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首次基于超压气球平台获取了SAR探测图像

 浮空君 2022-01-30
在科学研究和气象预报等领域,平流层气球已经被应用了很长时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控制学的发展,Loon为代表的气球平台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航迹控制能力,因此在通讯和遥感领域开展了应用。通过气象预报和轨迹预测系统,超压球可以通过充放气调节飞行高度,从而实现在预计轨迹巡航并覆盖一些人类不易到达的区域。与此同时,超压球还可以在一定区域多次往返,实现几天甚至数周的区域驻留。因此超压球可以搭载SAR实现抗灾减灾和其他许多任务。在这里我们介绍一篇美国科研人员在2019年发表于IEEE上的文章,他们首次报导了经过临空适应性改装的X波段SlimSAR成功搭载超压球平台,并展示了在临近空间19km高度拍摄的图片。
利用超压球搭载SAR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超压球的航线不能完全受控,其次,超压球平台对SAR的尺寸、重量、功耗有着严格的限制。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系统总体设计解决:(1)SAR的临空环境适应性改造;(2)飞控和测控;(3)图像处理算法。然而超压球平台的高度优势、区域驻留、长航时、和遥测遥控能力使SAR在临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典型的SAR成像平台需要提供直线的飞行轨迹、稳定的速度和航向,然而气球平台并不满足这些要求。本文中利用时域后向投影算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受超压球搭载能力的制约,本次实验搭载ARTEMIS公司研制的SAR,如图1,平均功率为100W,峰值功率为300W,重量为22.6kg,工作高度为65000ft(19.8km),可分时开机。X波段(9.5GHz),带宽为30至245MHz可调,天线增益为26dB,平台飞行地面速度要求为15m/s。由于超压球平台飞行速度更低,因此需要增加SAR的积分时间。由于大气扰动和其他补偿也需要事先评估。由于超压球平台的轨迹和姿态存在不确定性,时域后向投影算法需要准确的输入SAR天线的位置,因此需要高精度的INS/GPS组合惯导。
Fig.1. SLimSAR内部安装照片。外壳为SAR提供一个适合工作的温度。SAR的内核和组合惯导置于顶部。天线由伺服控制,外置天线罩。本舱为雷达透明材料的泡沫材料组成。 
临近空间高度给与了SAR较宽的视场,伺服电机用于控制X波段天线的扫描角度。条带模式和聚束模式都可以在超压球平台上工作。更先进的SAR技术,如分步式探测和干涉探测也可以在超压球平台上实现。也可以利用多个超压球搭载SAR实现多发多收的工作模式。
图2展示了基于本实验搭载的SlimSAR的参数开展的关于NES0的仿真结果。NES0是反映SAR探测灵敏度的参量,即NES0越底,SAR的探测灵敏度越高。作者认为NES0为-25dB是阈值,即可以清晰的为多种地形成像,包括沙漠、山地、森林、农业,以及城市环境。
Fig.2. NES0 点图,分辨率为1m,扫描带宽为7.6km,平台飞行高度为19.8km,带宽为185MHz。峰值功率为100W。
Fig.2. NES0 点图,分辨率为3m,扫描带宽为15.2km,平台飞行高度为19.8km,带宽为60MHz。峰值功率为100W。
本次实验为分布式探测,多个超压球平台同时开展实验,总飞行时长约为6小时,且每个球上搭载一台SLimSAR。实验由视距链路实现飞控和测控。探测数据存储于平台,并在回收后进行地面处理。卫星通信也参与了本次实验的测控工作。
图3为本实验获取的SAR照片。雷达的采集时间为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超压球的轨迹如图4所示:平台飞行速度为7.5m/s,飞行高度变化范围为19045m-19075m;安控舱的翻滚和俯仰变化非常微弱,低于0.2°;然而姿态变化范围为165°-182°,由于伺服补偿,天线保证了稳定的指向。
Fig.3.四张独立的SAR探测照片。扫描带宽为9.5km
Fig.4. 顶图为SAR采集时间的超压球平台的高度和经纬度。下图为平台的飞行速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