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话点评春秋曲沃代晋事件:“小宗”战胜“大宗”,姨娘打败了大太太,转正了

 新用户8926AVU2 2022-01-30


曲沃代晋又称曲沃代翼,是晋国公族之间的内乱。一方是嫡系“大宗”,都城在翼;一方是分封地的“小宗”曲沃。双方打了67年,小宗胜,取代大宗获得晋国正统地位。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上位过程不仅是对世人价值观的撞击,更是对西周以来宗法制度的挑战!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对王族和亲族分封,以强化“封土建国,拱卫王室”的理念。晋国作为姬姓诸侯,被分封于险要关隘和领地肥沃的广袤疆域,成为维护周室王权的强大力量。

这种分封制也存在着缺点,就是周室要强于诸侯国才能掌握控制权。晋国发生“曲沃代翼”的起因,恰恰出在分封制上。诸侯国内部也分封,晋昭侯把曲沃分封给了成师桓叔,而曲沃的土地面积远远大于翼,靠近汾河。所谓“河汾之东方百里”,让身为臣子的桓叔拥有匹敌国君的力量。

用电视剧的话说:老爷对姨娘宠过了头,宅子和日常用度超过了大太太,难免会生出僭越之心!

周朝礼制对不同等级的城市建设规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左传·隐公元年》规定,以诸侯国的国都为基准,封国内的卿大夫封邑,规模大的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桓叔在封邑僭越了礼制,“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在外人眼里,自然会引起猜测,有心谋利之人更会跟风下注烧个冷灶。

曲沃的桓叔就这样成了尾大不掉的亲族,“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曲沃代翼属于叔侄夺位,这在晋国不是首创。当年的殇叔之乱带了个坏头,给后代子孙指出了新的思路:周礼算个啥,谁说国君之位一定按血统顺序来,有力者取之!所以桓叔觉得我也可以,从受封曲沃到他的孙子武公吞翼,先后发动了六次行动。

从实力上说,大宗根本支持不住。曲沃系之所以打了这么久,是因为还要点脸,有礼制的约束。晋国大部分贵族是反对的,如果小宗可以取代大宗当国君,大家有样学样岂不是乱套,甚至周天子的位子也来挑战一下?

站在周天子的角度,是一定不肯承认曲沃的。加上当年西周东迁的时候,晋昭侯他爹晋文侯曾经带兵护送平王有功,所以周天子介入纷争并且拉偏架,帮助大宗赶跑小宗。

曲沃系祖孙三代坚持不懈,武公是个聪明人,知道拉拢周天子。曲沃武公灭掉晋侯缗,把搜刮的一大堆宝器统统进献给了周釐王。周釐王眉开眼笑,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

桓叔在地下笑了,这孙子,果然不错!读书人哭了:臣弑君,下克上,意味着周礼在晋国的塌方!

#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
@跳跳是只喵 一个文科毕业的女子,有趣有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