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唐祖宣案例-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药方便 2022-01-29

国医大师唐祖宣案例-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般情况】范某,男,32岁,1996年5月16日初诊。
【主诉】左下肢发凉、麻木,酸困2年,加重一月。
【病史】1994年2月份,患者在工地劳动时左足不慎撞伤,五天后疼痛消失。一个月后,患者感到左下肢酸胀、麻木、疼痛、肢体发凉、怕冷,足部皮肤色泽苍白,步行300米即被迫停止行走,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先后服用中西药物治疗(药物不详),疗效不显。近一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患肢明显发凉,趾部疼痛难忍,今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有15年吸烟史,现症见:精神不振,畏寒怕冷,痛苦面容。左下肢发凉,麻木,酸困,趾部疼痛,入夜尤重,跛行严重,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检查】左足皮肤色泽苍白,肢体肌肉瘦削,弹性差,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微弱。足部皮肤干燥,皮肤温度较健侧低1℃。趾甲脆薄干燥不长。舌质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
甲皱微循环检查:视野下管袢轮廓尚清,排列紊乱。管袢总数8根,其中畸形6根,正常2根,管袢变短变细。提示患趾有慢性血供不足。
血液流变检查提示:白血球压积60%,全血黏度7.22,全血还原黏度17.8,血浆黏度1.98,红细胞电泳19.4s,血沉方程K值51,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5g/L。
多普勒超声:出现双角及低平波,提示血管弹性差,有肢体供血不足。
【中医诊断】脱疽(阳虚瘀阻)。
【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期)。
【治则】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处方】黄芪60克、炮附子、干姜、牛膝、丹参、红花、甘草各15克,白芍、白术、茯苓、潞党参各30克。
【医嘱】注意肢体保暖,中药每日剂,水煎服,日服三次。
【二诊】5月26日,足部疼痛、麻木症状减轻,跛行距离延长,肢体温度较前稍有改善,二便正常,皮肤色泽无改变。
【三诊】6月10日,患足温度较前回升,麻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皮肤色泽较前改善,舌脉同前。治宜温阳益气合活血通瘀之剂:炮附片、水蛭各10克,当归、白芍、茯苓、苏木、刘吉奴、牛膝、桂枝各15克、丹参、黄芪各30克。
【四诊】6月25日,患足症状消失,温度回升,皮肤色泽由苍白转为淡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甲皱微循环检查视野下管袢轮廓模糊,排列紊乱。管袢总数10根,其中正常8根,畸形2根,管袢较前增粗扩张,趾部血供良好。血液流变学检查:白血球压积50%,全血黏度5.85,全血还原黏度12.54,血浆黏度1.30,红细胞电泳15.2s,血沉方程K值42,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3g/L。临床近期治愈。
【体会】
本例患者属阳虚瘀阻型。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化气行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又能缓和附子之辛燥,黄芪益气固表,与潞党参同用,益气之力更强,取气行则血行之意;红花活血化瘀,消瘀而散肿;丹参活血消肿祛瘀,并能改善外周循环;当归味甘而重为补血上品,气轻而辛,又能行血;当归、红花、丹参相伍,补中有动,行中有补;甘草和中解毒;水蛭破血逐瘀通经,经药理研究,水蛭素可扩张毛细血管,同当归、红花配合可养血通络,与黄芪同用能益气化瘀;诸药合用,共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之功。
本文来源于《唐祖宣医学六书》,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