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年新能源车展望——汽车零部件篇(二)

 罗宋汤的味道 2022-01-28

上一篇文章开了个头,今天说说零部件中的汽车座椅。

座椅的单车价值量高,市场主要由海外龙头把控,国内厂商渗透率极低,未来有广阔的替代空间。2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中,前几大企业分别为安道拓、里尔、弗吉亚等,CR5高达82%。虽然市场的集中度很高,但目前看来,几家龙头的格局并不坚固,一方面是由于海外座椅商在过去两年的业绩表现不佳,龙头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继峰等破局者存在产业链和成本的优势,目前已经成功对部分客户实现渗透。

图片

座椅环节的壁垒主要体现在成本、企业响应速度和技术方面。

  • 成本控制能力是座椅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投资、材料和人工成本。在这方面,公司需要通过提高研发运营效率(例如共用座椅骨架平台)、加强产业链纵向发展和人力成本控制(降低材料和人工成本)。

  • 响应速度主要体现了公司与客户的配套紧密度,以及座椅厂的选址,同时也考验企业的产能扩建速度。由于座椅的体积较大,需要与整车厂就近建厂,或者合资等方式,提高响应速度。

  • 技术壁垒同样也是环节的核心之一,汽车座椅的生产批量大、标准化程度高、质控严格,对生产线的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在设计端,由于座椅多为定制化生产,座椅供应商一般与整车厂共同研发和设计,需要企业有高效的沟通交流和设计生产效率。

分拆了几家国际龙头的下游客户布局,可以看到全球主要的车企都已经实现覆盖;国内新能源车座椅主要还是由龙头公司供应,例如上汽通用五菱由延锋国际(延锋和安道拓合资公司)、中国李尔、弗吉亚供货,特斯拉也主要是延锋国际和弗吉亚供应。

过去我们认为,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车门焊死,新玩家难以上车,传统的零部件厂商遵从一个细水长流的逻辑,这也和下游整车厂的业态有关,行业整体增速比较迟缓,不存在大规模的格局变化,容量也比较有限。但目前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走出剪刀差,前者新增持续下滑,后者增速屡创新高。在如此高增长的行业中,车企考虑到供应链稳定、迭代能力以及后期逐渐开始纳入经营重心的成本管理能力,导致国产零部件,特别是座椅这样价值量占比较大的供应商可以通过捆绑新能源车优质企业实现迅速放量。

针对以上我们提到的三个行业壁垒,国内企业也有破局之法。

  • 成本壁垒。国内企业在成本上优势是最为明显的,一方面是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一方面是人力、物流等成本低廉,盈利能力大幅领先于海外企业。同时,由于疫情冲击,海外龙头在近年来经营情况愈发恶化,例如安道拓面临持续亏损,李尔的净利润也自2017年达峰后持续下滑,弗吉亚在20年也首次迎来亏损。(这里多提一句,经营情况恶化带来的是国际龙头近年来资本开支的减少,产能扩张速度有明显的下滑)。

  • 企业响应速度。国内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在全球来说应该是最快的,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时差以及地域性的距离,车企和座椅商可以频繁的进行线下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国内供应商在产业链当中地位较低,愿意全身心的服务好整车厂,而海外龙头由于业务体量大、生产经营的规范性已经形成,不太可能为国内的新能源车品牌做出让步和较大改变。

  • 生产技术。这方面是国产零部件厂商一直以来的短板,也是制约国产替代逻辑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汽车座椅的技术壁垒不算很高,主要是在know-how的积累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产线、生产过程的持续优化等方面,国内企业在最近几年在持续突破,后续与海外龙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小。本质上来说,汽车座椅不属于精密零部件,不会出现长时间技术落后的局面。


建议关注:继峰股份、天成自控、上海沿浦

继峰股份

继峰过去主营座椅零部件,最近开始切入乘用车座椅总成,单车价值量提升10倍以上,目前已经成功与蔚来签约,替代李尔成为蔚来EC和ES换代车型的座椅独供方。按照蔚来23年至少10万辆的销量(21年年度已经达到10万),单车价值量6000元,蔚来一家就有可能贡献6亿收入。

继峰刚刚完成0-1的过程,且还未开始批量供应。我认为未来继峰进一步放量主要包含以下逻辑:(1)公司在零部件深度耕耘,拥有更高效的上游原材料产业链,物料成本低;(2)中国企业的人工和管理成本低于海外龙头;(3)绑定优质国产品牌实现渗透率突破。在成功供货之后,有蔚来的背书,下一步1到N会相对顺利一些。

继峰还要考虑子公司格拉默经营改善的增量。格拉默体量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盈利能力低;继峰收购之后,通过管理和运营整改,同时接入国内的供应链体系,估计22年开始净利率会有明显的改善,盈利弹性好。

总的来说,继峰看好本部乘用车座椅开拓+格拉默盈利改善。

上海沿浦

上海沿浦主要是作为tier 2供应商,为李尔、麦格纳等提供座椅骨架和冲压件,公司汽车座椅骨架总成收入占比大约50%。

汽车座椅骨架大约占座椅成本的15%,对应市场规模200亿元左右,沿浦在国内市占率约6%,主要竞争对手为海外企业,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从公司的配套客户来看,通过李尔系,间接与上汽、广汽、北汽、东风系车企进行紧密合作。

另外,上海沿浦还可以关注产品品类扩展,从汽车座椅零部件,横向拓展汽车门模、安全系统等。

天成自控

天成自控主要业务包括商用车、工程机械、乘用车和航空座椅等,其中乘用车座椅业务深度绑定上汽集团荣威系列,21年上汽乘用车在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中排名第六,全年11万辆;商用车和工程积雪座椅方面,配套一流主机厂,包括三一重工、卡特彼勒等。

最后,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的关注,祝各位春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