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快乐的时候:如今失去的东西,你曾经拥有的时候。人生最不快乐的时候:原本没有的东西,如今有了的时候。
关于《2021华人富豪排行榜TOP5》:
第一名赵长鹏,很多人压根没听说过;
如果赚钱非常累,说明你选的方法有问题。
- “消极的内心状态是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
——《当下的力量》 读到一句很棒的话:
“如果你总是在思考,就写下来;如果你思考不足,请阅读。”
我们人生中的很多痛苦,就是因为总想给大地铺上地毯。然而却不知道,其实自己穿上鞋子就好了。
下午跟朋友打了几局台球,发现一件事:我好像完全没有了计较“输赢”的意识。
以前玩类似的游戏,我总想多“赢”一点——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在竞争,在拼输赢,这已然成了一种习惯。但如今我好像突然割裂了这种习惯,而且割裂得相当彻底。我变得根本不在乎所谓输赢了,对手赢也很不错,我甚至希望对手赢,而乐趣全都在这过程里了。这种感觉很好。- 重新开始每天跑1.6公里,看看能不能跑满一年。让自己变好的方法从来很简单,就是一点一点去变好。
- 今天KY推了篇文章,标题是《帮你判断「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人生路上」》。以前我会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但今天发现已经没兴趣打开了。原因是,我感觉并不太在乎有没有走在“正确”的路上。正确如何,错误又如何呢。面对未知,一步一步往下走就好了,把当下过好。想那么多没用的。
- 一件奇怪的事。过去半年多,我的性情脾气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最近重新开始跑步,我发现平均心率下降了将近30%。从身体机能角度,长时间不运动心率该变快才对。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精神状态会给身体带来显著影响,这个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对于投资(当然我水平很一般),以前我特别信奉巴菲特老爷子的理念“不懂不投”,以为意思是“研究明白几个领域,然后在里面投,不越界”。现在发现,这理解根本不对。因为世界变得太快了,最大的问题是,你研究明白的领域可能根本就不赚钱。
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懂不投;对于不懂的,研究懂然后去投。说一件奇怪甚至玄乎的事:人的语言好像是带能量的,而我会特别敏感地感受到这种能量。如果一个人的语言里有很多消极词汇和负面评价,我听到时会感觉有一股压抑的能量扑面而来,甚至感到头晕和反胃。大家会有这种感觉吗?
对于「职业」,
1、要么,别让我加班卖命。薪水低点没关系,谁指望靠工资财富自由呢?关键是,在工作之外有时间拓展信息、人脉和机会。2、要么,加班卖命也行,但行业要有潜力。这个时候,不仅可以卖命,薪水低一点也接受。切换潜力赛道,当小弟打杂都可以,关键是一只脚先踏进来。赛道好,积累一段时间总能赚到钱。关于「赚钱」,
我的观点很简单:能快就快,只要有能力,当然越快越好。
好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埋头坐冷板凳只是自我安慰。
我在过去很多年里看不上“块钱”。而现在我发现:在这个时代鄙视快钱,很可能就像30年前鄙视下海。
经常有朋友问我关于「职业」的问题,所以很有必要跟大家说明5点:
1、这里是我过往关于职业发展的文章,一共83篇:
#职业发展|个人成长之行
2、对于常规的职业发展,我现在能给的建议很有限,因为我离开传统职场挺久了。严格来说我是个无业游民,所以我的观点可能会让公司的HR很不爽,且带有一定危险性……
3、我仅有的优势,应该就是五花八门各行各业见过的人多一些。
4、自由的代价是很高的,所以职业选择要获取全面信息。莫冲动。
5、如果冲动了也别后悔。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看到某一条信息,即将改变你对人生的关键认知,那么请思考一下:
1、这是事实吗?
2、这是「全部的」事实吗?
很多人说的都是事实,但却是“选出来的事实”,而不是“全部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