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推杯换盏在所难免 但是 如果你恰好正在吃药 喝酒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下面这些药 千万不要和酒搭配 为什么头孢配酒,可能会让人一吃就走呢?主要原因是因为头孢和酒精,在人体内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指某一段时间内人体同时吸收乙醇和药物后,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 罪魁祸首就是乙醛! 一般来说,酒精代谢的过程主要是乙醇 → 乙醛 → 乙酸 → 二氧化碳和水。 头孢药物在酒精进行代谢过程中,会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从而使乙醛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掉,导致体内集聚过多乙醛,造成乙醛中毒,从而引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一些不良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一般在喝酒后15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就会发生。 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轻则呕吐、恶心、出汗、头晕、心悸等,重则可能会引发心梗、精神错乱、呼吸抑制、过敏性休克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头孢类药物最好不要和酒同服。 特别提醒 在饮酒后3天内不宜应用头孢类药物。用药7天内不宜饮酒,同时禁用含有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例如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使用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以及使用酒精处理皮肤。 如呋喃唑酮、甲硝唑等的其他抗生素,一旦和酒精同服,也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过量饮酒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 酒精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酒后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 而这些低血糖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以至于导致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期间,乙醇作为药酶诱导剂而发挥作用,能促进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从而减弱其降血糖作用。 此外,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中毒。 像感冒灵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物,以及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等)的常用药,与酒精同服对肝脏的损伤很大,很容易增加肝衰竭等的几率。 吩噻嗪类药如氯丙嗪、异丙嗪等可使乙醇分解代谢延缓,酒后服用可加重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颜面潮红等中毒症状,甚至低血压和中枢抑制,导致嗜睡加重,反应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分散,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阿司匹林、芬必得、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制剂如感冒通、白加黑、氨酚黄那敏等,酒后服用,会加大肾小管损伤的风险。 解热镇痛药和乙醇损伤胃肠黏膜,服用后如果大量饮酒,甚至会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去氯羟嗪、赛庚啶等,这些药与酒同服其后果同镇静催眠药相似。 乙醇可影响某些抗癫痫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疗效。 另外,饮酒本身也可能造成癫痫发作。因此,癫痫病人不适合饮酒。 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服用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剧降甚至休克。 ![]() 严格意义上讲 只要是吃了药,就应该避免饮酒 在停药后的7天内也不宜喝酒 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看完以上内容 你是不是成功get到了一项春节挡酒技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