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讲堂第四讲

 北岸书院 2022-01-29

   有道是“铁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穿过唐风宋雨,绝情和大家一起相聚在一起。感谢大家对国学的共同爱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有收获,诗在千山烟雨中!
中国古老的方块字一旦与点点滴滴、空濛而迷茫的雨相联系,立刻现出蓬勃的生机和灵气来,雨的细密疏骤时间地点在国人心目中都有十分的讲究:记得有人说过:
细雨宜在剑门;(南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骤雨宜在云梦;
春雨宜伴杏花;
秋雨宜打梧桐;
暮雨宜客舟红烛;
夜雨宜阡陌田间;
雨珠宜泄蕉叶;
雨声宜奏屋瓦;
雨中的冬青温馨,雨中的粉梨凄迷。说得何其浪漫!视觉听觉上的美感、节奏里的铿锵悦耳、诗词曲赋中的韵律意趣尽溶化在这绵绵不绝的雨中了。
令其笔下生出那么多顾盼生姿的空山新雨;
如酥如油的天街小雨;
知时令季节的春夜喜雨;
促膝谈心、剪烛夜话的巴山夜雨;
劝君尽酒的渭城朝雨;
黯然消魂的清明时节雨;
意趣姿韵无穷的商略黄昏雨。
雨,点滴淋漓,打在诗里词里,那般深情,韵律清脆可听。
时空变幻,美丽永恒,现代工作文明焕发出更多的诗情画意。
只要有雨,油纸伞变成现代花伞必会为美丽的约会而张,
漫步雨里,那曲轻松的《雨中节奏》为青春的浪漫添了几多情趣。
如果是初恋,和女友或男友共一把伞,若离若间的羞涩伴漫天而下的潇潇雨,爱的感受多么刻骨铭心。
即使是骤雨,只要情到深处,四方喷溅而下的清凉雨滴就是一片片小的几乎无容身之地的空间里紧紧相偎相依吧,
爱情的雨季,空气中落下的尽是淋淋漓漓、平平仄仄的现代爱情“小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声追问,唤来连夜不开的淫雨霏霏,甜甜的雨珠刹那间沾上了一片片沉重,饶你多少英雄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迷迷茫茫的雨如大江东去,淘尽多少英雄豪杰,洗去几多风流人物,
秦皇汉武在雨中消失了痕迹,
唐宗宋祖在雨中改变了模样,
潇潇雨上有岳元帅怒发冲冠的愤慨,
潺潺雨中有李后主流水落花春也去的无奈。点点滴滴的雨漂来打去,在你眼前纷纷扬扬地掠过,似乎在细说一个个或喜或悲的历史故事,此时此刻,每一滴雨都饱经了沧桑。
几年前,我曾读过一首诗:“最难风雨故人来。”在人的生命中,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在风雨人生中露面的朋友,对我们来说,该是多么的宝贵啊!
沧海桑田,引发多少岁月如刀,人生如戏的感叹,生命旅程的短暂,不觉让人悲从中来,感慨万千,雨,似也加重了这无奈的惆怅。雨啊雨,这我们日日夜夜听到见到嗅到滴到的雨,这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和黯然销魂的清明雨边缘争渡的精灵,或急或缓地用各种声音与你倾心交谈:少年听雨不必得意,中年听雨无须惆怅,白头听雨更该忘掉无奈和学惘。敏感的是你的心灵啊,不是雨。心中有一盏明灯,人生有会有多少雨季呢?
不妨轻松些吧,你看那雨,从传说落到现在,从霏霏落到澎湃,从屋檐落到了沧海,那一夜的雨声说了什么?是啊,说了些什么呢?一夜的雨声。不管谁人说啥,我们不在乎,我们的诗社是免费交流学习的。下面学习。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格律诗的四个毛病之一“三平脚”和“三仄脚”,按照学习的步骤,我们将先学习律诗。所以今天我们再来复习律诗的基本格式。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律诗的格式
七律

讲了两种常用的格式, 即是所谓的正例格式 。
谁能把这两中格式发出来 ?

没准备好是吧
七律的两常用格式:
(1)平起平收式(即平起首句入韵式)
(2)仄起平收式(即仄起首句入韵式)

另外两个格式 不是说不可以用 。
只是在唐诗中 案例少些而已

很多的概念 很多的诗法 都是后人根据唐人的诗作 研究分析演变而来的
所以说 唐诗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家学诗困惑时 , 要多阅读唐诗
唐诗 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而且是最高级的老师 !
很多人知道了七律的常用格式
就是方才讲的两种 。

但我们大家 对于五律的格式 该怎么看 怎么理解正格 正例
简单的方法

五律的常用格式 就是所谓的正例
其格式正好与七律诗收式相反
五绝亦然
也就是说七律 、七绝 都是平收为正格
五言、五绝都是仄收为正例
前面不过是平仄做起
大家清楚没有我们先来看七律的两常用格式

(1)平起平收式(即平起首句入韵式)
(2)仄起平收式(即仄起首句入韵式)

七绝同上
五律的两常用格式
(1)仄起仄收(仄起首句不入韵)
(2)平起仄收(平起首句不入韵)
五绝同上。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是不是仄起仄收式?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张九龄的五律
是不是仄起仄收式?

仄起仄收式 还有一个好处

是不是很容易 首句上形成对仗
这我们就明白了 五律诗 很多都是起句用了对仗是吧

七律诗 也有很多 起句 就是首句对仗
开阔的诗 望远的诗 对仗容易被作者采用。
起句有许多方法。我们也叫对起
起着一定的渲染和烘托的作用
增加气势氛围

而起句对仗形式 上下句又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是不是
不容易跑题

因为对联 一对二联 一定是关联的事物
否则就是隔情隔景了。

我们再来看看绝句
《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家一定要记住 首句的第二字平仄是做起的字
尾句的平仄 是收

关于律诗的格式 大家是不是清楚了
回头大家反复的练习 背下来这四种格式
粘对交替之法 一定熟悉掌握
首句七律 八句 绝句 四句

首句 就是第一句
有啥难的
第二句 与第三句平仄是一样的 除了尾字

要清楚 2 4 6 8一定是押韵
都是平声

首句 可平可仄
3 、5、7——一定是仄声
有啥不好记的
我们讲了七律的正格,就是常用的格式都是平收
还有两种 是仄收的

五律 仄收式正例 还有两种是平收的
清楚了吧
七律 七绝正例是一样的

五律 五绝 正例是一样的
七律 七绝正例是一样的 平收
五律 五绝 正例是一样的 仄收

所谓的平收仄收 平起仄起 都是针对首句而言的
这样大家理解了吧


 我们讲新的内容 “拗句孤平”。

所谓的“拗句”,
是指五言的“仄起仄收式:(仄 )仄平平仄”的第三字用了仄声;
或者七言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
五言的“仄起仄收式”第三字用了仄声,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仄 )仄仄平仄
七言的“平起仄收式”第五字用了仄声,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平)平(仄 )仄仄平仄这样子读起来有些拗口,所以叫做拗句。

孤平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所以诗人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   很注意避免孤平
那么  什么叫孤平 
关于孤平的说法有三 
 但孤平这个概念是后人定的
 

第一种说法是
  整个句子除了尾字,仅有一平音,为孤平。
平脚   就是韵脚   只有韵脚的句子  才有孤平一说  

仄脚  也有说是白脚的   是不论孤平的  
我们学习  只论平仄  即是平脚   或是仄脚

第二种说法是有两仄音夹一平音的句子,为孤平句子
第三种是,整个句子尾字除外,没有两个平音连接的句子

 大家要记住的   就是第一种定义  
整个句子除了句尾韵字,仅有一平音,为孤平

两仄夹一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两仄夹一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第一种  是定义  
这个是孤平句式   
 

仄仄仄平仄仄平——准确的孤平形式  
平仄仄平仄仄平   两仄夹一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有争议。 
我们学习尽量避免这种格式
正常讲  我们了解第一种就可以了

但既然我们学了,都要了解。

五律的孤平只看“平平仄仄平”这句 
 (1)仄起仄收(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看  “平平仄仄平”这句
在五律格式的第几句上

如果把此句的第一个平改成了仄  会怎么样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这样  是不是就孤平了
 我们五律论孤平
 
即是  五言诗  论孤平  
五言律诗   只有这个句式   会出现孤平  
平平仄仄平
大家能记住吧

如果平仄格式没有变化  哪来的孤平一说  
只有当句子的平仄产生变化的时候  才可能出现孤平  
这节课  我们就把孤平搞明白 
平平仄仄平——变成仄平仄仄平   
犯孤平了咋办
我们就需要补救

 平平仄仄平——变成仄平仄仄平  

补救:变成仄平平仄平

也有叫做拗救的

什么是拗字   

我们把平仄格式中  变化了平仄的那个字  叫做拗字
大家能理解

一字拗  三字救   也叫拗救   
我们定义为   叫做本句自救

拗救  就是为了避免孤平  
平平仄仄平——变成仄平仄仄平   
补救:变成仄平平仄平 
一字拗   三字救

属于本句自救  
为了就是避免孤平句
唐诗五律中孤平句子很少,但不是没有。 
 孤平的概念也是针对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而来的  

也就是我们讲过的

一般第一字的平仄 不是很在意  
七律的孤平,就看“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
若第三个字的平用“仄”了,那么这句就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样就孤平了。
“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了  是不是

去掉韵脚韵字  是剩下一个平声字
“平仄仄平仄仄平”——算不算孤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个也算孤平句式
大家写诗时   尽量避免就是了 

办法跟五律的一样,只要把第五个字的“仄”改为“平”就可以了。
第一种是孤平的定义  
两平夹一仄   属于孤平句式  也要尽量的避免  

因为很多人  对此有争议
平仄仄平仄仄平——也当做孤平对待 
平仄仄平仄仄平——也当做孤平对待

因为一旦我们有机会参加一些比赛或是投稿啥的
评委
给你这个判成出律或是孤平。 
你说冤不冤

因为吧  从师的路是不一样的
仄脚出现三仄尾  可能评委会通过 
而犯了孤平   他一定会给你拿下
因此在你的诗写完以后,要检查的内容之一就是看有没有孤平。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平平仄平仄”这样的特定句式
大家看  是不是违背了交替之法  
 2 4的位置

“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这个句式违反了格律诗“平仄交替”的原则

它是对“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的改变
大家看看,“平平仄平仄”是不是 2、4 的位置都是平了呢?
但是,这个句式,古诗里面用的非常多,已经被认可了。

这是一个特殊句式,咱们要知道
不然你一看到人家诗里有这样的句子,就说人家的诗出律了
这个特殊的句式   我们把它也叫做  惯用式 
 

很多时   他出现在律诗的第七句上  
仄仄平平仄平仄”或“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的句式,都已是习惯用法,我们可以接受。大家记住就行。
这个格式  不算出律
理解成   四种格式外的一种特殊句式  就可以了

例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和第三字都用了仄声,变成了“仄平仄仄平”,你看平声字被孤立了吧?!
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和第五字都用了仄声,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样,句中的平声字都被仄声分割开了,形成了孤立的平声,所以称为“孤平”,
那就要救,怎么救呢?仄平仄仄平:把第三字改作平声字;
原句式:平平(仄)仄平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
救句:仄平平仄平
在第三个字上救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句:(仄)仄仄平仄仄平
救句:(仄)仄仄平平仄平
孤平的孤,不是“单一”的意思,而是“孤立”的意思。
每个律句中,必须至少有一处是两个平声相连,
传统的“孤平”定义是:“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种说法不怎么科学,我们看看五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就是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它不是孤平,而是标准的律句。
还比如七言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用平,第三个字用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你看除韵脚外它有两处平声吧!
但它却是“孤平”。
因此,这个沿用的多年的孤平的定义,并没有说明孤平的问题所在。
还有,你看这句:平平仄仄仄平仄,也是啊。
仄仄仄平仄,都是。
仄仄仄平仄,要改作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存在救不救的问题,看它在联中是什么位置,因为这两个都是律句的一般句式,
奇句用仄,起句任选,知道不?
偶句用平,一韵到底。
孤平是大病,历代诗家都非常重视的。
因此必须避免,如犯了孤平,必须要“救”。
拗句式偶尔用的,但也应该救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这是典型的拗句,没的救的。
是吧?我们刚才说过。
我们记住
拗句通常在仄收句中会犯,
孤平在平收句中犯的。
单个律句是在联中看,失粘式在联间看,知道了吗?
不明白的可以问。
拗句偶尔可用,但也应该救,拗句和孤平“救”后,还算作正格(正体)。
如果没救呢?那就是诗病,也就是生了病的诗句。
有人把“拗句”叫作“小拗”
把变格“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叫作“大拗”。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叫作“大拗”,这也算一家之言吧。
但又有人认为,这种所谓的“大拗”它违反了“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应该算作“出律”,而不应该算是拗句,所以把它归入“变体(变格)”。 


这个句式,古诗里面用的非常多,已经被认可了。

这是一个特殊句式,咱们要知道
不然你一看到人家诗里有这样的句子,就说人家的诗出律了
这个特殊的句式 我们把它也叫做 惯用式

很多时 他出现在律诗的第七句上
仄仄平平仄平仄”或“平仄平平仄平仄”,这样的句式,都已是习惯用法,我们可以接受。大家记住就行。
这个格式 不算出律
理解成 四种格式外的一种特殊句式 就可以了

举例: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大家看看 哪句符合方才讲的特殊句式
平平仄平仄

凉风起天末,
平平仄平仄——是不是这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家看看 哪句符合以上句式
惯用式

欲把西湖比西子

明白就好 是不是大家以后作诗 句式又丰富了许多
古诗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大家下去读诗的时候,注意体会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