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三星堆】戴耳环吃火锅喝小酒‖曾易​

 方志四川 2022-01-29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5期“聚焦三星堆”专刊

戴耳环吃火锅喝小酒

曾 易

   黄金面具和青铜面具一样,多有耳洞。怀念大禹,三星堆人面具都有耳朵穿孔,传统延续到金沙村,“古成都人”确有穿耳洞的习惯。与21世纪的少男少女们一样“潮”……
 《论衡·骨相篇》中说,“禹耳三漏”。
 《帝王世纪》里说,大禹“两耳叁镂,首戴钩钤”。
  “叁镂”,即“三漏”,指大禹耳朵上的3个洞。“钩钤”不是星宿,而是“纶巾”的误记,根据“纶巾”发音写成“勾今”,抄写者又把“勾今”按星宿名改成“钩钤”。
  “首戴钩钤”实是“首戴纶巾”。以前四川人头上戴的头巾。
  “两耳三漏”“首戴纶巾”,夏朝创始人大禹的标志。
  三星堆人,将长发在头顶挽成一个发椎,穿着精美的锦绣长袍,款式特殊,衣服全是左衽。眼睛异于旁人,眼球外突,颇像现代人的“甲亢眼”。
  耳环,整体装饰的一部分。
  三星堆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又明显地具有向外开拓的开放性、对内充分凝聚的向心力。
  三星堆人不仅主食丰富、可口,菜式也是花样繁多,甚至还能吃到火锅。
  也有大量陶制酒具。
  古蜀先人已经开始用大米酿酒,且有了饮酒习惯。
  陶盉,一种温酒器,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三星堆出土大量陶盉,受到二里头文化影响。早期的陶盉形制较修长,足较粗;晚期陶体矮胖,足较红,且有实心足尖。
  三星堆镂空圈足器(云何视觉供图)
  陶盉与平行杯同时摆放,跟现代的酒具套组形式几乎一样。
  酒具种类繁多。一套完整的酒具,大的叫陶盉,相当于酒茶壶,与陶三足炊器一样,都有3条腿,非常稳定,也可以在火上加热;周围的叫平行杯,相当于今天的酒杯。
  造型奇特。“陶三足炊器”,三足鼎立之状,三足之下可生火加温。上部可分内外两层,小口内和袋状足里面中空,可盛水,容水量很大;小口外和大口中间,如同锅状的敞口部位,可盛水涮火锅,造型特别。
 三星堆陶三足炊器(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装食物的器皿。陶器,陶高柄豆,也是常见的套,身材修长,中间细长部分是柄,上面有一个浅坛。还没有桌子类的家具,多席地而坐,这种柄的高度,坐在地上拿食物正合适。
  酒壶、酒、火锅有了,约上三五好友,吃火锅,喝小酒。
  惬意生活。
  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人,好酒之徒。
  忍俊不禁。与四川的老火锅像极了。爱吃火锅是祖传。
  锅底下烧火,上下两部分可以拆卸组合,公认的“居家旅行必备炊具”。
  2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炊烟袅袅升起,养肥的家猪被架在火堆上。
  当美酒从罍、尊中流出,三星堆人的喧闹可能震撼整个成都平原。
  行使礼仪,“礼的要素”。
  酒器常作为礼器,被用来参与各类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典,青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器中,酒具种类繁多,其中,仅瓶形杯数量就达几百件。不同于中原地区盛行的酒器觚、爵、斝,三星堆出土的酒器多以青铜尊、罍为主。
三星堆陶盉(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古蜀酒器的出土,将川酒的历史推前2000年。川蜀平原的酿酒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商代。
  三星堆人已饮酒成风。
  春秋战国年间,蜀人的“醴酒”、巴人的“巴乡清”,名震天下的佳酿。
  “醴酒”味薄香甜,“巴乡清”清醇刚烈。
  蜀人、巴人常常把美酒献给神灵和死去的祖先。
  巫师也需要通过饮酒,达到眩晕的状态,美酒之中浸透魅力和法力。
  中原贵族饮酒一般用青铜器,三星堆古国的王公贵族,喝酒也用青铜器。
  青铜器历来为神灵所独享,唯独在酒器上,古蜀人奢侈、腐化。
  在战场上,古蜀人一有机会,也忘不了捞点酒器回来。
  与商朝人之间战争不断,一些商朝贵族在商王驱使下,孤军深入成都平原,冤枉地送了性命。彭州竹瓦街遗址,曾出土过两件酒器觯,上面刻着“牧正父”“覃父癸”,商朝的两个贵族。觯,与古蜀人交战吃了败仗留下的遗物。古蜀人缴获兵器自己用,缴获酒器也留了下来。遗址中,古蜀人把罍、尊、觯等酒器与戈、矛、钺等兵器放在一起。
  兵器在战场上不可缺少,酒是生活中不可缺少。
  夏、商两朝,一个狂饮无节制的年代,在成都平原有遥远的呼应。
  古蜀国贵族、神职人员爱好饮酒,一般老百姓也乐意来上几杯。
  在三星堆古国,青铜酒器并不多,只有上等贵族或虚无的神灵才有资格享用;到金沙古国,酒器换成陶器,举国无大小,皆以陶器畅饮。
  三星堆人或一味品酒,或配一二小菜,而又以第二种居多。
  与酒器相伴出土的常常是品种众多的饮食器,诸如碗、碟、盘、豆、罐之类的陶器应有尽有。一个灰坑,似乎就是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储藏柜:最中间,一只盉,四周摆放着21件平底盘、豆、罐等食器。这样的储藏柜在考古发掘中并不多,只有贵族或殷实之家才铺张得起。
  世界上不少民族,都选择在祭祀仪式中,通过狂饮,达到高潮。
  北美帕帕戈人,用仙人掌酿酒,每当酿酒季节到来,部落必定举行一系列庆典,所有人喝得酩酊大醉,巫师在半醉半醒中举行祈雨仪式;印度康代人用棕榈树酿酒,每当棕榈树开花,全部落除饮酒之外什么也不干,一个无节制的狂欢节日;热带一些原始部落,往往将棕榈树砍倒,斜支在大火中烤炙,直到有液体从中流出,巫师大醉后作法,部落则全体狂欢。
  世界上最早的一件“燕尾服”。
  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典型的三星堆人面部特征;头戴高冠,冠上刻有莲花状兽面纹和回字纹;身穿窄袖与半臂式三层衣服,最里面的长衣下摆类似于西方的燕尾服。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以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
  制作精美,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龙袍”。
  衣服面料,丝绸。衣服上的花纹,采取刺绣手法缝制。
  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提取的青铜兽面。

三星堆青铜兽面(云何视觉供图)
  宽25厘米、高12厘米,整体扁平,胎体薄;有类似人的五官,头部有犄角,嘴角露出獠牙。三星堆文化典型的青铜器类,曾在2号祭祀坑层出土过多件,用途尚不能确定,祭祀中使用的道具?
  青铜尊盛的不是酒,竟是三星堆人的存钱罐。
  蜀王的屏风。
  底座的铜人像作扭头状,一左一右,呈对称姿势,双手合力夹扶着屏风。头顶的柱状物有凹槽,凹槽直抵胸下,也都是为了固定屏风。底座的铜人蹲姿,膝盖没有落地,半蹲半跪。
  屏风主体当为木料绣织绣品。
  现已取出的一件为右扭头,还有一件是左扭头。
  可一比南越王墓出土的屏风铜底座构件,神兽的前面也有明确的凹槽。
  有了屏风,真切看到古蜀国人的精致生活。
  不论陈设在宫殿,还是神庙,都是极好的设计。
 “开心大笑脸”。
   出土的古玉中,有件玉器,外形特殊且风趣。
  玉器整体呈“心”形,下方较为圆润光滑,上方由两座云头自然形成“眼睛”。既无眉毛,也无鼻子,下方只有一张咧开的大嘴,整体面部表情为“开心大笑”。
  开凿玉石,十分艰苦,用途多为祭祀与实用,造型多以严肃庄重为主。“开心大笑脸”,看到滑稽、搞笑,与玉器的庄重风格大相径庭。究竟为何?古蜀国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较为满意,甚至连雕凿玉器的玉石匠人,也没有忧愁与烦恼。
  “开心大笑脸”滑稽、风趣外形,古蜀国人真实的心理写照。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
 中华文明早期互融发展的一个高潮。

(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5期“聚焦三星堆”专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