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笔者与烙画名家谢运虎一见如故,相处这么多年来,真正吸引笔者的是他精湛的烙画技艺和超常的智慧,越接近了解他,越觉得在他的体内有挖崛不尽的宝藏:谢运虎从爱好绘画艺术到动手画素描起步,烙画让他走向成功,之后他又专攻焦墨画,在宣纸上烙画、鸵鸟蛋壳上烙画、绘画都获得很大成功,甚至退休后,他还潜心研究新材料聚乳酸材料生产的织物上尝试烙画,不料一炮打响。目前,他不但在含有聚乳酸布上烙画,还可以在聚乳酸材料生产的盘子上进行手工绘画,在含有聚乳酸材料的工业纸上烙画。一项一项的创新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 戏墨弄彩
谢运虎,1956年生于蚌埠,从小酷爱书画,父辈们给点零花钱,他从不乱花,积攒到一定数字就用来买连环画,时常把大人们抽完烟的烟盒拿来,当做绘画资料画着玩,有时画的还就是那么回事,邻里亲友多次表扬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大大提高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上小学时他的绘画和办黑板报深得老师的表扬,在蚌埠四中上中学时进入校美术组,美术老师孙毅毕业于中央美院,在孙毅老师的调教下,谢运虎的绘画艺术进步很快,为以后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七十年代,谢运虎参加工作后,进入职工书画班,师从谢枫吾老师,他学习刻苦,勤奋钻研,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结业时,学校举办的素描画展上,他画的素描获得全市职工第一名,至此他对自己的绘画艺术更加有信心了。 在那个年代,同学、好友结婚,多为买木料打家具,为了家具的美观,他们总是请谢运虎给家具上的木板上烙画。谢运虎十分热心,就在三合板上烙画镶嵌在家具门上,深受喜爱,后来谢运虎还干过装饰学过摄影,这对他以后走向画坛都有很大帮助。 谢运虎潜心研究宣纸烙画,缘自一个巧合。九十年代,五河县举办王国熙书法展,书法家王心翰约他一起前往拍摄摄影,当时展出现场用高音广播进行宣传,展出时广播突然出现故障,县里就请电工进行维修,因为是线头脱落,电工就用电烙铁焊接线头,谢运虎恰巧在现场,电工随手把电烙铁放在绘画工作台上,电烙铁一滑,烧热的电烙铁头落到宣纸上,谢运虎立刻拿起电烙铁试烙了几下,而宣纸上留下的烙印很好看,启发了谢运虎在宣纸上烙画的想法。 回到家中,谢运虎试着用烙铁在宣纸上烙画,不管用什么方法烙,效果都不好,不是烙糊了,就是因宣纸太薄烧着了。为此谢运虎二度五河,拜访书法家王国熙。在王老师工作室发现房间有很浓的中药味,柜头上取一张宣纸试烙效果很好。追其原因,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是因王国熙父亲时常在工作室内煎中药,柜头上的宣纸长年经过中药味的熏陶,宣纸上存留了一种特殊的元素,经过烙铁加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到蚌埠后,谢运虎调配多种中药,经过多次试验,处理后的宣纸,用烙铁试烙,终于达到理想的效果。至此,一种成功的喜悦高声喊道:我成功啦! ![]() 聚集精华
缘分躲不开,一次在全省的书画展上,笔者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一幅大禹治水宣纸烙画长卷,那种气势磅礴的神韵深深地吸引注笔者。突然有人拍拍笔者的肩膀,用大拇指顶顶烙画说:“烙铁烙的画!”笔者回头一看是一位艺术界的大师,马上握手问候!说着旁边走来一位身材魁梧、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若康,介绍一下,这位就宣纸烙画的作者谢运虎!”
在以后的交往中,彼此多次互动交流,在他的工作室,满屋的作品中有烙画、焦墨画和书法作品,那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有真皮烙画、折扇烙画、纯羊毛毯烙画、聚乳酸材料生产的织物烙画、布烙画、葫芦烙画、鸵鸟蛋烙画、绢绫烙画、最令人叫绝的是一幅幅在薄薄的宣纸上烙的画。他的书画作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焦墨画等等,真是:满屋艺术关不住,挥毫自如山水间。 交谈中他从烙画说起,从烙画的起源,谈到烙画的发展历程,以自己亲身体会,烙画技艺如何把握火候、力度,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的经验,做到收放自如,用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中国画的手法,烙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色调美,使画作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艺术味。并带笔者一同到当时公司的书画展厅,看到了《大禹治水》、《大禹会诸侯》等巨幅纯羊毛烙画作品。 在烙画的使用工具上,他特意请银匠师傅制作的银制烙笔头,根据烙画的实际需要,自己做成各种造型,经过数十次研究使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创作时保持有节、有律、有弹性的艺术感,达到特别好的效果。实践与创新的结合,使他的烙画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谢运虎又对焦墨山水画产生极大兴趣,焦墨画用笔用墨都很讲究,对作品的意境笔法要求慎高,他从小品画开始,步步深入,学古用新,笔法苍劲,开辟新径。后来他的《长江神韵》、《淮河揽胜》、《淮河长卷》一幅幅经典大作书画艺术界认可。40米长的淮河全景图,一面世就被多人抢购。经过五年创作的红木框架五折屏风宣纸烙画《大禹》被送往世界500强收藏。 特别是他用焦墨画用法绘制的天一秀文化产业园效果图,透过励练的笔锋,把园区建设规划图通过绘画清晰的展示出来。当人们看到这份效果图后,业内人士赞叹不已,甚称此图为清明上河图之二。 创新之路
艺术是相通的,脑海中存有千山万水,拿起笔来就会一脉贯通。几十年的绘画生涯,谢运虎在绘画艺术界名声大振。目前,谢运虎系中华民间绘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安徽书画研究会会员,蚌埠市民间文艺协会员,安徽天一秀文化产业艺术顾问。省、市电视台和报刊杂志曾多次报道谢运虎的精品力作。大型毛毯烙画《大禹会诸侯》作品被收录在全国书法绘画集中,多幅绘画宣纸烙画作品被市政单位做为国礼赠送泰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韩国、朝鲜等国家,《大禹治水》、《关公图》、《忠义秋天 》、《观音送子》等宣纸烙画、焦墨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专业性作品展览并被收藏。
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环保材料,产品刚问世,谢运虎就把目光盯在了新产品绘画上。他经过数十次的烙画、绘画实践,一次次的失败重头再来,一次次的上色处理,不行再来,经过实践…失败…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含有聚乳酸材料的无纺布、织物、布料、一次性快餐盘、工业用纸上完成绘画、烙画、手绘、固色等一体化完美的绿色艺术品面世。在蚌埠市庆祝建党百年“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优秀美术作品展上,他的聚乳酸材料工业纸上创作的四条屏山水烙画,充分展露了烙画艺术的锋芒。这组聚乳酸山水烙画以环保、新奇特的优势,在整个展览厅中深深地吸引着众人的眼球,得到艺术界领导的高度赞扬,深受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艺术才有生命力。在绿色材料的天空,谢运虎再一次选中了用聚乳酸材料生产的盘子上手绘作画,经过无数次的手绘、固色,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现已开发成功。日前蚌埠龙湖古民居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大会现场一亮相,就受到各界人士的热捧,现与国内多家聚乳酸材料生产盘子的单位合作,批量手绘的聚乳酸材料盘名家手绘高档工艺礼品,准备参加在南京举办的世界聚乳酸材料行业产品推介会,将给全场带来新亮点。 艺无止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谢运虎的宣纸烙画驰名中外,他用自研烙笔、特殊处理、速变温度,一支烙笔在宣纸上绘出了人生精彩。
烙画艺术既是对民族艺术的一种传承,又充分体现了他个人的绘画风格,在继承中升华,可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 谢运虎的绘画烙画汲取了中国绘画艺术之常法,传承了自西汉以来能在能工巧匠的“火针刺绣”技法,用电烙铁加热至赤红后的烙铁为画笔,在普通的宣纸上进行熏、燎、烘、烙、烫,表现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作品。手法独特,独具匠心。 谢运虎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对传统烙画进行了改革,丢掉首创烙画用调压器调温的工序,烙铁头经过改造,由原来的铜头改为其它金属头,打破原先只能在木板、三合板、葫芦、竹子烙画,现在可以在真皮、宣纸、缎绢、鸵鸟蛋、聚乳酸材料生产的各种物质上烙画。可把单调色彩的烙画改为着色烙画,把简单的烙画风格改为丰富的国画所能呈现的效果。用大渲染、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烙画效果。 谢运虎在聚乳酸材料生产的物品上烙画,开创了烙画艺术的先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技法,找到了技艺的契合点。跨越了画匠与艺术家的分界线, 其作品从根本上实现了从工艺品到艺术节的蜕变。 进入新时代的画境,谢运虎的作品既有很多的科技含量,又古朴清雅美观大方,具有委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谢运虎的聚乳酸材料烙画、工业纸烙画、宣纸烙画如水上行走,难度极高,中国书画家协会马平和先生将其提名“中华烙画妙笔生花,甚称一绝”并写“禅骨道心”运虎先生精书画,尤擅火笔,多年来演习火笔书画,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据了解,谢运虎近来正在着手创作系列大型作品,长50米的《淮河两岸》即将创作完工。《淮畔人家》(连环画)、《大禹》(连环画95页)、《花鼓灯小子》、《淮河揽胜》、《淮源》及聚乳酸材料生产的产品上创作更多题材的绘画、烙画作品。(尹若康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李世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