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璇琮坑 2022-01-31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这一张就是我从电视片里下载的张晓莲拍摄的《垂帘听政》。对于这张图片的拍摄的地点大家都很清楚了,就是在颐和园东门内的仁寿殿前。但什么季节、什么时段去拍摄合适,不少人可能不清楚?

去年我偶然看到摄友们发的介绍网红摄影师张晓莲的电视片《金色时光》。挺佩服的这位颐和园的退休职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用了6年的时间拍出了很多颐和园精彩的图片。她自己也说,她的家住在颐和园新建宫门附近,随时都可以进园拍摄,真是春夏秋冬、早霞晚落,雷电彩虹,还有那千变万化的云彩,通过她的镜头,把颐和园装扮的美不胜收。她说这6年里她拍了60万张图片,不难看出,她的佳作都是通过辛勤和执着获得的。

电视片中介绍了张晓莲拍的那张《垂帘听政》,片子不是什么大片,但巧用了仁寿殿前龙凤雕饰一前一后的投影,以铜缸比喻“帘”,寓意“垂帘听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兴趣。我也先后于20211217日和202212729日三次前往踩点、拍摄。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2)这是在仁寿殿北配殿台基上拍摄的仁寿殿全貌。 

大殿坐西向东,正门外南北两侧分别饰有凤凰、龙的铜雕,龙、凤的外侧各有一个铜缸,那是防火盛水用的。凤、龙、铜缸之间相隔有两米左右。再前一排有两个香炉。根据我多年摄影实践的积累,以及到现场的的分析:如果要把龙、凤的投影投在大殿的石基上,估计在冬至前后,早上阳光照射的角度比较低的时候才行。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3)去年12月17日离冬至还差五天时,我特地到仁寿殿踩个点。当天的日出时间为7点30分。估摸着太阳还得爬上大殿东南侧的偏殿、树梢,才能照到铜龙、铜凤。我赶在7点30之前来到仁寿殿。没成想7点42分了,阳光才照到大殿房檐。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4)刚过8点,只见一位个子不高,穿着降红羽绒大衣,带着黑色毛线帽的女同志拉着行李车,一帮人跟着来到仁寿殿前。我凭印象这就是张晓莲?看来她已经开始收费带学生,她们是卡着时间来到拍摄点的。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5)又过了20分钟,8点22分,凤凰的投影已经完整了,可龙的投影只露出一个脊背,好像还没起床。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6)这一张是8点29分拍的,看得出,冬至前后这个时段拍出的龙、凤投影比较完整,不像张晓莲那张凤凰的投影只有半拉。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7)为了和张晓莲的图片有所不同。8点31分拍了一张竖片,把大殿的柱子做背景,是想说明“垂帘听政”是在宫殿里发生的。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8)为了说清楚图(6)的具体拍摄点,便于摄友前往拍摄,我还发了这张在画面左下角画“白圈”的图片。指出就这么一个最佳拍摄机位。 

我用1227日拍摄的图片加上文字做了一个“聊天记录”发在摄友群里。原本想着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什么时候去拍,拍摄几位在哪里。那几天,确实有不少摄友前往,并成功地拍摄到了《垂帘听政》。

可有摄友跟我提出:张晓莲拍的图片中有铜龙的雕塑(见图1),是不是张晓莲可以进到围栏里面拍摄,不受香炉的阻挡,所以能拍到雕塑铜龙?而在我的机位拍摄,铜龙雕塑应该是被香炉遮挡住了(见图7的画面左侧有香炉)?

我觉得进入栏杆里面虽然不受香炉的遮挡,但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摄影师的机位靠近了铜缸,铜缸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就大了,就会遮挡龙凤的影子。为此我也做了实例。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9)我用香炉替代铜缸,在这个机位,香炉并不遮挡两侧的龙、凤雕塑。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0)接着我往前走了两步拍了这一张。机为离香炉近了,香炉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就大了,就把两侧的龙凤这挡住了。 

至于有人提问:那为什么,张晓莲的那张画面中,会带上铜龙雕塑,又不被香炉遮挡呢?我的分析是因为拍摄的机位不同,张晓莲拍摄的机位在我的拍摄机位的右侧(也就是往北一些)。那又有摄友问,为什么会发生机位不同的问题?我又推断了一下,那是我们俩拍摄的季节不同。

我还是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来解释一下。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1)上图是12月17日8点29分拍摄的。由于离冬至差五天时,太阳升起的位置已经接近最偏南的位置,日出时的阳光能将铜龙的龙头影子,投在仁寿殿的北侧第一支柱下方。而下图张晓莲的画面中,龙头的影子投在大殿北墙下方。这说明这张图片拍摄于离冬至日尚远,或是过了冬至日很久。那时太阳升起的位置相对偏北,阳光将铜龙的影子投在偏南一些了。 

    垂帘听政》这张图片的主题是垂帘听政,那图片中的主体就是龙、凤的投影,和比喻“帘”的铜缸。不管摄影师在哪一天拍摄,谁也不会让铜缸(“帘”)去遮挡龙或风的投影。由于龙、凤的影子偏南了,张晓莲那张图片的拍摄位置不得不向北移。机位偏北,相机的镜头便会瞄向南便,这就把铜龙雕塑包含在画面中了。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2)就在12月18日,有一位摄友照着张晓莲的构图,就在偏北的机位处做了一个延时拍摄。从完成的视频看,凤凰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走到铜缸后面去了。反之,1月29日,我站在12月17日的拍摄机位拍了一张。如图:显然是因为机位偏南了,铜缸把龙的后半身影子遮挡了。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3)这是1月29日摄友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地拍摄,因为只有这个机位,才能将凤凰的影子、铜缸、龙的影子分为后、中、前的位置排列,铜缸还不会遮挡龙凤的影子, 

又有人问:张晓莲的那张图片的画面中,为什么凤凰的投影尾巴都没有了?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4)一开始我觉得,临近冬至日,太阳升起后,阳光能从仁寿殿的南配殿和仁寿门之间的间隙射入(如图),并将龙、凤的影子投在仁寿殿的石台基上。而当太阳升起向北偏了,太阳升起后,要超过树梢才能照到龙凤雕塑上,此时太阳升高了龙凤的影子就偏低了,凤凰尾巴的影子便落在地面上了。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5)实际上,这张1月27日拍摄的图片,虽然已经是冬至过了一个多月了,太阳升起的角度,依然在上图所说的间歇中射入(8:12)。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6)这也是1月27日(8:30)拍摄的。也就是说,张晓莲在拍摄那张图片的日子,也可以拍到完整的龙、凤投影的。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7)但是仁寿殿院子里的一株松树,虽然不很高,也会挡住阳光的射入。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8)这是1月29日(8:32)在仁寿殿北侧朝东南方向拍摄的图片。此时太阳已经爬到那株松树的上面了。也看得出铜龙的底座较高,而凤凰的底座相对低很多。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19)拍完上面这一张,我又转身拍了这一张(8:35).太阳爬过了松树,龙、凤的投影已经向下移了。凤凰的尾巴已经投在地面上了。可见张晓莲拍那张图片的时间晚了,这才只拍到了半个凤凰影子。

关于拍摄“垂帘听政”图片的体会
(20)我把图19和张晓莲的那张做个对比。从构图上来看,这两张图片的画面几乎一样了。但下图比上图的龙头投影要偏北一些。这说明下图拍摄的时间应该比上图要早一周左右。 

好了,关于《垂帘听政》这张图的拍摄时间、角度作了分析和推理。从冬至开始,不断地有摄友们前来拍摄《垂帘听政》。从他们的图片来分析,原本我们会在121日左右来拍摄的。正赶上那几天京城下雪又连阴了数日,这才拖到27日前往拍摄。但有一点一定要说清楚。从夏至到冬至,日出的轨道越来越偏南端,但过了冬至,日出的轨道又向北偏移。因而,冬至前一个月和冬至后一个月,日出的位置是一样的。说张晓莲的这张图片是121左右拍摄的,也有可能是1121日冬至前一个月拍摄的。

好了有什么不同看法和疑问,我愿意和大家继续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