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南京 | 地名牌上的虎

 青梅煮茶 2022-01-30

南京历史悠久,在城市文化中,地名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看似普通的地名背后,藏着的是丰厚的城市历史。

图片

“虎”年寻“虎”

让我们细数

潜行在南京城街头巷尾的“虎”吧! 

图片
  虎 洞  

南京江宁,有一处自古知名的胜地——虎洞和宫氏泉,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虎洞明曦”就指此处。

关于虎洞的得名,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只在《南唐书》上记录,南唐后主李煜曾到虎洞打猎,至于是不是打老虎就不知道了。不过在当地一则神话与老虎有关。相传此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有一年却滴雨未下,田地干得冒烟。人们只好到山上求雨,正在求雨时,突然从山上石洞里跑出一只斑斓猛虎。说来也怪,这猛虎根本不伤人,而是跑到山下一个地方刨起土来,刨出了一个大坑,泉水直涌。这下一方百姓获救了。自此村民就把那个石洞称为虎洞,那眼清泉也就是著名的宫氏泉。

图片

明清时期,虎洞成了一处名胜,“虎洞明曦”更是入选金陵四十八景,远近闻名。

紫金山东麓有个突起的高地(第三峰),民国时期俗称老虎洞。

图片

虽然名气不大,景色也并不惊艳,但这里却是南京保卫战的重要战场,记录了一段南京人民的壮烈抗争史。

1937年12月8日,中国守军教导总队与日军第十六师团,在马群、仙鹤门、孝陵卫、老虎洞西侧一带地区进行激烈战斗,后退至紫金山阵地,与日军彻夜激战。当敌人接近老虎头阵地时,防守该地的一个营利用构筑好的阵地,以密集的火力向敌猛烈射击,敌人伤亡惨重。在坚持了一天一夜后,遭遇敌人利用风向发射的燃烧弹猛攻,全营牺牲大半,老虎洞失守。

除此之外,察哈尔路西头,南京旅游学校及华严岗一带也有一处地名叫老虎洞,相传是清代学者梅曾亮隐居的小盘谷和归云堂,这儿有条小溪流淌,溪边一洞,相传洞里发现过一只老虎,因而得名。 

图片
   养 虎   

城南有个地名,足以让不熟悉的人念的时候咬到舌头——“养回红村”。


这么拗口的名字到底啥意思?

其实它是三个地名“养虎仓”“回回营”“红土山”合体而来。养回红村这一片地区位于雨花东路附近,背枕红土山,面眺大报恩寺。解放前,此地有“养虎仓”“回回营”“红土山”等小村落,解放后村子流动、建设改造,渐渐连成一片,于是便成了“养回红村”。

民间学者认为,“养回红”虽然难记,但它值得一记。因为著名的孙津川、卢志英等烈士墓原来在该村西头,后来才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开国功臣李杰墓原来也在村西头,也是后来才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而江苏省出版学校、江苏省广播学校也在该村。

图片

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研究过,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大修城墙、大建宫殿的同时,也不忘顺手给自己搞个皇家动物园,地点就在御花园一角,饲养了许多珍禽异兽。不过一些身躯过于庞大,或是野性未驯的猛兽,出于安全原因被安置在皇城之外,比如南京外郭城门有“大驯象门”“小驯象门”,在通济门七里街还有“象房村”,这都是明代驯养大象的地方。

明代的皇帝们也爱老虎,除了赏玩,老虎也用于仪仗出行,提高皇权威望。

如今南京城南1865创意产业园附近还有一条养虎巷,它与当年雨花门外的养虎仓一样,是明代初年朱元璋设置的驯养老虎的场所。这个地方当时人迹罕见,较为荒僻,在这里饲养老虎,不会扰民。靠近秦淮河,取水也很方便。

图片

回回营的诞生,据说也和养虎仓有关。皇家动物园建好后,需要人手驯养看守,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将军沐英。沐英在此安排了他的嫡系部队回回军,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回回营。直到1952年,在这里南向的道路上还能清晰可见原建的“回回营”过街牌坊。

红土山也不平凡。1129年金兵入侵建康(今南京)时,建康留守杜充贪生怕死,见金兵即将兵临城下,弃城而逃,后被俘投降。杨邦乂当时只是个通判文官,手中没有兵权,但仍在红土山拼死抵抗,终因势单力薄,力竭被俘。金兀术威逼利诱招降杨邦乂,杨邦乂严词拒绝,称自己有颗“铁心”,后据说剖心而死,当地百姓感念其义,修了一座“铁心桥”。 

图片
  猛 虎   

老门东西接大油坊巷、东接东小心桥东街,与马道街平行的有一条剪子巷,曾经叫箭子巷。

图片

据说这里明初曾是兵器仓库所在地,仓库内多储箭簇,故称“箭子巷”,后音讹为“剪子巷”。《东城志略》说:“自大英府南转为箭子巷,古名周处街,在善和坊南,织锦坊东。”

图片

可见箭子巷之前,这里叫周处街。

周处,字子隐,宜兴人。三国时期曾任东吴东观左丞、西晋御史中丞。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南京可以说是“网红”了。

他的父亲周鲂,是东吴鄱阳太守,因此这个“官二代”年轻时非常“放飞自我”,又因为力大无穷,经常寻衅滋事,危害乡里。宜兴人将他与南山之虎、长桥之蛟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问乡里老人:“今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你们还一个个愁眉苦脸干什么呢?”老人道:“现在三害尚在,怎么快乐得起来呢!”周处问:“有哪三害?”老人说:“南山中的白额猛虎,长桥下的蛟龙,还有你周处……”

老人说话够直接,听得周处很难过。他下定决心杀虎斩蛟,至少给人做件好事。

于是周处只身入南山射杀猛虎,又下水与蛟龙搏斗。这蛟龙比猛虎还凶猛,周处与其搏斗了三昼夜,追逐数十里,才将它斩杀。精疲力竭的周处一进村,看到家家户户在放鞭炮庆贺。原来人们见周处三天三夜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三害齐除,因而放鞭炮互相祝贺。

图片

可以想见这一举动让周处够“心塞”。他幡然醒悟,励志好学。他来到今南京剪子巷一带,拜陆机、陆云为师,勤奋苦读,立志重新做人。东吴灭亡后,周处被西晋任命为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朝中贪官污吏都很害怕忌恨他。后来周处在平定叛乱中英勇作战,以身殉职,被追封为“平西将军”,归葬宜兴老家。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最早记录在南朝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之中,据考证,周处读书台所在地,其实是周处故宅的堂屋,名曰“子隐堂”。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误将此地称为“周孝侯读书台”(周处曾被追封为“孝侯”)的缘故,此后的南京人将此地当成了“周处读书台”。

古人对此并不讲究,索性将此地作为激励年轻人勤奋读书的“教育基地”。《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登临周处读书台时,就留下了“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的名句。

如今,古老的“周处台”遗址尚存,而周处街之名,早被人们淡忘了。

图片

说回老虎,老门东附近一处名为“老虎头”的街巷颇为知名,据说周处杀死老虎之后将虎头抛掷于此,因此得名。然而学者们认为,所谓的“老虎头”,本是“娄湖头”,因为三国时东吴重臣张昭(被封为娄侯)居住于此而得名。张昭府邸前有一口“娄湖”。后来,湖水枯竭,湖中乱石露出水面,好似一只只虎头,后人将这里讹称为“老虎头”,流传至今。

虎踞路、虎踞关、虎贲仓、龙虎巷、老虎山、老虎桥、虎跑泉……南京历史上带“虎”的地名,有些还保存至今,现今南京带虎的地名还有50多个,它们的故事都锁在一个个蓝底白字的门牌里。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