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文物云集:台北故宫10大跨年展

 天宇楼33 2022-01-30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公布十大跨年展览,其中多书画臻品,展出包括宋

代徽宗、高宗、苏轼世作,明代董其昌书法及蓝瑛的巨幅画,同时还展出传

世极少的宋代林逋书法作品及典藏善本古籍等。十大展览中还有关于清代历史

文书珍品和博物院的洛可可珍藏。此外,关于十五世纪伊斯兰印象以及当下流

行的新媒体艺术展也在此次展览序列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01

无声诗——南宋的小品绘画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31日~2022年03月27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210,212)

文学与绘画虽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南宋时期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却

有为数不少蕴含“诗情画意”。这些小尺寸的画作描绘细致,富含诗意,展览以

“小品绘画”泛称。诗画创作源自北宋苏轼(1037-1101)等人认为画是“无声

诗”,诗是“无形画”或是“有声画”带动的艺术风潮,加上北宋末徽宗(1082-11

35)积极倡导以诗题入画,更引导宫廷画家对于“诗画合一”理想的实践。

图片

宋 无款 蓬窗睡起

台北故宫本次展览共展出33件宋代藏品,其中既不乏宋代皇室精品,例如赵

佶的瘦金体杰作《怪石诗》、赵令穰的小景经典《橙黄橘绿册》;亦包含多件

南宋宫廷画师国宝级杰作,如宋人《溪山暮雪图》、马远《晓雪山行》、马

麟《暗香疏影》等等,堪称一场古代绘画界的开年盛宴。展览分为“帝王题诗”

“潇洒虚旷的小景”“山水清音”“宫苑与诗意”“赏花乐事”等五个单元。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

第一单元

帝王题诗

以宋代皇室书法创作为主。两宋皇室大多重视艺术修养,从小培养诗词、文赋

、法书才能,对诗画创作参与积极。其中以宋徽宗赵佶最为出众,成立“宣和

画院”、自创“瘦金体”,成就一番艺术伟业。在他之后的高宗赵构,即便偏安临

安,百废待兴之际亦不忘网罗名士,发扬书画。本单元即以两位帝王的书法小

品为看点。

宋徽宗《怪石诗》

宋徽宗赵佶以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名留书史,书风瘦硬挺拔、潇洒率性。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传世名作《秾芳诗帖》。相比而言本幅《怪石诗》作为小品

,体例较小,意趣更浓,可谓徽宗法书精心之作。

图片

释文:殊状难名各蔽亏。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兽身将动。常恐长蛟势欲飞

□裂几层苍桧(氵齿)。凝岚四接老松围。名封三品非无美。饮羽曾令壮奋

威。

图片

图片

宋高宗《书七言律诗》

宋高宗赵构书法造诣亦称不凡,他早年力学黄庭坚,后改习王羲之、王献之,

崇尚意趣的同时尤能重视法度。本幅以楷书写杜甫《即事》,中锋圆笔,转折

饱满,勾挑劲锐,行气不疾不徐,结体匀整端庄。

图片

释文:暮春三月巫峡长。晶晶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迴去。燕子(口衔)泥湿不妨。飞阁捲帘图画裡。虚无只少对潇

湘。赐亿年。

图片

图片

宋人《蓬窗睡起》

本幅小品作者不明,因画面右侧题有高宗《渔父词》,因此前人定为《宋高宗

篷窗睡起》。实则书法为宋高宗继子孝宗所书。画中描绘一副岸际小景,风吹

杨柳、波涛微荡,渔舟中白衣渔父似乎刚刚从梦中醒来,面对缥缈无尽的水平

伸展双臂,画意悠游惬意。

图片

释文:谁云渔父是愚公。一叶为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蓬窗日正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人《诗帖》

宋孝宗的书法由高宗亲授,因此风格相似,而笔画更为丰腴,结字更加扁阔,

偶有章草古意。此幅小品署“赐李彦直”,大约是孝宗赐予臣子之作。

图片

释文:江山虽阔少知音。独自垂钓到夜深。唯有一轮潭底月。随人船后听人吟

赐李彦直。

马远《山径春行》

宋四家之一的马远,作为南宋画院最负盛名的画师之一,事宋光宗、宁宗两朝

,尤其擅以诗意入画。本幅《山径春行》即为其经典之一,画中描绘高士漫步

柳荫,驻足远望黄莺飞动,右侧有宋宁宗题程颢《春日偶成》之句,与画面的

构图相结合,将观者目光导向帝王手笔,意趣巧妙。

图片

释文: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

图片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第二单元

潇洒虚旷的小景

企图说明南宋小品绘画不少借由迷濛清旷的画面,营造诗意氛围,其艺术表现

接续北宋“小景”画发展,并加以转化。

图片

传宋 惠崇 寒林鸳鸟图

北宋 惠崇(传)《寒林鸳鸟图》

作为苏轼好友,僧人惠崇备受北宋后期文人推崇,其绘画题材多以水际鸥鹭、

岸芷汀兰为主,善于描绘寒汀远渚。意趣潇洒虚旷。他对五代荆浩、关仝建立

的全景式山水似乎兴趣不大,转而注重截取式的风景,因此其画风被称为“惠

崇小景”。

本幅《寒林鸳鸟》虽不能确定为惠崇亲笔,亦能体现他所追求的风格。

图片

图片

宋人《人物图》

无款《人物图》,描绘高士坐在榻前,周围摆满桌案、籐墩、琴棋、卷轴、茶

炉、盆花及饮馔之物,展现出宋代文士古雅的生活品味。其背后屏风悬挂小轴

似乎是主人的自画像,十分有趣。而画屏绘制题材更是当时时兴的小景山水,

以是本单元主题。

另外,本幅钤有徽宗御府“宣和”、“政和”收藏印及高宗御府“乾卦”、“绍兴”收藏

印,是十分珍贵的两宋之交小品画作。

图片

图片


北宋 赵令穰(传)

《橙黄橘绿》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掌柜

第三单元

山水清音

引领观众深入赏析山水画作。南宋时期以绘制西湖等江南景致为主的山水画,

隐现深受北宋《潇湘八景》艺术手法的影响。这些小幅山水画融入四时晨昏景

致,带出大自然静谧一隅的诗情。此单元并以《坐石看云》《松下曳杖》两幅

作品对照展示,说明“无声诗”“有声画”的艺评观点对于绘画创作的影响。

图片

宋人 溪山暮雪

图片

宋 叶肖岩 西湖十景图

宋人《远水扬帆》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 叶肖严《西湖十景图》

叶肖严,南宋画家,传世画迹极少,“西湖十景”自13世纪始有记载,作为画题

盛行于南宋。本套册页第十开画幅左下有“肖岩”二字款,因此被归入叶肖严名

下,可能是其传世唯一的画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 闫次平《松磴精庐图》

本幅画风上承李唐《万壑松风图》,技法亦与《奇峰万木图》相似,以典型的

“边角”式构图描绘湖边精舍。画幅右侧有阎次平款署,为阎氏传世珍迹之一。

另外,美国佛利尔艺术博物馆亦有一件《松磴精庐图》,大约是根据本幅的摹

本。

图片

宋人《平湖雪霁图》

图片

宋人《柳亭行旅图》

本幅旧传赵令穰所作,描绘柳岸风起之景。画面的景物大多推到边缘,中央留

出开阔的空间,使本幅虽为小品,意境却颇开阔。尤其画家通过柳树的姿态与

水波描绘清风,可谓生花妙笔。

图片

南宋 马远《晓雪山行图》

图片

图片

南宋 李唐《坐石看云》

图片

北宋 许道宁(传)《松下曳杖》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重点

第四单元

宫苑与诗意

呈显南宋宫苑山水与诗词意象相互交叠,皇室借由再现诗境的绘画,抒发宫廷

唯美浪漫的情怀。

图片

宋 冯大有 太液荷风

南宋 马麟《秉烛夜游图》

马远之子马麟,其画技不下其父,而细腻之处犹有过之。《秉烛夜游》堪称马

麟最知名的杰作。描绘高士月夜端坐雾色弥漫的庭院中,欣赏海棠盛放之景,

展现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境。

同样为《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禁苑之中赏花风气盛行,而禁中赏海棠地点名

为“照妆亭”,可见皇城宫苑命名撷取苏轼诗句的做法,亦透露出皇室夜赏海棠

的浪漫情怀。

图片

南宋 马麟《芳春雨霁》

南宋自高宗以来崇尚北宋元祐年间文学,苏轼等人之诗文受到广泛喜爱和重视

本幅诗意亦取自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描绘早春时节,雨后初晴,对

岸竹枝横斜,近岸群鸭戏水,构图、意趣、技法与诗意得以完美融合。被徐小

虎先生称为“台北故宫真正的南宋画”。

图片

图片

南宋 李嵩《月夜看潮图》

中秋观钱塘潮为南宋临安盛世,据此为题的作品传世颇多。李嵩本幅《月夜看

潮》将视点集中于皇室活动,描绘宫苑楼阁之上,众人眺望江潮之景。画上有

宁宗后杨皇后题写苏轼《八月十五看潮》之句,并钤“坤卦”方印。

图片

图片

南宋 李嵩《水殿招凉》

本幅小品之中建筑为最大看点,其屋顶结构为重檐十字歇山,脊饰、瓦陇、斗

栱、椽檐、山花面绘法极细腻。屋檐下方阑额上安补间铺作,当心间用两朵,

次间各用一朵,完全符合宋代木匠建屋的技术规则。水殿下部自地面立永定柱

,上施平坐,铺设地板,并置钩栏。建在池沼上廊桥,下用地袱,袱上立排叉

柱,为研究宋代木桥、水闸宝贵资料。

据记载,李嵩入南宋画院前以木匠为业,本幅很可能即为其运用专业知识描绘

的精妙之作。

图片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界看点

第五单元

赏花乐事

反映南宋花卉画在赏花、咏花、品花等意趣交织下的艺术呈现。呈显观众欣赏

展览,并领略南宋小品绘画诗画交融的艺术特色。

图片

宋 林椿 橙黄橘绿

北宋 陈与义《书咏水仙花诗》

图片

释文:咏水仙花。书呈幸光和。与义上。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青帨纷委

地。独立东风时。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唯应

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北宋 薛绍彭《书尺牍》

图片

释文:元章召饭。吾人可同行否。偶得密云小龙团。当携往试之。晋帖不惜俱

行。若欲得黄筌雀竹。甚不敢吝。巨济不可使辞。绍彭又上。

宋人《缂丝菊花》

图片

南宋 林椿《写生海棠》

图片

南宋 林椿《写生玉簪》

图片

南宋 林椿《秋晴丛菊》

图片

南宋 林椿《山茶霁雪》

图片

南宋 艾宣《写生罂粟》

图片

艾宣,南宋画家,擅花竹翎毛,传世画迹极少。本幅描绘罂粟,细笔勾勒,花

朵重染,沉厚浓郁。

对幅有宁宗杨皇后题诗,钤“御书”印,字属杨皇后晚年由纤秀转为丰润的书风。

诗中“长春殿”为北宋真宗偏殿名称,南宋赵升《朝野类要》记本朝殿名亦提及

“宴对蕃使则长春殿”,足见南宋亦有此殿名。

作品诗画对幅,诗以盛开且连理的罂粟花,强调皇家瑞气;画则以工笔设色绘

法呈现灿烂如阳的鲜丽罂粟。

图片

图片

南宋 马麟《暗香疏影》

图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动态

02

国宝聚焦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31日~2022年03月27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208)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文物,分为国宝、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种。国宝虽然

也经常安排于各种展览中展出,但为了让来访者者不论何时到院都有机会深入

欣赏国宝,故专辟一室推出《国宝聚焦》系列展览,每季选展一件书画国宝于

此专属的展间展出。

图片

宋 林逋二札 

林逋(967-1028),书法学李建中(945-1013),后隐居在西湖孤山,

恬淡好古,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宋仁宗(1010-1063)谥和靖先生。

林逋诗文笔札在宋代即享誉于当世,苏轼(1037-1101)认为他的字似李建

中而清瘦。历来评论林逋书风的清劲处,正如同其咏梅名句”暗香疏影“,姿态

横斜而出。传世书法极少,二札用笔锐利劲健、转折方硬,锋芒毕露。宽松的

行距,透露疏朗逸趣,具强烈的表现性。

03

古画动漫——清院画十二月令图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8日~2022年03月27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102)

这是一套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

与习俗的风俗画,画家没有落款,也没有写上年份,但根据学者研究,可能是

清朝乾隆初年,由不同宫廷画家合作完成。

画面场景丰富,物象描写细腻,每幅都以西洋透视法绘制庭园景致,构筑出有

如真实的画境。这些庭园建筑从画面右下角或左下角,延伸至远方,三两成组

的人群,穿插其间,从事着各种岁时活动。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一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二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三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四月

月令”一词,原本指的是依照十二个月颁布的政令,从明清时代才开始普遍用

在画名,内容多半表现岁时活动。不同月份,自然界会产出不同植物,例如一

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五月昌蒲、六月荷花、九月菊花;而时序不同

,人们也有各种活动,例如正月赏花灯、五月赛龙舟、七月乞巧、八月赏月、

九月登高、十二月滑冰。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五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六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七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八月

这套十二月令图除了在每个月的场景,描绘出相对应的特定活动,还在多层次

的建筑空间内,搭配了同一个月里其他岁时活动。

例如一月景描绘了元宵灯会,但庭院中又有孩童戴面具做戏;五月景的主要活

动为龙舟竞渡,而左下方同时表现了准备药品的习俗;九月则同时描写了赏菊

、登高两种活动。這种作法让画面中的时间产生流动感,也增强了观者视线在

画面空间中移动的效果。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九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十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十一月

图片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 十二月

这十二幅画轴曾经在乾隆皇帝的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按月更换。观赏者在

欣赏每个月的景致同时,仿佛也参与了画面中的种种活动。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传说

04

笔墨见真章——故宫书法导赏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04月05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204, 206)

书法是汉文化圈特有的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蔚成体系,也自然应

用在日常生活里,了无古今的隔阂。有关中国书法从古到今发展的历程,始终

是大家关心的课题,此项展览即由此出发,揭示其间发展的脉络。

图片

唐 怀仁 集圣教序

该幅书法为后人临仿之作,用笔、间架逼真传神。书者先用不同颜色的纸、绢

书写,再拼接装池为手卷形式,借以凸显集字的特色,甚具创意。

图片

宋 苏轼 书尺牍

据考此幅书于元丰二年(1079),距离开杭州北上已五寒暑,故谓”北游五年“

,时任湖州太守。同年八月,因”乌台诗案“入狱。此帖注重笔锋的运用,用笔

反映早年受《兰亭序》之影响。

图片

明 董其昌 临褚遂良兰亭序

05

华丽魔法屋——台北故宫的洛可可珍藏

图片

珐琅香水瓶 欧洲18世纪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4日起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300, 301)

这展览带观众穿越时空来到二百多年前的欧洲。在这里,”装饰“是一种魔法,

为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与物品注入灵魂。这种魔法被称为”洛可可“(Rococo)

,从大自然撷取灵感,轻快又奇幻的装饰风格正在流行。

图片

时钟 William Carpenter制 英国1770-1805

图片

放大镜 英国 约1760-1770

独特的色彩,搭配金色,深受皇室喜爱,创造了美妙愉悦的洛可可装饰时代。

从房间的墙壁、客厅的桌子、壁炉上的时钟、餐桌上的杯盘,到口袋里的怀表

、香水瓶和小盒子,都充满了自由、华丽、浪漫的装饰,深深吸引着十八世纪

的欧洲人。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精藏门

06

巨幅书画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3日~2022年03月27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202)

该展览展出北魏的写华严、元代胡廷晖的胡廷晖蓬莱仙绘图、明代蓝瑛的画雪

景、清代罗廷禧的画百二十寿图以及高其佩的江山春霭。

图片

北魏人 写华严经

此幅作者、年代不详,据拖尾曾熙(1861-1930)题跋订为北魏人书,原为

向燊(1864-1928)收藏。全篇六千六百余字,气韵连贯,首尾一致,用笔

间架得与碑刻书法互证。

图片

清 罗延禧 画百二十寿图

本幅画擎天巨柏一株,下作二石,谐音一百(柏)二十(二石);柏树根部彩

绘灵芝点缀,寓意祝贺观者吉祥、长寿。图式与院藏王幼学(活动于十八世纪

)《画瑞树图》相近,可见其来有自。

07

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103)

档案,不仅是政府部门遂行职能所形成的文书记录,更是考察国家政务推动与

法规制定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档案具有参考稽核价值,因此自先秦始,各代政府莫不着手建立完善的国

家档案保管制度。

据《史记》记载,西周成王已下令将政府重要档案藏于金匮,可见中国的档案

保存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此一作法历代相沿不替,为后世留下丰富的史

料文献。

该展览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为题,将以往深藏大内的官书诏

令、档案奏折、名臣传记、档册与图等珍贵史料公诸于世,使观众对清代文书

发展与面貌有更深入地认识,亦得从中了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秘辛、君臣关系、

政经文化与朝代兴衰。

此外,台湾位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其地方政务与民瘼与情愫为清政府所重,

因而留下许多官方文献、奏折与图、地方志书史料。该院因之规划专区,精选

展件,方便观众从人、地、事、物各方面,了解清代两百余年间对斯土斯民。

08

院藏善本古籍选粹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9日~2022年02月28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104)

在迈入数位时代之前,书籍堪称推动人类历史进展与开拓文明边界最重要的知

识载体,其间的互动关系纠结复杂,无论从时间轴横截或直剖,在显出异趣纷

呈的纹理,值得细究。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度亲近这些传世文物,不啻重新参

与一场独特的对话情境,或能从中出发与生命当下最契合的联系。

图片

春秋集注

台北故宫典藏善本古籍逾二十一万册,以南迁的清宫旧藏图书为大宗,再有各

界捐赠移拨与历年访求搜购所获;尽管数量并非至钜出发内涵多元,蕴藏丰富

的实证素材,堪称东亚历史文明宝库,诚为世人考察版本校仇、学术思想、物

质文化、书籍流播乃至古物传藏脉络的重要资源。

图片

竹谱

该展览概分五个单元,展示包括:历史上首次创建的皇家善本特藏“天禄琳琅”

台北故宫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级国宝“四库全书”;明、清两代宫廷供奉的汉藏

释教经典;杨守敬“观海堂藏书”彰显东亚传统学术及图书出版的交流脉动;

及饱经世变、洋洋大观的原北平图书馆善本珍品。

图片

御制诗集

书山有路,胜景无端,寓目成佳趣,且行且怡情。

09

经典之美——新媒体艺术展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02日起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201)

“经典之美——新媒体艺术展”以台北故宫典藏精选文物为核心,从美感学习的

六个构面(色彩、比例、质感、结构、构造、构成)及文物赏析的六个观点

(装裱、主题、意境、故事、技法、风格),以新媒体艺术引导观众感受文物

蕴藏的美感及文化意涵。

图片

本展览透过与教学研究单位及友馆共同合作,呈现馆校合作及跨域链接的多元
风貌。

图片

走入展场,以此作为“美感探索”的起点,发掘心中之经典逸品,并让美的力量

扩张与延续!

10

航向天方——十五世纪的伊斯兰印象

图片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6日~2022年01月26日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105)

天方又称“天堂”,指今日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圣地。十五世纪时,郑和

(1371-1433)船队从中国出发,七次横渡南海、印度洋,并且曾经抵达天

方,成就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探险旅程。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带给宫廷与

民间的冲击又是什么?这个展览想要依循前人的足迹,探索相关文化艺术的交

流。

图片

明人瑞应图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联门

第一单元

寻找麒麟

透过船队实际造访榜葛剌(孟加拉)带回长颈鹿的经过揭开序幕。

图片

明成祖坐像

图片

瀛涯胜览

第二单元

天方潮流

藉由宫廷用瓷的器形、釉色与装饰技法,了解其中的伊斯兰元素。

图片

元 霁青杯盘

图片

明 永乐 青龙穿莲龙纹天球瓶

第三单元

天朝风情

呈现由中国反向流往伊斯兰世界的文物。

图片

十六世纪末 伊斯玛尔一世败白羊王朝军

图片

明 沈周 写生册 猫

第四单元

余波荡漾

展现十五世纪以后,持续回荡于宫廷和地方的伊斯兰风情。

图片

传 宋人 十八学士图(棋)

图片

明 十七世纪 掐丝珐琅凤耳壶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