在孩子在大树镇中心小学读小学,我还可以照管他们,但孩子上初中去了,我确实放心不下。”刘校长分外担忧孩子们将来的生活。


让刘校长担心的不仅仅只是这对“无家可归”的孩子,还有更多有家但家庭贫困的孩子们。汉源山多地少,唯一优势就是日照时间长,盛产味道独特的水果。特别是酸甜味道的黄果柑、皮薄肉多的优质汉源核桃,颇受大众喜爱。关心孩子,就必须关注孩子家庭。只有解决了孩子家庭的经济问题,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在相关部门、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刘校长组织热心家长积极参与,“爱邮心声,有爱有家”农产品网络助销直播活动开展起来。刘校长不但贴心地给顾客准备了手套、夹子,还亲自手书一张纸条,表示感谢。“一个家庭的成功,首先是一个孩子的成才。但在孩子能够自食其力之前,需要家庭的哺育。”刘校长希望家庭在社会的扶助下,能够自我造血。而她,愿意利用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源以及自身能力,为每个家庭输送光和热。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

“致美四川”是致公党四川省委牵头创建,以“脸盆计划”“悦读越美”等各个子项目的纯公益形式,联合各级民政部门,邀请各行各业具有爱心的企业、单位、个人,对相对贫困的边远山区学校进行物质资助、教学帮扶的长期性公益活动。此项活动开展数年以来,集合了各界精英,汇聚了无数爱心,已经帮扶了很多学校、资助了无数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其实,我们更侧重于建立一种理念,让更多有能力、有资源、有爱心的人士加入进来,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得到关爱,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吉茂德副主任说。这位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开展公益爱心活动的魁梧汉子,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汉源,来到大树镇这所留守儿童托管学校,为老师们出谋划策,给孩子们送来爱心。

“建立详细档案,注意对比筛查。我们不能让孩子继续沦为'刘学州’。”吉主任嘱咐刘校长,要在关心孩子们的精神健康方面狠下功夫。前人大一位退休领导,已经是古稀之年,但仍然坚持来到现场,对学校的整体环境卫生进行仔细督查,对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解读,并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做了必要指导。

“我们关心孩子们健康成长,是要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将来能够理直气壮地在这个世界生存,把人类具有的大爱一直延续下去。”一直积极参与、并且创建了“致美四川”多个子项目的前领导干部动情地说。紧跟“致美四川”、默默捐款捐物,资助了不少学校和学生的企业负责人,不愿意留下他们的名字,也不愿意提他们企业的名称。他们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你们倡导的。社会给予我们财富,也就是赋予我们扶助贫困的义务。”

大爱无痕,大爱无疆。寒风料峭,春意若隐。

为了让还没有回家的孩子们感受到远在他乡的父母的爱,领受到人世间无微不至的关怀,致公党省委、雅安市政协、汉源县政协、爱心企业再一次在汉源县大树镇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致美四川&健康校园”活动。


爱心企业负责人刘总,不但给孩子们送来过年时穿的新衣服,还让他在北京某名牌大学读书的儿子,给孩子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普法课;

教室顶楼的“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挥舞着他们手中的毛笔,为爱心人士们写出了一幅幅祝福满满的春联;心灵手巧的孩子们,在热心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手工制作了花样繁多的小礼品和饱含深情的水饺;

联欢会上,孩子们用她们稚嫩的童音,唱起了激动人心的《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您……”


点个“在看”,点赞转发留言评论,“由点及面,经纬交织”,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扶助留守儿童的公益行动中来,让更多的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如此,“刘学州”就不会再成为令人心痛的现实。


高高耸立在学校教学楼上的八个大字“以孝为本,感恩社会”,让这所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由湖北宜昌市援建、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树小学,继续传承着感恩、载徳、明理、好学、上进的中华优秀传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栋梁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块石头出品
合作联系个人微信: f443058746

原创作品,出版、转载联系作者
(微信:f443058746)
五块石头出品
首发今日头条头条号块石头砸历史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index
https://www.toutiao.com/i7058182313997304334/
百家号五块石头传媒冯俊龙https://baijiahao.baidu.com/u?app_id=1660655266931864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648073807339017316%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