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拙劣骗术为何能将“公家”骗个团团转,1985年邳县冯卫诈骗案始末

 旷达致远 2022-01-29

参考资料:群众出版社,公安部五局编《刑事侦查案例选编7》

1985年8月16日,一个叫冯卫的年轻人手持邳县人事局开出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分配介绍信来到邳县人民法院(今邳州市人民法院)报到,成为法院的一名法医。在随后的20天里,他办好了工作证、公费医疗证,还为两起民事案件出具了法医鉴定书,顺带还报销了近200元的差旅费。但是,他在工作中暴露出和应届法医专业毕业生不相称的拙劣水平,在其他法医同事的眼里,这个年轻人虽然懂得部分医学知识,但是对很多在学校必学的法医专业术语一问三不知,因此暗中将这一情况上报到县法院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在对冯卫的档案进行研究后认为里面有诸多矛盾和可疑之处,因此于9月6日将情况反映给邳县公安局(今邳州市公安局),邳县公安局立即组织专案组秘密入驻法院和人事局对冯卫的来路进行秘密调查。为了调查能顺利进行,邳县县委县政府指示相关部门务必全力配合邳县公安局的工作,不许为部门小团体的利益藏私隐瞒,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文章图片1

老照片,邳县县委县政府

这一查不要紧,这个年轻的“法医”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新疆医学院法医系五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国家正式干部、行政二十二级。而仅仅只是个卫生员,没错!仅仅只是个小卫生员。难怪看起来懂得不少医学知识,但对法医一窍不通。

随即邳县公安局立即控制了冯卫,但冯卫面对询问依然镇定自若拒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因为他的应届毕业生的介绍信是真的,在邳县人事局办理的入编手续也都是合规的,在邳县法院办理的入职手续也是合规的。以县公安局目前掌握的证据,只能说他技艺不精,最多回炉重修,断然不到违法乱纪、喜提一副“银手镯”的地步。

文章图片2

一组80年代邳县法院工作人员的群像

为了让此人心服口服,邳县公安局根据冯卫的档案材料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外调核实:

根据户籍,邳县警方查到时年24岁的冯卫原名冯仰席,原籍邳县港上乡,1981年应征入伍进入解放军驻新疆某部二营当卫生员。随即,邳县警方派人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某部驻地进行外调,部队方面证实冯卫确实在1981年至1983年底在该部二营当卫生员,但是此人已经在1983年11月因用旧车票虚报路费而被部队处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勒令在83年底提前退役处理了。

被问及原因时部队表示:冯卫为人机灵圆滑,能说会道,但是自私自利,私心太重。为了达到退伍后留在新疆伊犁工作的目的,他无视部队纪律,于1983年2月开始与在营区施工队上的1名做饭的女青年栾某搞起了对象,被营长和指导员发现后给予口头警告处分,但冯卫仍不悔改,利用1983年年底的探亲假的机会不回老家,而是带着栾某奔波于伊犁至尼勒克之间,积极为自己留在伊犁工作四处打点关系。

文章图片3

老照片 正在给群众看病的部队卫生员,本案的罪犯冯卫在部队时就是卫生员

在他假满归队后,冯卫用栾某给他的去山东黄县的旧车票报销路费,被指导员查出车票时间和探亲假时间足足差了三个月。这是严重的欺骗上级的行为,所以部队方面将冯卫关了一周禁闭后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并作提前退役处理,禁闭期满后部队派专人将冯卫送回原籍。

但不久派去送冯卫回原籍的专人跑回来报告说:当车行至精河县时,冯卫趁着他买饭的机会爬上一辆前往尼勒克县城的货车扬长而去。因为部队和地方不成一体,因此既然冯卫已经不是部队的人,他的去向部队方面也没有多管,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了。

离开某部后,外调的邳县公安局侦查员第二站来到尼勒克县城进行调查,在尼勒克县公安局的配合下查到已经退休的尼勒克县县委秘书巩某曾经将冯卫以“拜老乡、认干亲”的方式介绍给县气象站站长周某、县组织部部长高某和县民政局干部X某。然后又经这三人的帮助下,冯卫被分配到县种蜂场学校做(临时工的)会计。三个月后,冯卫又用一份伪造的部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在组织部长高某处骗开了一份预备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在种蜂场过上了组织生活并顺利的缴了两个月的党费。结果在1984年9月冯卫与该校的教师刘某发生了矛盾并爆发口角,知道冯卫底系的刘某在盛怒下将冯卫真正的老底全部抖落了出去,导致冯卫无法在种蜂场继续立足,灰溜溜地收拾东西逃之夭夭,种蜂场也就坡下驴将冯卫开除。

文章图片4

80年代尼勒克县城一角

文章图片5

70~80年代的尼勒克县种蜂场

冯卫并没有跑远,而是跑回了尼勒克县城,很快通过能说会道在县城的来自内陆的汉族干部中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总共又认了两个“干妈”、一个“干爹”,另有不计其数的“叔叔”、“阿姨”、“大哥”和“大姐”)。吹嘘自己的父亲是原县委书记,自己已经调到县城工作并以此堂而皇之的住进了想把自己爱人调到县城工作的尼勒克县人民法院的法警陈某家中,随后通过陈某认识了尼勒克县审计局女会计——徐州人于某,于是就殷勤地靠上去一口一个“于大姐”的攀上了老乡,趁机提出自己的本行是医生(这是他能想到的可以想到的和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最接近的身份),想调到法院工作,想请“于大姐”帮他开一份进修学习的手续。于某对这个嘴巴抹了蜜的同乡“小阿弟”印象很好,很快就去县商业局卫生所为他开了一份“本所医生冯卫去伊犁州反修(反对修正主义)医院(今伊犁州友谊医院)进修”的介绍信。

文章图片6

伊犁州反修医院老照片

冯卫持着这份介绍信在1984年年底来到伊犁州反修医院报到,结果因为反修医院因为冯卫手续不全兼名额已满为由拒绝接收。冯卫没有气馁,又通过自己的嘴甜成功地留在了伊犁毛纺厂医院化验室进修。上班第一天就四处说自己是老革命的后代,(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里的某领导是自己的老爸一手提拔起来的,老爸离休后全家人都迁回了内陆,只把自己孤身一人留在了这里,原因是他不肯服从父母给自己的包办婚姻。这个谎言在毛纺厂医院里得到了不少同事甚至院领导的同情,他趁机提出想在进修结束后留在本院工作,很快获得了批准,并以伊犁毛纺厂的名义为他向尼勒克县商业局发了商调函。

工作问题解决了,顺带还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伊犁牛奶厂当广播员的李某,两人很快确立的恋爱关系,一时间冯卫春风得意。但他并不满足,还想更上一层楼。

很快,冯卫了解到纺纱厂里有一个档车女工杨某某一直想调入厂医院当护士,这原本和他无关,但杨某某的父亲杨某是尼勒克县政府招待所的干部,还有个在县委给县领导开小车的未婚夫马某。这两个职位虽然不大,但架不住认识的人多、路子广,搭上这条线肯定对自己的将来有好处。

文章图片7

老照片,伊犁毛纺厂纺织女工(似乎还是少数民族姑娘)

1985年春节放假期间,冯卫以拜年的名义重返尼勒克县,通过之前留下的关系找到了杨某,谎称他是杨某女儿杨某某的朋友,在厂医院当医生,正准备动用关系将杨某某调入厂医院,回报是想通过杨某的关系帮忙弄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对此杨某十分欢喜并应承下来,之后便以尼勒克县政府招待所的名义两次向冯卫祖籍所在的邳县人武部发函索要冯卫的档案(冯卫入伍参军后,档案就存在邳县人武部)。同时,冯卫又找到杨某某的未婚夫马某,一篮子的鸡蛋就已经让马某和他的父亲对他感激不已,答应帮冯卫打听有关干部调动、大学分配等手续办理的细节。

做完这一切后,冯卫又通过女友李某搞到了钢板、腊纸和油墨,刻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行政关系介绍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院报到关系介绍信”、“业务干部技术鉴定表”等表格,并私印了数十张(用木条蘸着油墨刮印)。随后他又通过毛纺厂医院李某某以厂医院的名义在毛纺厂印刷厂和伊犁印刷厂半偷半借地搞到了一些汉字和维吾尔文字的铅字,用肥皂私刻伪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院”等部门的公章,自己填写了新疆医学院法医系五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国家正式干部、行政二十二级的介绍信、鉴定表等,给自己重新伪造了一套身份。

文章图片8

新疆医学院老校门,冯卫给自己伪造的新身份就是该校应届毕业生

1985年6月27日,冯卫在尼勒克县以新疆医学院和新疆人事厅的名义向徐州市人事局发了商调函;7月初,冯卫又在乌鲁木齐再度以上述两个单位的名义向徐州市人事局发了商调函。7月23日,冯卫手持伪造的“新疆医学院”和“新疆人事厅”的“报到关系介绍信”来到徐州市人事局“落实工作分配”,当人事局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要他出示毕业证时,根本拿不出毕业证的冯卫以放在行李托运还未送到为由搪塞过去,还在工作分配问题上和人事局工作人员讨价还价,非要到待遇最好的市法院当法医,工作人员还算坚持原则,说要等档案到了后再决定如何分配,此行未果。

7月25日,冯卫手持伪造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医院”的公函在邳县人武部骗走了自己的档案后匆忙赶回到徐州,在借住的朝阳旅社的房间内将密封的档案袋撕开,将里面不利于自己的处分记录等材料抽出销毁,然后涂改了入团和入伍的年月,再塞入了伪造的履历和鉴定。然后到某商店抠了一块印油,用其和二两五装的白酒瓶底伪造了密封章将档案重新封好。7月26日一早他将档案送到邮局寄出。

7月27日一早,冯卫拿着邮局的寄出证明单据再度来到徐州市人事局,当班的青年女工作人员只看了一眼邮局的寄出单据,没有核实是哪个邮局寄出,外加在冯卫的一通甜言蜜语的忽悠下,在没有收到冯卫档案的情况加就违规给他开出了一张高校学生分配介绍信。7月28日,冯卫拿着这张介绍信来到邳县人事局,被顺利的分配到了邳县法院担任法医并获得了20天的探亲假后返回老家大肆显摆了一通后于8月16日正式到邳县法院报到上班。

至此,冯卫构筑的骗局在邳县公安局一个多月的调查下彻底大白于世。冯卫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被邳县检察院批准逮捕。在这个过程中违规给冯卫行方便的公职人员也分别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审讯时,冯卫表现出了让审讯他的预审员极为惊讶的无知,“我认为这样做不是犯罪啊,我一不偷盗,二不杀人放火,没有触犯刑法。如果在这里(徐州)行不通,我准备再回新疆去。”“我只想找个好工作,不愿意回家种地。

根本就是个法盲!

另外,在调查过程中,邳县公安局发现冯卫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手段甚至十分拙劣,然而却能屡屡得手,被骗的不乏一些干部甚至地方行政机关。冯卫的一番自述似乎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我一开始只是冒险试试,竟没想到会这样顺利,人家图了我的小利,得到了同情和帮助,加上现在到处缺人才,文凭热,有空可钻,我便越干越胆大了。

冯卫的判决不详,欢迎知情的小伙伴补充。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情节严重的量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情节严重的量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