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更受欢迎的人?学会这15个幽默工具,秒变幽默达人

 iirii 2022-01-30

你也有过不少“社死”的经历吧。

新入职一家公司时的自我介绍,报完姓名、籍贯、岗位后就尴尬地搓手,再多一句话也没有;聚会时大家都兴高采烈,你坐在一旁一句话也插不上,不然就是一句话把天聊死;又或者是,话太多,嘴太毒,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得罪了人……

都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要想解决这些尴尬和难题,幽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你轻松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小困扰。

可是,有的人会说:“我不会幽默怎么办?”

幸运的是,幽默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的一种能力

《幽默感》这本书就能帮到你。作者李新是“得到”App幽默感课程主理人、中央电视台节目指导,她在这本书中通过9个维度为我们拆解了幽默的内涵,传授幽默的技巧,更贴心地奉上15个拿来即用的幽默工具

文章图片1

幽默不仅仅是让人发笑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幽默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是如此。不过大体上,大家认为幽默是能让人开心的,能让人哈哈大笑的。

事实上,这只是幽默的表层能力,其更深层次的能力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含蓄的,且让人回味深长的。也可以说,高阶段位的幽默是有态度、有影响力的幽默。

作者李新认为的幽默,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痛苦和真相。她认为幽默包含了三种元素:

文章图片2

△有趣的视角,就是你要站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它会和正常的视角有偏差,但正是这个偏差,才会造成新奇感、意外感和幽默感;

△痛苦:把生活中失败的、痛苦的、糟糕的事情,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给人启迪;

△真相:你观察到的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和学习到的世间的道理,比如江小白的文案,虽然很扎心,却觉得这才是生活。

由此可见,幽默不仅仅是让人发笑,更重要的是让人了解你的想法,从而赢得听众。

那么,幽默又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好笑呢?会让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幽默感》一书提到了幽默之所以让人发笑的四个机理: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熟悉感

文章图片3

△意外感,当你的大脑突然辨识出一个错得离谱的东西,就会产生错愕,继而让人发笑。就如康德所言:“在一切大笑里,肯定有荒谬而勃理的东西。”

这就是因为笑话中的逻辑和我们惯常认知的逻辑相悖,当矛盾、错乱出现,就产生了笑料。

△优越感。当你看到别人尴尬或被羞辱时,相较之下,是不是会产生一种优越感?比如,朋友早上化了个美美的妆,结果因为没带伞,妆都花了,你可能就会忍不住想笑。

通常,有两种模式会让人产生优越感:一种是“我吃亏,对方占便宜”,另一种是“对方吃亏,我占便宜”。

△宣泄感。哲学家斯宾塞说过:“笑是对压抑神经的释放”。我们或多或少有有过这种经历,在大笑中,情感得到了宣泄,神经变得放松了,精神就好了,而这就是幽默所产生的效果。

△熟悉感,是指可以从对方讲的话中找到共鸣,因为这可能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的,而对方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所以这类笑话被称为“观察式笑话”。

傅首尔在《奇葩说》中讲的一些段子,经常提到她和老公、儿子的生活日常,其中,既有出人意料,又有我们所熟悉的,所以常常给我们带来轻松愉悦、释放压力的感觉。

搞笑有套路,段子有公式

傅首尔说:“谣言止于智者,止于不了智障。”

你是否曾羡慕过傅首尔能讲得一手好段子,可是轮到自己开口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其实,段子是幽默最基础的表现形式。它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说出一个道理或揭示一个真相,制造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而让人发笑、引人深思。

就如搞笑有套路,段子也是有公式可以学习的。

《幽默感》一书中写道:“段子的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

文章图片4

如何理解呢?铺垫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即营造所谓的意外感效果。

脱口秀演员黄西说:“人应该早睡早起,利用早晨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睡个回笼觉。”

在这个段子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是铺垫。按照我们的认知,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读书、学习、锻炼等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睡个回笼觉”,就让人觉得很不靠谱。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抖完包袱后,习惯性地去解释,其结果只能是让幽默的段子失去了味道,变得索然无味。

要想写好段子,除了学好段子的基本公式外,还需要训练自己的误导思维,即后面的包袱不顺着大家的预期来讲就好。

李新提供了一个方法,叫“答非所问”——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违背对方的预期。比如:“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正经工作”。

只要你不好好说话,完全跳出了别人的逻辑,就能产生一种意外感,继而哈哈大笑。

15个拿来即用的幽默工具

幽默有道也有术,这个术就是段子技巧。李新在《幽默感》一书中分享了15个拿来即用的幽默工具,简单易学,非常容易掌握。

1.答非所问,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岔。当别人提出一个问题时,你可以用一个与答案无关的回答作为回应,可以营造出一种简单但荒诞有趣的对话环境。比如:记者:“大爷,大娘给您做了一桌子菜,您感动吗?”大爷:“我不敢动啊,每次都是她先动我才敢动。”

2.避重就轻,顾名思义,不顺着对方的话讲,故意曲解前一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把重点放到与人们日常理解不一样的词语上,怎么歪怎么来,让人们听到后产生意外感,从而具有幽默的效果。比如:冬天大雁为什么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走过去太远了。

3.重新定义,是指把人们习惯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固定定义,用另外一套逻辑重新解释出来。比如,你可以这样介绍你的朋友:“这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好像是刚刚发了双薪。”

4.先躺枪再甩锅,前面你可以正经地批评一件事,义正词严。然后在结尾的地方一拐弯,把锅甩给一个毫无防备的人。

5.声东击西: 前面说一件事,后面说另一件事。比如:这个葱爆羊肉看起来真好吃,这个红烧鱼也不错,这个小鸡炖蘑菇挺诱人,我们点一个水晶肘子吧。

6.谐音梗,这是王建国在脱口秀中最爱用的一个套路,故意制造误会,继而产生出幽默的效果。

7.用暗示留白。有些笑点不需要直接表述出来,可以利用暗示,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比如:有个朋友开玩笑说:“我最讨厌比我还帅的人。”另一位补刀问他:“那我们这群人不都是你讨厌的对象?”

8.三段式。在段子中有一组东西,我们暂且称它们为A、B、C,其中A和B属于同一类,这样可以让观众形成一个预期,然后你给一个不同类的C,观众就会因为意外而发笑。比如:空姐在头等舱分发饮料。她问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乘客:“您是要咖啡、茶,还是我?”

9.头韵和尾韵,指的是在铺垫中找一个词,在包袱中使用与这个词当中的一个字相同的一个词。比如: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10.词语叠用,即在一句话里,高密度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总是会让人听得晕头转向,进而被这种絮絮叨叨的描述和自己产生的困扰逗笑。

11.化用典故,就是把一个常规的俗语变“歪”,让典故带上幽默色彩。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你这个发票有点问题。

12.词语拆分。有一次,美国舞蹈家邓肯和爱因斯坦碰面了。邓肯对爱因斯坦说:“如果我们结合会生一个最棒的孩子,我的身材,你的大脑。”爱因斯坦幽默地回答说:“未必吧,万一反过来怎么办?”词语拆分赋予了词语新的解释和含义,将原本最美好的组合变为最不合理的组合,从而产生矛盾,制造出笑点。

13.故意口误。比如:我叫陈本东,我是从事人工智障,啊不,人工智能行业的。通过这种故意口误的方式,能衬托出其他人的优越感,从而形成笑点。

14.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比如:老婆问老公:如果有人拿1000万来买我,你卖不卖?老公:不卖啊!老婆非常开心地问:为什么?老公:昧良心的钱我不挣。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两种方法前,需要判断对方能不能开得起玩笑。

15.亦正亦邪,即段子混合了褒贬两种语义,让人因捉摸不透而产生笑。比如:我们商学院的一个班在毕业典礼时,评了一个比较搞笑的奖叫“你最想与之共度春宵的男生”。结果是班长拿到了奖。颁奖时,点评语是:“班长拿到了这个奖,充分说明男人的魅力真的不是看脸。”那么,到底是该赞美班长有魅力呢,还是该吐槽班长长得丑呢,所以就产生了笑点,让人哈哈大笑。

写在最后

当你看李新的《幽默感》前,领导夸你:“今天打扮得挺美啊!”你可能只会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回答。

可是当你看了《幽默感》后,你可能会俏皮地回一嘴:“怎么,只允许你每天那么帅气啊。”这样的回答,不仅展现了你优秀的表达能力,还提升了个人魅力。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幽默技巧,足以让你应对各种社交、沟通难题。

@驴小驴树洞 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学以致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