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中的“周”和“易”各指什么?

 学齐宜荷 2022-01-29

这个问题,涉及到易学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即什么是周易?

一、推演周易平面宇宙模型

1.推演八卦图

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一个圆,如图1。

图1

在图1的圆形画上水平直径,成象如图2。

图2

图2的上半圆表象天,下半圆表象地,故上述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为伏羲一画开天地。

在图2画上中垂线,成象如图3。

图3

再把图3的四个分块平分,成象如图4。

图4

2.配置八卦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是八卦配置的依据,不详论。

根据其表述的先后顺序,先配置乾坤(天地)两卦,再配置艮兑(山泽)两卦,然后配置震巽(雷风)两卦,最后配置坎离(水火)两卦。

配置时必须符合古代的礼法秩序,其顺序是: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据此,要按照对称性的要求来排演卦位。

在图4的左侧两个三角形内填上乾坤两卦,阳卦在上,阴卦在下(以下同),故乾在上,坤在下,成象如图5。

图5

在图5右侧两个三角形填上艮兑两卦,成象如图6。

图6

在图6中靠近乾坤两卦的两个三角形填上震巽两卦,成象如图7。

图7

在图7的空位上填上坎离两卦,成象如图8。

图8

坎(水)离(火)二卦配置出来之后,二者不处于对宫,称为水火不相射。

3.配置象数

《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是象数配置依据。

(1)配置象数5。

“天数五,地数五”,意思是说,5数既是天数,也是地数。故在图8的中线两端各写上一个5,成象如图9。

图9






(2)配置其他象数。

孔子曰:“阳卦奇,阴卦偶。”故1、3、7、9配阳卦,2、4、6、8配阴卦。剩下10数,贴近9数配置。按顺配和逆配,则有两个方案,如图10、图11。

图10

图11

上述两个方案,哪个是最终方案?“乾元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乾卦不能用首数),故图10是选用方案。

上述推演,反映了宇宙从混沌(图1圆形)生成阴阳(图2),阴阳生四象(图3的四个分块),四象生八卦(图8)的过程,即宇宙从虚无状态生成万物的过程。

此方案即本人在回答悟空提问“太极”问题时提到的太极简图,再把数按照“级数”扩展至无穷大,成象为太极全图(太极数扩展图),如图12。

图12

由图12可知,以5-5线为对称线,其两侧对称位置上,每级数都五对数,把对称位上每两个数分别相加,其和均相等,故称为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例如,第一级数:

3+7=10,

1+9=I0,

0+10=10,

6+4=10,

8+2=10。

中线之数两个5数相加也得10。

古人在推演上述图式时,归纳出混沌,阴阳,道等一系列概念,不详述。

图10和图12用来诠释太极原理,请参看本人(太愚1)对这个概念的论述。

二、推演周易模型

根据《说卦传》第五章,排出第二个卦图,如图13。

图13


《系辞》:“祟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这一段话交待了古人是如何建立周易模型的。

1.崇效天,卑法地

“崇效天,卑法地”的意思是说,用一个卦图居于上位以表象天,用一个卦图居于下位以表象地。

用哪一个表象天,哪一个表象地?《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前面推演出来的图10,其0-10线以上谓之阳(阳卦,阳数),以下谓之阴(阴卦,阴数),也就是说,它的作用是用来解释阴阳,故把它用为天的模型。自然,第二个卦图(图13)就是地的模型。据此,得到图14。

图14

上图有一中轴把天盘与地盘隔开,不利于演绎,古人便把中轴缩短,使天盘地盘叠合,如图15。

图15

上图中带括号的是地盘八卦,不带括号的是天盘八卦。

旧时没有透明材料,天盘把地盘覆盖之后,就看不到地盘八卦了,也就不能演绎了,于是,古人把地盘扩大,得到图16。

把天盘与地盘重叠,即《系辞》所说“八卦相错”(错,金涂也。即层叠关系)。

旧时没有文字,以卦代字,则成象为图17。

图17

图中天盘八卦加卦名是为了使天盘八卦和地盘八卦区分开来。

图17中天盘八个卦叠在地盘各八个卦上,也是八卦相错。

2.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所谓天地设位,是指把表象天和表象地的两个卦图重叠,并把地盘扩大。

所谓易行乎其中矣,是指把上述图17制成模型,它的天盘可以行。天盘是圆形的,行就是旋转。

《系辞》:“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极深,即把模型中轴之下的底部挖深。挖深之后,安装上轴承,叫做幾。研,推着石磨转动。研幾,即天盘绕中轴旋转。

所以,上述模型的天盘是可以旋转的。

3.配置纪时要素

古代是以干支和二十八宿结合实现纪时,配置结果如图18(不展开论述)。

图18









三、周易的概念

图18是一个模型图,这个模型有天,有地,有人,有日月星辰,所以它是一个宇宙模型,古人称为周易。

把“周易”二字倒读,是“宇宙”的谐音,由于它只是一个模型,故用宇宙的谐音称为周易。

《尸子》:“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日宙。”周易模型能表象四方上下,即空间;天盘旋转可以实现纪时,这就是往古来今。

《系辞》:“周流六虚。”这是说天盘旋转,天盘之卦出现在地盘的六个卦位上,以归藏原理得到重卦的初爻至上爻的六个爻象,并演绎出重卦的六个爻(不详论)。又曰:“知周乎万物。”即天盘旋转,通过归藏演绎可对万事万物作出解析。所以,周,是指以天盘周流不息地旋转模拟天体运行。天盘旋转实现纪时,所以,周是指时间。

易,是天盘之名(“易行乎其中矣”)。何以为易?天盘八卦用很简易的方法,使人明白很多很复杂的道理(诸如混沌,道,阴阳,尊卑等),容易是也。

既然易表象天,天即空间,故易者,空间也。

参见拙著《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第一章、第二章。

《周易》成书的时候,是有八卦图的,因为那时人们肯定是把卦图绘于丝帛,用来解释道、阴阳、太极等一系列概念,同时,又用一个木制的周易模型演绎来解释一切。

但是,为什么《周易》的书中没附有图呢?道理很简单,那时的书是用竹简串成的,它不能绘图。

周易模型估计在秦末至汉初时期失传。理由:

第一,这个模型的天盘旋转,会产生“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理念,与秦始皇万代千秋的目标相矛盾。所以,可能是秦始皇下令终结周易模型的流传。

第二,在过去的时代,周易模型作为宝贝与王权一起传递,但秦汉政权的交接,改变了过去那种有序的传递方式,就像击鼓传花那样,传着传着就停了下来,传不下去了。加上汉朝开国之君不重视文化,所以,周易官传渠道断绝了。虽然民间可能有传,但彼时周易模型的主要功能(造字,抽象概念等)已挖掘殆尽,再加上搞文字演绎不能赖以谋生,最后连民间这一条线也断了。

最早出现周易之图的书是哪一本?当然是今人太愚先生的《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一书啦(团结出版社出版)!因为,自秦末汉初周易模型失传之后,除了太愚之外,从来就没有谁搞懂什么是周易!错误的周易之图(或说不完整的周易之图)最早见诸于书籍,应当是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诸君若发现有更早的,请告诉我)。这是邵雍的一个功劳,但他的先天八卦图鱼目混珠,误导世人长达千年,其功抵消得差不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