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代磬中之王,​虎纹石磬

 馱夫 2022-01-29

虎纹石磬,195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石磬正面刻有雄健威猛的虎纹,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

据测定,该磬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轻轻敲击,即可发出悠扬清越的音响。

《诗经·商颂》中描述殷人祭祀乐舞:'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可知磬在当时是一种主要乐器。

虎纹石磬磨工细腻、纹饰清晰、音色纯美,是殷商时期的先民,用灵璧石所创造出来的石磬杰作。中国古代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虎纹石磬,而虎纹石磬作为中国古代“金石之音”的见证,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商代 虎纹石磬


虎纹石磬呈片状,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仅为2.5厘米。薄薄的石片表面雕刻有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怒目圆睁,虎尾上扬,虎口大张,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躯呈匍匐伏,做出猛虎扑食的架势。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即可怕又可敬的动物。老虎在饥饿时会伤人畜,但是它那神气活现、威猛无比、充满王者霸气的模样,又让人不由得生出敬意。关于在商代虎的象征意义有着不少假设:有人认为虎纹用于巫术,用来沟通天地与人神;也有人认为虎纹是赣鄱地区古老氏族“虎方”的图腾,能够趋吉避邪。

这件体型硕大的虎纹石磬,195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现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