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楷兴衰史折射出书写心理的时代变迁(之一)

 逸峰图书 2022-01-30


(全文约一万三千多字,分期发布!)

文/刘寿堂

关键词:

小楷  兴衰  书写心理  时代变迁

主要内容:

本文论及北魏写经小楷、至唐代小楷、接着到元明两朝小楷、直至清代小楷,最后到当代小楷的主要书家,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心理的分析,探讨其小楷风格形成的原因。既是对整个书法史上小楷创作面貌的一次风格和艺术特点的梳理,也试图揭示小楷创作的兴衰变迁规律。为当代小楷创作研究,乃至其它书体创作思维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小楷难创新,小楷难出道,小楷难以承载厚重的书学思想似乎成为书法界心照不宣的心理规律。然而,从北魏东阳王元荣时期写经、敦煌写经,接续有唐一代钟绍京的《灵飞经》,小楷书法自魏晋之后再次推向一座高峰;宋代小楷创作几近绝响;继而到元明两朝从赵孟頫到文征明、黄道周,小楷大家复又群星璀璨,小楷经典作品再次风起云涌,清朝至当代,小楷创作重归沉寂......如何认识不同阶段小楷的艺术价值及其历史地位?不同时期书家的小楷书法创作又折射了怎样的时代书写心理变迁?本文试着从小楷书法的自然发展历史进行述评,依据各个时代背景、书家的个人创作面貌及心理归因进行分析,试图为小楷创作自古至今的兴衰找到一定的内在原因,并通过小楷的风云变迁窥见时代书写心理的历史变迁。

一、北魏写经及楼兰残纸中的小楷

    北魏写经小楷创作在民间走向成熟,成为小楷的支脉,并为后世文人书家的小楷创作提供营养。楼兰残纸小楷开启了民间心灵自由书写的闸门,赋予了后世文人书家小楷创作以灵感。

人们往往把北魏写经、敦煌写经、楼兰残纸等小字看作是“经生体”或叫“写经体”。其实,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书体虽然没有小楷之名,但其字体大小、笔画特点都具有文人小楷的许多共同特征,当然区别也是存在的。下面举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先看北魏东阳王元荣时期的写经,不管是《北魏太和十二年写本》还是公元五世纪写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一》、普泰二年(532摩诃衍经写本》。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王元军先生的研究认为:

至迟在六世纪初,在敦煌已有固定的写经组织。以令狐崇哲为首的官写经组织是一个非常严密的职业写经机构,他们负责为当时当地的佛寺提供经卷,也为当地的官僚抄经,以满足佛教信仰者供养之需。  1

这样一种有组织的抄写经书的过程对于促进当时书体的变革也是具有一定帮助的。因为不少抄经手都是笃信佛教,大家抄写的都是佛经,态度虔诚导致抄写的佛经呈现出严静、肃穆、淡然的书法意境。如华人德先生在《六朝书法》一书中这样描述写经书法:

写经的字都较工整,不能草率,草率就不虔敬、而抄写的速度又要快,才能出效率,故写横画都是尖锋起笔,不用逆锋,收笔处重按,转折处多不是提笔转换笔锋,而是略作顿驻后再调锋,以取劲疾。2

从华人德先生的分析中可以获得两点收获,一是写经书法态度都很端谨;二是书写量大,书写速度较快。,要做到“既端又快”,就不能跟正宗文人小楷的用笔方法一样,否则很难写快。唯一的方法就是横画尖锋起笔,收笔重按,转折不再提笔,而是停驻后直接出锋。这样的写法虽然没有文人小楷的含蓄委婉,但是直切痛快,整体观之,则呈现出浓重的宗教气息。

与此同时,也可看出当时北魏的书体其实也在同南方的书体一样在悄然地进行“楷书化”的变革,王元荣时期这三幅写经的横画、捺画、转折都具有了小楷的特点,到底是这些写经手向文人书家学习了呢?还是文人书家从这些写经手的字体中得到了某种灵感,然后再进行规范化汇总?恐怕相互交融的成分都会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但是这三幅作品风格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北魏太和十二年写本》用笔粗重、笨拙而显得不成熟;《大般涅槃经卷第一》技法更为成熟,横画由轻到重,结尾残留有隶书笔意,不少字形压缩横画,也跟隶书相仿,章法行、列整齐跟隶书章法都比较接近;《摩诃衍经写本》楷书笔势更加强烈,书写更加自信和自由,捺画故意趯出,起笔有按笔动作,显得更有书家的个性,似乎启迪着楷书时代的到来!

图片          太和十二年写本 (图片选自书法空间博物馆)  

图片

约五世纪写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图片选自书法空间博物馆) 

图片

 普泰二年(532)摩诃衍经写本(图片选自书法空间博物馆) 

换一种角度来看,假如我们把这三幅作品放到文人小楷的背景中去考察,也许会认为在风格上是极具创造性的书家作品。可惜这些作者都是地位较为低下的经生,他们具有“无知者无畏”的率性,才至于写出面貌迥异的“小楷”作品,这种朴实不事雕琢,唯有虔诚的书写心理状态,可是文人书家从未有踏入过的境界!

北魏写经、部分唐朝前期的敦煌写经书法其实跟小楷书法都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应该简单地对它们进行分类。而是应该看到它们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小楷的支脉,并继续为后世文人书法的小楷创作提供营养,同时,也为唐朝大量精美的小楷写经体的到来进行了铺垫,为唐代的经生提供借鉴的范本。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楼兰残纸文书。从考古发现的几片魏晋时期楼兰残纸文书来看,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小楷,不少横画、捺画还有八分隶书的痕迹,但也有部分字体又跟小楷非常接近,如字形偏长,章法上适当关注横的齐整时,更加关注竖有列。可以说,这一类文书的书写者当时的心理可是更加不受约束,既没有文人小楷书家的创作境界,也没有写经体的严谨和疾速的要求,他们只追求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实用的功能,正是这种“无欲无求”的书写心理状态,导致了书写效果的令人羡慕!不事雕琢,稚拙可爱,恰恰是文人小楷书家苦求而不可得的理想书写状态!因此,可以说,楼兰残纸文书的部分小楷字体开启了民间心灵自由书写的闸门,赋予了后世文人书家小楷创作以可贵的灵感。

参考文献:   

(1) 王元军:《北魏东阳王元荣造经与敦煌的抄经》

(2) 上海书画出版社《六朝书法——六朝写经体兼及兰亭论辩》第41页

(本文转载自《艺寿堂论书》公众号)

图片

岭南书法院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

岭南书法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共有的公众微信平台

长期发布书法展览、学术、创作、

教育、出版、鉴藏、产业等资讯

为书法界所有朋友服务

为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助力

总策划:郑荣明

策划:张峰、苏壁郎、苏牧山

卢真君、郭亚明、刘寿堂

刘镇、刘帅

主编:黎韵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